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的马仔们还是有点本事,除了不负责任地批评伯益资历浅外,同时不负责任地讴歌启,说启做天子那是必须的(“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启为什么贤,做了什么“贤”事?可以试举二三例为证乎?例子嘛,这个真的没有,没有也没关系,只要会“讴歌”就行了:“启呀启,大禹的儿子启,就是好呀就是个好,就是呀个好!”,当马仔们咬着腮帮[
阅读全文]
五承前“启”后
《夏本纪》里关于大禹指定接班人的记载非常匆忙,司马迁好像有点不耐烦了。“举益,任之政”,“以天下授益”,就这些,再没别的了。也难怪,这段说辞用于尧、舜,又用于禹和益,实在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司马迁自己首先就“疲劳“了。
其实《五帝本纪》和《夏本纪》里关于尧、舜、禹、益禅让的记载全部来[
阅读全文]
大禹二年,他本来想传位给皋陶,无奈皋陶死了。(“二年,咎陶薨。”)一般说来,帝王之死才能称为“薨”,皋陶非帝而似帝,大禹给他的好兄弟这么高级的待遇,很对得起这位兼职宣传部长的司法部长。
大禹五年,他把诸侯召集到女娇的故乡涂山开会,会议议题不详。(“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也许大禹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亡妻的[
阅读全文]
就像《阿凡达》里奇异、闪光的植物通过根须分享消息一样,当时九州的花草树木听说大禹当上天子之后,一根根、一棵棵都精神抖擞起来,愉快、茂盛地成长着,把九州方圆装扮成九州花园,美不胜收,比天堂还美,所以青龙从天上下来,懒洋洋地躺在郊外的草地上,肚皮朝上,爪子交叉着,无所事事地望着天空发呆。大神祝融出现在崇山,向大禹表示热烈的祝贺。(“[
阅读全文]
当年尧“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尧去世时,舜号召全国守丧三年;舜去世时,大禹也作如是动员。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尧之前的三帝黄帝、颛顼和喾便没有“三年之丧”的身后哀荣?三位老人家去世时只有三个“崩”字,继任者就上班了。尧、舜、禹的哀荣未必是真,不过是战国时儒家弟子们编出来的罢了,《礼[
阅读全文]
四“会计”往事
皋陶听了大禹的自我表扬后,激动得晚上都睡不着觉,立刻下达文件命令全中国都要学习大禹好榜样,胆敢不学大禹,后果很严重:大刑伺候。(“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皋陶完全无视舜,他的心里只有大禹,他对大禹唱到:“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大禹深情回[
阅读全文]
“九州”、“五服”之外又冒出“十二师”、“五长”,大禹的花样实在太多了。何谓“师”?据郑玄说,师是辅佐州长的,相当于副州长,每州有十二个副州长是不是太多了点儿?敢情“人浮于事”是从大禹开始的?《周礼·大司马法》里倒是提到“师”,每师2500人,不过那是治水时的编制,治水功成之后,还要保持每州三万人[
阅读全文]
皋陶自己在脑子里运行了一下“程序码”,结果证明“九德”功能强大,每天做到任意“三德”就可以持家;每天做到任意“六德”就足以立国。听起来“九德”类似“大力丸”,日服三粒可治尿频,日服六粒就成玄鸟了,服九粒可能就直接升天。皋陶最后总结说,必须要让有九德的在位才行,没有九德的人混上去,一旦查出来就五刑伺候[
阅读全文]
东汉儒者马融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有虞氏”指舜,舜的时代有文字吗?如果有文字皋陶干嘛把“五刑”画在树皮上,而不是“写”在陶片上?舜自己就是制陶大师,想当年在河滨(黄河边)时愣是凭一己之力,把劣质陶器打造成出口部落的优质产品,那时若有文字,舜一定会在壶底印上“姚重华监制”。人家苏美尔人就是把[
阅读全文]
三功成身“进”
九州是地理区域,接下来大禹又搞了个大动作:开始行政区域,也可以说是政治版图的划分。根据亲疏远近,以帝都(“王畿”)为中心,画了个半径2500里的大圆圈,每五百里为一“服”,是为“五服”。大禹的文学想象力不得而知,他的政治谋略真比舜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在大禹大手笔划九州、定五服的治国大政里,《史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