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28

(2016-07-04 05:35:01) 下一个

第二节:美国-罗宾汉式的英雄情结和金融霸权野心的奇妙混合

19世纪后期对中国的殖民运动,美国是个局外人。他基本没有参与,就是做些贸易,而这个贸易量也不算大。一战前美国对华的进出口总量占中国整个对外贸易总量的8%左右,远远落后于英,德,日。战后,中美贸易迅猛发展,1919年以后占进出口总额的16-20%。而且基本可以保持贸易平衡。对美逆差也就是29年大萧条后的那几年,美国向我们倾销大宗农产品,过了这段就又平衡了。历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顺差都是用工业品完成的,唯独美国用农产品对我形成巨额顺差,1930年1亿两,1931年2亿两。完了忽然到了36年,顺差又没了。说明30年代初的中美贸易巨额增长不是自然发生的,去掉这个因素,实际上的中美贸易一直比较平淡。美国自己就是个农业大国,又有拉美做后盾,对中国的农产品需求不大。要不是他的煤油,汽油,烟叶,棉花,木材在中国有巨大的需求量,不得不买点中国的农产品来平衡贸易的话,中美之间其实没什么很大的交易动机。桐油,钨矿这些美国倒是有需求,但是这些东西都是紧俏货,不一定非要卖给美国。中美二个商品生产的大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句话,没有互补性。美国自有美洲作为他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市场,其传统工业基地新英格兰地区距离欧洲市场远比中国市场便利,就算他对东方的生丝,茶叶有需求,他也喜欢和日本贸易。因而美国没有与中国贸易的强烈冲动。这个跟中日贸易完全不同。举个极端的例子,1942-1944年,美国如日中天,中美是盟国,中日,中德是敌国,但是国统区进口的美国产品只占总进口量的17.5%, 德日产品可以达到45%。[1]美国产品真正汹涌而来是在战后,只有到了那时才可以说美国真正主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之前,美国的重点放在欧洲,拉美,在中国只是打个酱油。

可是这样的叙述明显不符合我们的历史认知,我们的感觉上美国在东亚是非常活跃的,不象是个局外人,那时几乎每一场纠纷中都有美国的身影,怎么可能打酱油呢?这个感觉没有错。这和美国的战略决策有关。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南北战争后的美国也是在玩吃一个,夹一个的把戏的。吃的是拉美,夹的是亚洲。当时东亚的庄家是英国,美国在门罗主义以后,独自消化拉美, 无力染指东亚。但是搅局的力量他还是有的。门户开放就是一个,门户开放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虽然我的力量尚不足以进入中国,但是我的权益统统都在那儿,谁也别想动。那么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并列你就明白美国人有多狠了,我的是我的,你不能碰,你的将来也是我的,我现在虽然拿不到,但必须给我预留。所以从以英国为首的东亚既得利益者的角度来看,美国是个搅局者,trouble maker,当时的美国到处搅局,损人不利己。虎门禁烟,美国人首先交出鸦片,庚子赔款美国人到处嚷嚷赔多了,不道德,结果自己还超赔了,惹得法国大骂美国虚伪。完了英文条款里语意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中国用银支付也是美国人告诉我们的。最后庚子退款也是美国打头的。其他零零碎碎的多了去了。比如日俄战争,日本拿到了南满的筑路权,美国马上插进来说他也有这个权利,搞得日本神经紧张了好一阵子。中国办银行,修铁路,美国人大声嚷嚷地要参与,合同签了不少,钱一分没进来。上海租界,洋人们都吃着治外法权的好处,应该团结一致才是啊,偏偏美国人享受着所有租界提供的好处,却不断地揭露租界的罪恶,俨然居于道德高地,让英国人不胜其烦。

但是你要是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出去,美国是好人,狭义肝胆。中国人普遍对美国抱有好感。因为美国的这些搅局的动作都是以道德的名义进行的,有路见不平的意思,符合了当时中国人对公平的期盼。这里你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精明,一分钱不花,只费些口水,搅成搅不成都无所谓,成和不成他都是见义勇为的大英雄,为以后他在东亚抢班夺权埋下桩脚。

那么既然美国在中国近代经济上无关大局,为什么还要立节叙述?因为美国于20世纪开始到二战这30年间,一直在执行一项针对中国的金融政策。这个政策历尽艰难挫折,美国不气馁,不放弃,始终如一的贯彻之,终于在1935年获得成功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近代的金融货币状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其祸其福都值得再三思量。这个政策就是货币改制,变中国的银本位而成金本位,从而使纸币代替银元。二战前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主要就是基于这一事件。那么问题来了。美国, 一个对中国的贸易量,投资额都不是很大的国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兴趣来关心我们的货币?美国人的回答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事实如何呢?我们要从货币的本位属性说起。

