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16-07-21 16:46:58)

喜欢德富芦花的经典散文《我家的财富》,其中几句是这样的:房子不过三十三平方,庭院也只有十平方。人说,这里既褊狭,又简陋。屋陋,尚得容膝;院落小,亦能仰望碧空,信步遐想,可以想得很远,很远......院里有一棵老李,到了春四月,树上开满了青白的花朵。碰到有风的日子,李花从迷离的碧空飘舞下来,须臾之间,满院飞雪。邻家多花树,飞花随风飘到我的院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出国六年后,忽然接到杨的电邮,要和我联系。杨是我的小学同桌,我俩又考进了同一所中学。我已经八年没见到他了,不知他找我何事。我要了他的手机号码,和他通了长途,这才知道他已经回广东老家发展好几年了,和朋友一起开电脑公司。杨听说我仍小姑独处时,兴奋得失眠了几个晚上,赶紧发了一封情书过来。原来他已经暗恋我多年了,从前觉得我很可能看不上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997年春,外公去世。几个月后,我拿到北欧商学院的入取通知书,飞到挪威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开始了我的人生新旅程。毕业后,我移民加拿大,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妹妹也来到加拿大与我团聚。我们打电话给父母,劝说他们移民。母亲说,她一辈子没有离开福州,从未想过这辈子会出国定居。出国是一件大事,他们老两口要好好考虑一下。半年后,妈妈打电话给我,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那时我正在上高中,一个乡下打扮的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突然出现我家中。妈妈见到他,赶紧拉他进了自己的卧房,关了门,嘀嘀咕咕用福州话交谈了很久。声音很低,是刻意不让我听见的。年轻人走后,我从半开的门缝里偷眼见到母亲手里握着一张红色的请柬,一边发呆一边流泪。我赶紧走进房间去安慰母亲,顺口问了一句:“刚才那个人是谁啊?”“你大姨的小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在沙县山区小住了一段,直到妈妈在上海动完手术,不顾手术后身体虚弱,跑到沙县来看我们姐妹。从那以后,每年幼儿园放寒暑假,我都跟着妈妈去沙县探亲,与我的外公外婆有了亲密的接触,目睹了两位旧社会的贵族夫妇在人生逆境中的淡定与从容,终生受益。
妹妹四岁半时,父母将她接回了福州城,她与我同一所幼儿园。接着,我们又进了同一家小学。
1979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此期间,我在乡下的大姨已经陆续生了一子一女。她不时回福州城看望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养父养母一家。性情温和善良的她的每次的出现,都给母亲带来无数的欢乐。艰苦的生活已经将母亲磨砺成一个倔强急躁的女人,字典里缺乏“温柔”二字。只有在姐姐面前,她才表现出一个小女孩的天真。
大姨三十岁时,已经有了两子一女,她冒着做高龄产妇的危险又怀了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为了治好老婆的不育症,外公特地到了当地的新式学堂学中医。其实,外公自十二岁起就拜自己的名医舅舅学习中医了。他的父亲26岁英年早逝,并且是被急性阑尾炎活活疼死(我斗胆评一句:还有乡下土豪的愚昧无知害死的),这给年幼的外公沉重的心理打击。他由寡母和祖父带大。寡母身体不好,经常偏头疼,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外公在十二岁时开始帮祖父打理家族生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外公外婆感情和睦。两人的身家背景见识胆识相当。外公十二岁起就帮祖父打理庞大的家族生意,见多识广。外婆做了三年的女当家,在商场上也是进退有度,长袖善舞了。新婚不久,外婆就帮着打理夫家的电厂,还自己开了虾油厂和纺织厂-这在当时的福州都是相当挣钱的行业。兵荒马乱的年代,正派商人办实业做生意,要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外婆虽是一介女流,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97年,我去北欧留学,是MBA班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我的同学大多为欧洲人,在欧洲的大公司任高层经理。他们对我很友善,因为很少接触过中国人,他们与我聊天时,偶尔会好奇地打听我的家事。
比如,好几个同学问我同样的问题:“你有几个cousins啊?你和他们的关系好吗?”
换作别人,如此简单的问题,早就给出答案了。可我想了半天,只勉勉强强地说了个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6-07-08 06:50:45)

留长发还是留短发,一直是女人们的纠结,至少我在这种纠结中生活了几十年。
一开始,每个母亲都是喜欢自己的小女儿留长发的。母亲们买来各种漂亮的头饰,为小女儿梳不同的辫式,将她们扮成小公主的模样。
我的母亲也是这样想的,可体弱多病的她没办法天天早起为我梳头。我赶着去幼儿园上学,爸爸匆匆喂完我早饭后,又用粗硬的双手在我头上胡乱抓几下,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96]
[97]
[98]
[99]
[10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