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及什么时候退休”是近两年同学微信群里的一个热闹话题,大家聊着聊着就形成了海内外两大阵营,有趣的是不像探讨政治敏感话题那样彼此针锋相对吵的热火朝天。这个主题彼此不再交集,各自为政各扯各的,国内说国内的,海外说海外的,各自讨论国内或海外的退休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退休时间的影响。退休一事[
阅读全文]

咱出生在北京,然饮食还是遵循了来自广东父母的习惯,爱吃米饭及米粉。我们成长的年代米面按比例供给,老爸就时常与北方的同事面票兑换米票,由此基本保证餐桌上时有大米饭。面食于我们家算是“奢侈”,北京的炸酱面打卤面还不错,遇上馒头真是难于下咽。后来改革开放上大学,少不了吃食堂的馒头,确是免为其难,权当减肥餐了-:)
出国前米饭最对咱的胃[
阅读全文]

近日受一位年长的老外朋友(K)之邀去做客,起因是他重新装修了一年前买进的condo请我们过一起与其分享“新”房的喜悦。我们接受老人好意之际,也想起K买这单元的初衷,几年前他老伴撒手人寰剩下其孤寡一人,因而我们时常去拜访尽可能带去一份亲情和人气。随着时间推移,他慢慢习惯了独居生活,但时而在房子里踱步,睹物思人非常影响心态和情绪,于是决定乔迁[
阅读全文]

近日在看一部有关国共日之谍战剧[无间]。起初读剧情介绍说其故事如何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角色转身如何出人意料,一男二女奇葩如何情意深深....再看出演的阵容王志文靳东,感觉应该挺有看头。不过咱心里有所准备,抗日神剧谍战神剧前些年霸屏,槽点多多观众不买账,现在大家都不再轻易上当花时间去追....
剧情开始几集,果真看得一头雾水,出场的几路人马是国民党[
阅读全文]

近日看一档综艺节目,里面一位嘉宾准备演唱一首早年的台湾闽南歌曲《家后》。主办方估计是怕观众听了不知所云,因而就将歌词打在屏幕上,然后让主持人声情并茂地朗诵。我看着听着,字字穿心感同身受,深深被打动:
有一天如果我们老了,找不到人来孝顺我们,我会陪着你坐在摇椅上,听你讲年轻时你多有本事,粗茶淡饭我不计较,不会怨天怨地,我会牢牢的牵住[
阅读全文]

前几天开车出外,还没走出社区,脑子一闪不知车门有没有关,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回开查车门次次都是关的好好滴,当时有点犹豫,可第六感告知查好过不查,什么都有万一,于是脚踩油门打个弯回府了,到家一看车房门大开.......想想让人有点后怕,虽说住的小区都是友好邻里,但也听过有失窃之事,家里是虽没什么可偷的,但真搞一下也是会烦不胜烦。事后有点自责,出门[
阅读全文]

现如今人手一部手机,不论高档还是低端,从功能上来说已没多大区别,方便之极。人们时时守着它,任何事情第一时间知晓,易于掌控生活的一切。每每想于此,就让人感慨在我们成长的年代,电话曾是稀缺的东东,人们传递消息靠信件电报,过着慢节奏的生活,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好像也不那么重要。很多单位的电话是分机式的,效率低不说,接线员还可免费八卦收听[
阅读全文]

前不久朋友聚会聊起当下裁员潮,几个面临退休的哥们都纷纷表示希望自己中枪,借此拿上个package再领几个月的EI,一退永逸,何乐不为。世间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如此天上掉馅饼的一等好事,少有人被砸到。在过去几年,我周边退休的人中,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被裁”,结果一等再等最后只好自动离职。这些都是能干的人,公司排队裁人也轮不到他们-:)之中有一[
阅读全文]

近来中国经济下滑,不少企业和大厂纷纷裁人,本来疫情以来不少年轻人尤其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现在就业问题愈加严重。网上年轻人自嘲,多年苦读找不到与自己学历对等的工作,就像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脱不下长衫去适应社会。面对当下的窘境,不少年轻人只能躺平,或待在家里啃老或到三四线低消费小城混日子。他们无银子谈恋爱,更别提结婚配合国家生娃了。政[
阅读全文]

上周咱到中国超市购物,走到蔬菜section,猛然见到一个根根绿幽幽的黄瓜上居然带刺,一下被惊到,这不是久违的中国黄瓜吗?何以出现在海外的超市,实在让人眼馋嘴馋。咱不由分说装了五六根,想着晚餐来个拍黄瓜,说不定一下就找回家乡的味道。见一旁忙碌上菜的工作人员,咱好奇问刺黄瓜是那来的,总不至于从中国进口吧?人家告知是周边老中开农场种植送来的,他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