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播剧《三十而已》,带火了爱马仕的Birkin包包。据说,因为这款包的昂贵和稀缺,让有实力有品位的女人们将它作为标配,对它趋之若鹜。说到这款包的稀缺,还真是名不虚传。出于好奇心,我逛过它家的几个门店,除了看到丝巾等配饰外,连个包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过。据说,这款包只接受预定,门店里没有现货。不过,我还真是见过它的真容。说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几[
阅读全文]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首我听过许多遍的诗歌,被它的优美凄凉打动的同时,总有些事不关己的漫不经心。毕竟,它讲述的故事太遥远,是那个特[
阅读全文]

好久没有更新了,打开博客的时候,已经有一丝丝的生疏感。其实,距离我上一次更新,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种久违的感觉,确切地说,是源自于心的疏离。随着居家的日子一再延长,生活慢了,脑子也慢了,我自己都奇怪,时间都去哪了。
曾经,我是洛杉矶通勤大军中的一员。清晨上班的时候,我听1300华语电台的早间新闻,还有我最爱的主持人的《今日话题》。晚上[
阅读全文]

我一个朋友说,一个人是不是真宅,可以用此人在新冠期间的表现来判断。于是,我被定义为假宅,还得到一个不怕死的称号。我没勇敢到不怕死的地步,只是我认为做任何事,都需要考虑风险与收益。防病毒也是一个道理,严防死守草木皆兵固然理想,可是,为此所牺牲的生活质量,以及对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影响,同样需要考量。
微信群里看到一张表格,关于各项活动的[
阅读全文]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和自行车的缘分,应该已经断了。几年前,在温哥华的StanleyPark,我最后一次骑车。本以为自行车技是童子功,一辈子都忘不了。骑上去就感觉到,生疏加上年龄因素,平衡感控制感严重退化。在一段小路上,和对面的行人狭路相逢,我在惊慌之下乱了方寸,连人带车倒在水泥地上。这一摔,摔出了心理障碍,不敢再骑车了。
疫情之下,禁足家中,最[
阅读全文]

1.失业和复工
今天出门办事。开车的时候,收音机里的关于疫情下失业的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个工商律师的访谈节目,律师谈到了疫情下的裁员,失业金政策,以及经济重开中的雇佣挑战。
这次的疫情发展得太快,逼得政府的居家令仓促出台,很多公司也·被迫仓促关门。两个多月时间,美国的失业率,从历史最低水平,跳升到20%左右。面对突如其来的失[
阅读全文]

AYKUT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导游,没有之一。他的专业是AmericanCultureandLiterature,他的英语不是一般的棒,最加分的,是他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博览群书积攒起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AYKUT不仅知识丰富,而且富于激情。行车的时候,我经常在昏昏欲睡中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听他讲述土耳其复杂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宗教以其相关的纷争。我关心的一些话题,例如今天土耳其的[
阅读全文]

全团总共三十多个人,根据大巴的占位率,放弃旅行的不到十人。这个数字有点让我意外,看样子,如我们这般大而化之的,老美中大有人在。我们的导游名叫AYKUT,51岁的他有着非常年轻的面相,留着及肩发,很有些文艺范。简单的欢迎仪式之后,每人得到一张表格,列着新冠的典型症状,要求自查之后签名。AYKUT解释,疫情期间,公司也很谨慎,了解每位团员的健康,就是[
阅读全文]

今天,文学城博客首页刊登了一篇文章:《不能忘却的记忆,冠状病毒美国疫情大事记》。在时间轴上的3月4号,美国的感染人数只有大约160,死亡11人。到了4月29号的今天,累计病例突破百万,六万多人丧生,超过了越战的阵亡总数。这个病毒的狡猾和危险,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从3月6日到3月18日,正是全球疫情恶化世人坠入恐慌的阶段,我在土耳其,感觉自己如一株无[
阅读全文]

By与影同行
两个多月过去了,疫情仍在继续;中国高潮才过去,境外却是全球总爆发,不知何时是个终点。不想传递疫情消息,谎言比真相多;安心宅家,不问世事,不给政府添乱。
整个春节都宅在家中,好在我早已习以为常,安心作画比什么都好;开学时间都过了一个多月,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展开,却不敢无视校内通知,毕竟你仍然在岗。画早已完成,却不能拿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