 

[1]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此时的沦陷区,美国产品却进出二旺。大概是美日贸易战,一部分需求转移到了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日本人接触的不多,以前有个老中同事是从日本过来的,说很不喜欢日本文化;现在很多年轻人去日本,说生活很讲究仪式;跟日本人共过事,做事很严谨,细节一个一个地抠,一丝不苟,所以日本产品质量都很精细,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哈神探:恐怕是时间先后问题。从来中国都是花钱买外国军火。"白送"的事以前没有过。华盛顿会议对华武器禁运,到了1925年,中国军队丧失了基本作战能力,火力编成以老旧步枪,手榴弹为主,有效覆盖只有一,二百米。那么越飞这笔军火就是进军北京的晋身阶,谁拿了,谁就是中央。问题是这事以前没有过,其中到底什么条件,怎么回报,谁都不知道。再说远东秩序是华盛顿会议决定的,苏俄不在其中。会议国会怎么反应也是变数。这个时候就看出人的"素质"了。前清秀才出身的军阀顾虑明显比滚刀肉军阀多。27年之后一切都明朗了,谁不拿外国军火谁就出局,于是大家都拿。所以说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不是吹出来的,结果就是逆淘汰。

日本这个民族呀。哈总和日本人有接触吗?我们这里有条日本街,很小。我上下班天天路过从来不去。有次太坐要买一种日本花,去了一次。站在街上看这些店铺屋宇,看着日本人之间的点头哈腰的礼节,忽然间仿佛回到了汉代。
徐的意思我猜是把布主义理解成消灭上层阶级,把社会扁平化。初唐时就是这样的。门阀完了,全民授田,财产重新分配。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好奇为什么别的军阀不敢拿越飞的单子,是不是怕布尔什维主义?如果说是出于对沙俄侵占中国土地的义愤,那日本也侵略中国,为什么日本的单子就敢拿呢,而且还有很多人去日本留学。当时上层人物的心态挺有意思的,或许与文化相近有关系。

Lamont还与徐世昌有段对话,昨天嫌麻烦没有摘录,LAMONT问徐,说他听说中国也要搞布尔什为主义,徐回答说不会,中国在八世纪(8th century)和十一世纪 (11th century) 已经搞过了。很奇怪徐为什么会这么说,要不就是美国人自己理解错了。八世纪和十一世纪似乎是唐朝和辽朝。

逐鹿中原靠的是武力,也靠智力,所以能者胜出,但是能者做为个人,又有其局限性,无法随心所欲的。
民国历史当时也风云际会,有意思的事情蛮多的,你从金融的角度看,也是自成一家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啊,有空读一下.湖广铁路和美国合同都签好了,就是投资不到位,最后反倒是中国支付了几百万两和美国解除合同.这本回忆录里也许可以告诉我原因.
日本是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支点,1850年以来就是如此.你想黑船能进东京湾,自然也能进渤海湾,最后进哪个湾,是按照美国的战略构想来的.而美国的战略构想基本上以百年为单位.
孙大炮可是什么钱都敢拿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可不是浪得虚名。那时越飞带着军火清单找过很多人,见面就给清单,东西就在海参葳,答应条件了,军火马上可以启运。吴佩服,陈炯明都不敢答应。最后才找到名单最后一位的孙大炮,大炮一口答应了。华盛顿体系的漏洞在于没有包括苏俄。所以苏俄也不受约束。说好的对华武器禁运,禁住的都是胆小的,最后蒋桂冯阎张都是直接间接拿外国军火的。底线越低,胆子越大,赢面就越大。这是贯穿中国政治史的一条基本公理。Wilson总统的高尚理念在中国的作用只能是逆淘汰。淘汰的都是天良尚存的军阀,吴佩服,陈炯明,孙传芳(孙传芳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这些人或多或少精神上和wilson 是相通的,胜出的都是虎狼之人,和人类正义的理念背道而驰。这些人之间还要比谁更low, 最low的胜出。你把毛蒋晚年的照片一比就明白了,哪个是loser,不言自明。
历史嘛,repeats its self,历史学家弄到最后是很boring的,也很痛苦,没人可以交谈。有篇现代派小说说意大利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公爵,喝了不死药,一直死不了,世事如同重放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毫无疑义。天天想死,死不了。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JPM参加过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the Assistance of China", 是给湖广铁路贷款的银团。一战以后还去过日本,中国,当时在亚洲的米国人喜欢日本甚于中国。中间经过二战的曲折,现在又跟一百年前一样了。
传主去过上海北京,见过徐世昌唐绍仪孙中山。书里这么写他在别墅里跟孙中山的对话:
“President Wilson asked me," Lamont sai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was any way to bring peace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so that, joined together, the two governments could make proper disposition of the Tuchuns, or War Lords, that ravage and bleed the intervening country and leave all China in turmoil."
"Peace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asked Dr. Sun. "Why yes. Just you give me $25,000,000, Mr. Lamont and I'll equip a couple of army corps. Then we'll have peace in short order."

