《撒母耳记上》第16章讲的是大卫被膏立的过程。在君王交替的过程中,有人兴起,有人旁落,这本是正常的事情。兴起的一方固然高兴;可是旁落的一方,他们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呢?他们在何处可以寻得心灵的慰藉呢?从经文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人是属于失意的一方。撒母耳因为神厌弃扫罗作王,显得非常的悲伤;而扫罗失去了圣灵的同在,心情也烦躁不安。那么他们该如[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15章是一个转折点。扫罗因着一再违背神的命令,所以也一再受到神的警告,从一开始的“王位必不长久”(13:14),到“耶和华厌弃他作王”(15:26),直到最后到“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他断绝”(15:28)。逐步加深。此后,随着大卫的出现,君王的交替开始了。很讽刺的是,这次的转折点竟然是由一场胜仗引发的。扫罗按照神的命令去[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14章讲的是扫罗的儿子约拿单突破非利士人的营地,并且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在一场真正的战争中,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胜利与失败,生存与死亡,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在这样的紧急之中,人的反应非常重要,任何一点迟缓、犹豫,或是过激,都会给战局带来深远影响。也正是如此,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也表露得一览无遗。首先,我们来看约拿单[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13章讲的是扫罗在作以色列的王两年之后所遇到的一个挑战,将他的内心暴露了出来。他身为以色列的王,但却看不见真正的王;他似乎合理的应对违背了神的属灵原则。他献上了燔祭,却留下了平安祭;他做成了仪式,却失去了平安;他行使了职权,却失去了王位。原因何在?是因为他做事只凭眼见,不凭信心。事出有因。扫罗之所以如此慌张地献祭乃是因[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12章被称为是撒母耳的临别赠言。因为扫罗已经被膏立为王,所以撒母耳就从以色列人的领袖职位上退了下来,不再直接管理以色列人,而是以先知和祭司的职分辅助君王治理国家。实际上,这也不是有关撒母耳个人的告别,而是一个政体的更替。以色列人从以前的神权政体进入到君主政体。撒母耳心里挂念的不是他自己的职权旁落,而是担心以色列人因此会[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11章讲的是神扶持扫罗成为以色列众人拥戴的王。在这之前,虽然撒母耳已经膏立扫罗,也将神要立扫罗为王的心意向众民显明出来,可是依然有人不认可扫罗,甚至公然藐视,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这个时候,扫罗和撒母耳没有急于求成。撒母耳打发众人各回各家,扫罗也回家放牛。不多久,机会来了,亚扪人要羞辱雅比和以色列人。此时,经文特别两次[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10章讲的是扫罗被膏立为王的经过。对于扫罗来讲,从一个赶牛的,一夜之间成为一国之君,这个变化也实在太大,让他一时间难以招架。撒母耳给了扫罗几个兆头,来帮助扫罗知道这是从神而来的呼召,扫除扫罗的疑虑。第一个兆头是他会被告知那几头丢失的驴已经找着了,以此来免除扫罗为生活的后顾之忧。第二兆头个是有人将拿去拜神的饼分给扫罗,以[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9章讲的是神拣选扫罗成为治理以色列人的君。经文告诉了我们神拣选扫罗治理以色列的真正原因:“他必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声上达与我,我就眷顾他们。”(9:16)。神设立扫罗不是因为要给他一个显赫的地位,也不是受迫于以色列人要立王的要求,而是因为眷顾以色列人的需要。我们能够被神使用,乃是神为了藉着我们去祝福祂的[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8章讲的是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事。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撒母耳老迈,而他的两个儿子却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于是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为他们立一位王来治理他们,好像列国一样。神指出以色列人这一要求的实质不是厌弃撒母耳,乃是厌弃祂。然而,神却要撒母耳听从百姓的话,为他们立王。撒母耳列举了一份清单,告诉百姓君王会为[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第7章讲到约柜在基列耶琳有二十年之久,而以色列人也开始悔改、归向神。他们除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单单地侍奉耶和华。不但如此,他们也愿意接受撒母耳的审判,意味着他们愿意按照神的心意去生活。然而,关系都是双方面的。人们关心的问题是,虽然以色列人回转向神,可是神悦纳以色列人的悔改吗?一场来自于非利士人的攻击印证了以色列人与神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