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上面我们说到日本加入金本位的时候有过这样的叙述“你笃定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行你的货币,纸头的数字的都可以,反正你的日元流来流去,最终总要流向伦敦的嘛,1镑9.7元,我有多少结算多少。”这个话是没错,但是日元是不会直接流向伦敦的,它最先流向的地方是最近的上海的外汇市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外汇市场,在那里被卖出,兑成银元,英镑,美元,当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4.日元借助其国际货币地位对中国的疯狂投资那么这一切和中国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干扰了英国对中国外汇市场的管理。英国人对中国的外汇供应是很抠门的,说是无限量,不间断供应,其实总是和中国的国际收支出超相匹配,控制的正正好好,不多不少。外汇少了,银价要下跌,白银要外流,外汇多了,银价要上涨,白银会流入。作为中国人,总是希望市场外汇越多越好,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3.债归日本-为谁辛苦,为谁忙?上面的叙述看下来,细心的同学会发出疑问:那日本的贸易状况也是连年逆差呀?他的情况又如何解释呢?的确,别看日本对中国这样巨额的连年顺差,他总体的对外贸易是逆差的,而且逆差金额不小。1900-1913年的逆差总额3.75亿美元,年均2678万。1921-1938年的逆差总额18亿美元,年均1亿。可以这样说,日本自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以来直到二战,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钱进中国-盲目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回头再来说日本,日本人现在二难了。当初这么花血本,收刮了全国建立了这个近代工业体系,为了什么?一,不被人欺负,二,雄起于亚洲。日本要为世界繁荣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的想法,在政治家里面大概最早是币原吧,还被全国痛骂。我觉得币原有这样的想法和他平民出身有关,在日本当时是个稀有动物。就是说当日本社会快速进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第二小节:日本的工业化陷阱和社会资本被迫流入中国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冲击了英国对中国贸易的管理。白银流向日资银行,假设一半的中日贸易是在日资银行结算的,那么至少有年均3000万两的白银盘桓在日资银行。日本替代了德国变成了吸取中国白银的吸尘器,他凭借着这个筹码,一变而为中国经济这张赌桌上的MajorPlayer,有在上海金融界和英国平起平坐,睥睨汇丰,问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第三节:日本-工业化迷思及其对华影响
中美关系以二战为界,战前基本乏善可陈,战后二者的关系密切而复杂,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中日关系正好倒过来,战后乏善可陈,战前的中日关系非常复杂。它的破坏性众所周知,琅琅上口,它的建设性则缄口不语。所以认真叙述战前,战时的中日关系。那都是雷区,必须小心翼翼。好在本节只是叙述一下在英国人主持的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美国虽然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宣称它的银元既是银15,又是金1,但是实践中就是个银本位国家。它还不大铸造自己的银币,就用墨西哥的鹰洋。所以1873年之前,中美之间的货币是相同的。大量的墨元随中国劳工的回国输入中国。到了1873年,发生了二件事,一是国会通过了“硬币法案”将银元驱除出流动领域;二是“Greenback”可以到银行里兑黄金。这样美国就正式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本位币,是上海钱业的叫法,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标准币”。它的含义是和金属货币的使用分不开的。比如用银,各人口袋里各有各的银块,各人的银块拿出来一比的话,各个不同。度量衡的差别尚且可以做硬性的规定。纯度方面那就五花八门了。明清小说里留下了大量因为银子成色不同而产生纠纷的故事情节,没有标准,无法交易嘛。那自然要由国家出面,定一个标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第二节:美国-罗宾汉式的英雄情结和金融霸权野心的奇妙混合19世纪后期对中国的殖民运动,美国是个局外人。他基本没有参与,就是做些贸易,而这个贸易量也不算大。一战前美国对华的进出口总量占中国整个对外贸易总量的8%左右,远远落后于英,德,日。战后,中美贸易迅猛发展,1919年以后占进出口总额的16-20%。而且基本可以保持贸易平衡。对美逆差也就是29年大萧条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第四章:变局-第三方入局,德国,美国,日本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1890年以来的中国白银周转和外汇平衡,我尽我所能,自以为阐述是清晰明了的。希望读者也能同意。但是你要认为这就是历史事实,你就错了。历史没有简单的事实,历史是由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发酵出来的。取其主干,去其枝叶,是历史叙述的必然手法,优点是简单明了,有利于教育。缺点就是简单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