传主在中国旅行的时候,有两个不请自来的日本特工随行,害的传主加倍小心保管公司的密码本。
在北京的时候,有次与徐世昌开会,有个“minister of interior"在会议间隙问他
“Can you tell me who is pitching for the Pittsburg Pirates this year?" As a young man he had attended a technical institute in Pittsburgh. 传主“could not oblige him; he didn't follow professional baseball that closely".
是不是也似曾相识:)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谢谢.我知道30年代上海有美国运通,JP Morgan倒是第一次听说。那时美国对华出现大量顺差,出不来,只好投资。英国人乘机将企业卖给美国,上海电力公司,就是杨树浦发电厂,上海电话公司都是这个时候卖给美国的。过了十年上海就打仗了,以后西方就失去了上海,从时间上看,英国卖的正是时候。公共租界后来入不敷出,全靠这笔钱撑着。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想起来了,书名是
Ambassador from Wall Street: The Story of Thomas W. Lamont, J.P. Morgan's Chief Executive

亚马逊的介绍:

This is the first biography of the man who, as J.P. Morgan's CEO and the leading banker of his generation, helped establish U.S. economic policy through his broad-reaching financial,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nections.
Edward Lamont offers fresh insight into the turbulent period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through this fascinating account of the lif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anker of his era.

爱问,微盘都不能看了,但是百度还能看,
有个搜索引擎网站叫www.panduoduo.com,可以搜索一下,但是种类大不如前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好的,不麻烦的话可以将书名列一下.近代的人,事以前"爱问"上有不少,现在不能看了,微盘现在也不能看了吗? 如此真要和中文告别了.英文的我能看,看不快.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有意思,可以用这本书写篇小故事了。
福音教派传教一般到乡下去发动群众式的传,唱歌跳舞小组开会,
有点像共产党发动群众,似乎两者有点共同的渊源?
我粗略的学习过教派的知识,现在只记得EPISOCAL是成功人士的教派,
其它的教派各有各的特点。
当时很多传教士来华传教,生意人和外交官相对少,
我收集了几本米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书,
其中一本是李洁明写的china hand,,他的爸爸是美孚的员工,
还有一本讲的是金融界派出的大使,传主是银行的员工,名字忘记了,
与当时的中国金融界人士有些交往,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把书名告诉你。
还有本讲的是三四十年代的China lobby,与国民党关系不错,
反正上海当时是各路牛人出没之地,很有故事可挖的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清教意识是反英的。其他英国殖民地都不这样。这也揭示了美国在近代中国的种种行为的心理原因。当然也有人说美国的意识形态里不光是清教徒意识。这个我就外行了。我有本第一版的剑桥北美史,扉页上有题字TO GEORGE , PAPA, 1908年某月某日。福州路外文书店旧书部掏来的。当时揣着此书走出书店的时候恍如隔世。想来是GEORGE带着他父亲送给他的这本书来到了上海,后来GEORGE走了,书却留在了上海,最后又被我带回了北美。这书我珍藏着。但是从没仔细阅读过。那天我真正想了解美国了,就从此书读起。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好像美国人的宗教派别是福音派的,很热衷于传教。
其他欧洲国家德意比也有传教的,一般是先建教堂然后传教,
天主教和新教又不一样,天主教与各国政府关系比较密切,
新教与民间团体比较密切,民间团体里面又属银行资源比较多:)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孔祥熙也是留美的。对了。美国对近代中国的文化输出是很厉害的。就是不留美,读圣约翰,沪江,金陵,相当于留美。美国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很强烈,有传播的冲动。相比之下,英国更像个生意人。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新派金融家像陈光甫是留美的,宋子文也是留美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