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许是舅舅女儿瑛的儿子,今年快30岁了。小时候去乡下玩,从娘姨家玩到舅舅家,两边的表哥表姐对我和弟弟都很好。后来瑛表姐出嫁了,成家后搬去了与公婆住一起。公公是当年的村支记,家里有新造的楼房。表姐夫高而帅,说起来可以算是一门好亲事,嫁了一个好人家。婚后,表姐生下一男一女,日子过的挺红火。表姐夫自己办厂做生意,后来进城买了房子。然而,好景[
阅读全文]

离家那么多年了,家乡早已离我于千里之外,期间的事和人大多通过母亲的口断断续续传递过来,加上点自己的想象,延续着对故乡的人和事的记忆。
一日打电话,母亲说起表姐表哥家的女儿们都进入了大龄姑娘行列,没有合适的对象,说现在的男不如女,没有几个男的像样看得上眼的,非懒既猥琐。母亲最后还加了一句,大家都说了,没有合适的,这婚不结也罢。
[
阅读全文]

家乡发大水了。母亲昨天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则消息,我赶忙询问家中情况,知道父母平安无恙,只提醒了一句,不要出门,便放下了心。等生活在异地的弟弟看到,已经是我这里的后半夜了。一向忙得前脚顾不上后脚的弟弟被牵动了,一根筋似地不停地转发新闻,后半夜叮叮咚咚的微信声终于把我吵醒了。
望着照片中今年二月回去过年时全家还在一起走过的熟悉的城[
阅读全文]
七月中旬,读完简爱之后,对英国文学产生了兴趣,遂拿起抽屉里JaneAustin的小说Emma,读了几章,不觉得吸引人,又拿起她的另一本《傲慢与偏见》读了几章,却始终无法进入。不知道是自己的心境不对,还是她的文字太拗口,所以呢,就想起以文字简单明了著称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花了一个周末(7/24),读了读。读完海明威的作品,又觉得不过瘾,就像吃了一道[
阅读全文]

人到中年,就像一星期过到周四,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属于昨天的日子一天天增加,属于明天的日子一天天减少。人生最缺的不是金钱,是时间。
WSJ已经没有订阅了,但是每天早上会浏览一遍它首页的大概。今日又看到一篇,题目为'TheFreedomofMy50sIsAmazing':WomenShareStoriesofMidlifeReinvention(特此拍照下来),因为没有订阅了,所以无法阅读。但是我似乎能想象中年女性对这[
阅读全文]

虽然以前是学洋文的,但是从里到外自知自己其实是个很"土"的人,连《简爱》这样的小说都没有读过(读书时应该是读过简写本),《简爱》拍成电影据说全世界有十六个不同语言版本,我好像也不记得看没看过。
不过现在读也不晚,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东西的理解会更深刻些。昨天星期六紧赶慢赶将500多页的小说读完了,前后只花了一个多星期,三个版本轮番上[
阅读全文]

随着C和J的加入,又来了几位新队员。期间有些新队员爬了一两次就没有再来,个别的老队员也因为家中有事,不能常来,所以队伍每星期基本稳定在八九个左右。最多一次是2016年的一月一日,新年伊始,为庆祝新年,大家提前到星期五,那次一共来了13个人。大家停足在熟悉的老路山坡上谈笑风生,合影留念。那日的天公作美,赏了我们一根洁白的羽毛。归途中,山风中摇曳[
阅读全文]

我们的队伍大家基本上是一个年龄档的,孩子大都大了,离家了,空巢了。开始时,队伍里还有一两对台湾夫妇,走着走着,最后剩下的全是清一色的大陆背景。我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经历相似,年龄相仿,为了共同的目标--强身健体-走到了一起。
最初,我们不厌其烦周复一周地走着根据地里的一条老路。像大多数南加的山,一年四季除了春天绿上一个月左右,其他[
阅读全文]

某人回国喝喜酒去了,一个人的日子真好,不用做饭,不吃饭也没人管,真是自由。想过今天不吃饭的,饿它一天,可转念想起晓青在博客里说的,趁现在牙好,味觉好,爱吃吃。人生苦短,所以还是吃吧!遂拿了两颗蛋放入水中煮,切开两个成熟的小小牛油果,一个西红柿,准备做沙拉。又想起了院子里的黑莓,某人的最爱,每天下班后他都会来转上一圈,看有没有成熟。[
阅读全文]

南加的山谷很多,我们居住的城市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大的山谷发展而来的,所以抬头可见不远处的山脊。附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峡谷一个紧挨着一个,开辟的山路也是一条又一条,有不同的入口,不同的线路,有规则,有人管理,有巡警,有网页更新各个trail的情况,遇到下雨天,路面状况不好会关闭。
我们这支队伍走的最多的是离家十分钟左右车程,一个靠近鹌鹑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