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Y自然流露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去年夏日与两家老友去度假,大家一路驾车玩的十分尽兴。我们住在事先租好的民宿,这样大伙在一起进出方便,也易于协调行程的琐碎且不必整天外面吃喝,时而还能自己动手整点中国饭菜,亦可保证肠胃的顺畅。大家都是老友,虽然常常聚会,但没有如此近距离在一个屋檐下,时刻低头不见抬头见,由此大家发现彼此过往不了解的一面。 三家人住在一个民宿,最关键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23-01-03 06:28:27)

近来看了部电视剧,说的是家长里短的人间百事,即有苦难又有快乐。面对不断出现的生活工作及身心的跌宕起伏,主人公历练之后道出一句箴言“小灾避大祸”。听此咱颇为感慨,回望自己及身边朋友一路走来何尝不是如此,我一向相信人的命是个定数,无人一番风顺到天国,该报(福/祸)不报时辰未到,一个人的经历中苦乐交织是成长之必然。 早年与我们前后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今年圣诞本来是个快乐的时刻,因我们在海外经历了新冠的洗礼,现生活基本恢复常态。不同于前两年圣诞政府考虑民生有些限制,今年一切早早放开,人们可随心所意度假聚会,自有自在地吃喝玩乐。我们也乘着如此“春风”,早早安排了圣诞活动。谁想人算不如天算,此时国内突然解封,“人民至上”的清零圣旨,一下成了废旨,感染如排山倒海扑向全国,各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6)

婚姻是常规家庭的一个基本保证,不同时代男女成婚方式各异,但都本着从一而终的目的走在一起。旧时代无论婚姻生活如何不堪,能凑合就不分手,因为道德的约束少有人敢越雷池一步。进入现代社会,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离婚也不再是生活的羁绊,婚姻能持续多久真是跟着感觉走。多年来,看到周边家庭婚变情况,尤其发生在“女大男小”家庭中的故事,是否如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上周与朋友一道重游了落地北美的第一个城市。老友一路谈笑声悠悠哉哉赏风景,咱则是导游兼司机,一切如此之熟悉,驶过一街一楼一店都能勾起对过往的回忆。离开这个城市有三十多年了,早先念旧感怀之情浓重,隔三差五会回来走访一下,也曾领着来探亲的父母故地重游,述说一下早年留学生活的不易。后来有了下一代,也拽着一家老小来此忆苦思甜。 随着时间的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昨天与国内一位年轻的亲戚微信,我们聊到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因其母年初因病去世,赶上疫情的特殊时期,一切从简,人火化后骨灰暂取回置于家中。“满七”(七七)过后不久,他们就考虑选择墓地安葬。年轻人的GM/GP尚在,于是他就此事征求意见,老人放手让孙辈自行安排,年轻人小心翼翼地问是否考虑籍此在其母一侧买好自己的墓地,这样一来亲人来世亦能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2-11-21 05:17:30)

我们搬入现在的社区有近二十年了,这里十分清净,左邻右舍相处的也挺和谐。多年来周边不断有房主更迭,搬进的新住户都能很快融入小区的氛围,平时散步相遇,彼此都会客客气气点头或打个招呼。我家前后近邻有一半是近年入住的,有白人,韩国人,中国人,加上当年和我们差不多时间搬到本地区的印度邻居,像是被国际大家庭包围了-:)一直以来大家和睦相处,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5)

上周与老爸老妈例行通话,他们说起楼下住宅区的一家便民餐饮店近日更名为XX食堂,看起来多少有些别扭。父母一辈都是过来人,经历过人民公社,大跃进,供销社,大食堂的日子,不堪回首的一页突然闪回,有点历史感的人想必难以接受,搞不明白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余孽依然未消,又卷土重来。老人家交流中表达出的疑惑咱十分理解也有类似的共鸣。 老爸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22-10-31 06:00:36)

疫情下,世界各地发生了不少的事情,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也受到一定限制,原有的传统生存模式受到挑战,然而世界的一切依然照常运行。比如咱现所处的公司在新冠在全球开始肆虐的半年后,经过一番运作居然被另一家收购,这自然是在疫情阴霾下的一个利好消息,大伙喜形于色根据自己的option心里计算着钞票,公司头头则计划着自己在合并的位置。此番收购应是强强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位疫情前去世的老人(K)近来时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因为近十几年来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尤其帮我们熟悉了主流社会的文化及引领参与其中的一些活动。我们是在社区活动中相识,那时老人退休不久,闲暇之余就热心教中国人英语,主要以聊天为主,话题是时下的奇闻轶事。咱时常参加,一来了解社会,二来纠正了“中国式”的英语发音,更重要的是扩大了社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