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cool夏

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没有酷暑没有严寒......
个人资料
暖冬cool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人到中年,就像一星期过到周四,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属于昨天的日子一天天增加,属于明天的日子一天天减少。人生最缺的不是金钱,是时间。 WSJ已经没有订阅了,但是每天早上会浏览一遍它首页的大概。今日又看到一篇,题目为'TheFreedomofMy50sIsAmazing':WomenShareStoriesofMidlifeReinvention(特此拍照下来),因为没有订阅了,所以无法阅读。但是我似乎能想象中年女性对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4)

虽然以前是学洋文的,但是从里到外自知自己其实是个很"土"的人,连《简爱》这样的小说都没有读过(读书时应该是读过简写本),《简爱》拍成电影据说全世界有十六个不同语言版本,我好像也不记得看没看过。 不过现在读也不晚,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东西的理解会更深刻些。昨天星期六紧赶慢赶将500多页的小说读完了,前后只花了一个多星期,三个版本轮番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随着C和J的加入,又来了几位新队员。期间有些新队员爬了一两次就没有再来,个别的老队员也因为家中有事,不能常来,所以队伍每星期基本稳定在八九个左右。最多一次是2016年的一月一日,新年伊始,为庆祝新年,大家提前到星期五,那次一共来了13个人。大家停足在熟悉的老路山坡上谈笑风生,合影留念。那日的天公作美,赏了我们一根洁白的羽毛。归途中,山风中摇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0)

我们的队伍大家基本上是一个年龄档的,孩子大都大了,离家了,空巢了。开始时,队伍里还有一两对台湾夫妇,走着走着,最后剩下的全是清一色的大陆背景。我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经历相似,年龄相仿,为了共同的目标--强身健体-走到了一起。 最初,我们不厌其烦周复一周地走着根据地里的一条老路。像大多数南加的山,一年四季除了春天绿上一个月左右,其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0)

某人回国喝喜酒去了,一个人的日子真好,不用做饭,不吃饭也没人管,真是自由。想过今天不吃饭的,饿它一天,可转念想起晓青在博客里说的,趁现在牙好,味觉好,爱吃吃。人生苦短,所以还是吃吧!遂拿了两颗蛋放入水中煮,切开两个成熟的小小牛油果,一个西红柿,准备做沙拉。又想起了院子里的黑莓,某人的最爱,每天下班后他都会来转上一圈,看有没有成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4)

南加的山谷很多,我们居住的城市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大的山谷发展而来的,所以抬头可见不远处的山脊。附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峡谷一个紧挨着一个,开辟的山路也是一条又一条,有不同的入口,不同的线路,有规则,有人管理,有巡警,有网页更新各个trail的情况,遇到下雨天,路面状况不好会关闭。 我们这支队伍走的最多的是离家十分钟左右车程,一个靠近鹌鹑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9)

2016年写了养鸡的故事,分载在朋友圈。一日,爬山的队友说,你啥时也写写咱们爬山的故事啊?我说,爬山有啥可写的,哪有养鸡有趣啊。然而当集体一起走山的日子真的走远,记忆里的山景、山风、人和物却反而时不时地跳了出来,好像就在眼前。心里学家说过,人的记忆有时是选择性的,人们潜意识地选择忘记痛苦,记住快乐。三年走山留给我太多美好的记忆,虽然零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9)
(2019-06-19 22:53:35)
Themidnightfreewaywasdimlyilluminatedbythebeamsofheadlights.Afterdroppingoffmyhusbandattheinternationalairportforhispresenceathisniece’sweddinginChina,Iwasdrivingbackhome.Itwasquietinsidethecar,onlytheradiodullytalkingaboutCAvaccineregulations.Notusedtodrivinghisbigcaratnightalone,Icontrolledthespeedataround65-70mph,leavingenoughspaceformyself.Abouttwentyminuteslateronthefreeway,apolicecarsp...[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9-06-08 21:49:10)
五月中旬读完JohnSteinbeck的游记,5/19日写了一篇读书报告后,从女儿留下的一堆书里找了一本五百多页的小说《罪与罚》,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开始读时觉得小说不吸引人,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外乎是穷困潦倒的人,喝得烂醉如泥的酒鬼,一幅幅灰暗压抑的画面。不过想想这样的名著,这样一位和托尔斯泰齐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一定有其成名的原因,便硬着头皮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1)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母亲乡下的亲戚知道母亲体寒,有时会送来满满一大瓶浓浓的姜汁。那时候没有榨汁机,他们是把姜放入石头臼里一点点锤捣出来的。捣出来的姜汁,因为没有掺水,原汁原味,黄澄澄的。母亲常常用来做姜汁蒸蛋,里面放入捣碎的核桃,打散的鸡蛋,红糖,一大碗蒸出来,香气扑鼻,我也常常能吃上一小碗。 印度人的姜黄已经被开发,被商业化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3)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