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近来中国经济下滑,不少企业和大厂纷纷裁人,本来疫情以来不少年轻人尤其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现在就业问题愈加严重。网上年轻人自嘲,多年苦读找不到与自己学历对等的工作,就像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脱不下长衫去适应社会。面对当下的窘境,不少年轻人只能躺平,或待在家里啃老或到三四线低消费小城混日子。他们无银子谈恋爱,更别提结婚配合国家生娃了。政府则大言灿灿 “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劝告中国青年人脱下枷锁,找到自己的使命。”
遇上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社会的年轻人,身强体壮有知识有文化,却无所事从,让人无语。回顾所知道及经历过的年轻时代,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发现进入如此尴尬境地的并不多见。比如我们父母一代人, 年轻时遇上新中国诞生,靠着热情和理想积极走向,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熔炉,欢欢喜喜做一颗螺丝钉,党叫上那就上那,工作学习被安排,省心又省力。
我们50/60后,年轻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斗争革命是一代人的追求,批斗写大字报,大家懵懵懂懂,相信只要跟着毛主席就有一切,不是上山就是下乡,年轻人绝不会消极无所事事。文革结束了,人们才清醒过来,赶上改革开放,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考大学上大学,书中自有黄金屋更会有仕途。那个时代确实如此,毕业包分配,总之不会闲着。之后幸运的是国门大开,出国潮冲击着年轻人,有志者靠努力拉着行李箱一个个漂向海外。
现在海二代成长起来,我们看着他们成长,比之我们及父母一代,他们应该是最幸运的孩子。这里没有社会动荡,民主自由是生活的基本准则,更没有思想束缚,此外物质生活水平在一个层面上,保持基本稳定,考大学也不用怕什么“输在起跑线上”,一切机会都摆在眼前,只有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有份不错的工作,过上大家差不太多的普通生活。
疫情前,大环境还说的过去,国内就鼓励年轻人创业,比如开个咖啡厅小餐馆,要不什么教育培训....搞得这些孔乙己远离早九晚五的工作。看看现在,两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上千年轻人去抢, 什么一个女研究生放下身价去捡破烂月收入也有上万。报纸宣传口风大变,舆论导向不再是专才专用,而是脱下长衫,自己命自己找,干什么都行。都是年轻人,何有如此不同的就境遇?再怎么样,也不应怪他们穿上了孔乙己的长衫,一切要靠自己去改变.....改变命运。
一如当下国内的很多现象,这既像是一种保守取向的回应,又像是一种后现代的态度: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得为所有过错负全责,压力已经从外部转移到了内部。借用法兰克福学派学者Volkmar Sigusch的话说,在那样的处境下,人不能表现出无助,出现什么问题,“超级现代人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而不会去怪罪体制。”
困难重重。
首先就是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就业行业不匹配,大学生进工厂,博士毕业进入生产线,这在目前中国是很难的,社会不接受,毕业生本人也不愿意。
但社会需要这种事情。我们当年上大学,与现代年轻人上大学,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为人数比例不同,但优势是就业要容易很多,所谓天之骄子嘛,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还有这种称号吗?如今已经是想上大学,就能进去的地步了。
第二就是最近这些年世界整体经济状态不佳,比如美国的80后不少人毕业就赶上次贷危机,不少人只能在服务业工作。而在美国大学毕业五年后还没有进入职场,也就再也没有了在本专业就业的机会。五年后工作经验高于毕业的学校,而08年的危机持续了十年左右。
今年欧美经济衰退,通胀严重,在储蓄率很低的欧美社会就出现消费能力降低的现象。不久前美国的每年一次的生活民调,表明86%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的经济状态变遭,已经影响生活水平,就不难想象消费能力指数的降低是可以理解的。
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就会出现外国订单减少的现象,工厂或者公司就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那么中国就会出现就业问题。不佳是大学生,也是任何人。
这不是中国自己怎么做能解决的,需要整个世界经济的复兴才行。
新冠三年,各国都有额外支出,就相当于战争的费用。很多国家都是依赖QE印钱借债过日子的,尤其是发达国家。如今就像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都是一屁股债,不仅是国家,也是个人,因为欧美个人储蓄率很低,在2%,对比中国人是在40%。去年中国人储蓄了26万亿人民币,这是IMF官方的数据。之前两年也差不多,这是中国在没有进行QE下也还能支撑了三年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清零政策),人们花存款。
所以也没有必要太悲观,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测是全世界最好的,比美国高五倍(6%对1.2%),如今全世界各国元首们从去年底开始就轮流去中国访问,尤其是世界各大国,大概是明朝1442年万国来朝情形之后的第一次,都是希望能分中国市场一杯羹。
从历史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历的经济危机基本一两年就过去了。
。。。。。。
那只是文革前期革命造反热血没有消退的很短时间内的现象吧,稍后50/60后们颓丧得厉害,文革后所有知青题材作品都很生动地揭示了那时青年的苦闷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