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一}庄子蝴蝶梦的故事在庄子齐物篇有一章庄周梦蝶的故事,因为此故事含义深远,故研究庄学的学者認为此蝴蝶梦故事可以称为庄学的代表作之一。整个故事仅有六十一字而已,简洁而意深,难得的佳作。庄子的整个哲学都包含逍遥遊与齐物两个思惟,此两者其实互为因果,有齐物思想后才能逍遥遊于此瑣乱的人世,而想要无憂无虑地生活于此世间则一定要有齐物的思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庄子的齐物篇中有一章很有名的“蝴蝶梦”故事,庄子並且以此故事为齐物篇的结尾,由此可見此故事的重要性。齐物与逍遙遊是互为因果,先必须心中有齐物之心,生活日居才可逍遙无虑如置身于天国。笔者先將此故事略述于下:「有一天庄子作梦自己是蝴蝶,在花叢间飞来飞去,到了忘我境界,忽然驚醒,竟然自己仍然是庄周。」故事虽短但意深,因为在他的哲学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庄学雜篇之列禦寇篇中有一则故事,此故事应该是庄子的学生所作,他将庄子豁达的个性与谨守他终生齐物的信念表现出来,即是在他临终前也坚持他自己鼓吹的“齐物”,令人对庄子粛然起敬。庄子伟大哲学的起点就是齐物,齐物在庄学中可以解释为:对世间万事与万物都视为相同的,将人间的一切事物与观点包括生死、衣食住行、娱乐或痛苦都看为一样的,最后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庄子哲学中,每篇都有许多寓言,他的寓言的特色都是用字简洁而醒人,但都是含义深远,需要多加思考才可以体会寓言中的含义,用现代人的略览式的速读则很难体会此寓言的真意。庄子继续老子的“无为”与“清静”两大哲学思惟,他将此二者发揚光大而构成庄学的逍遥与齐物之伟大哲学,逍遥与齐物乃是追求在今生今世中有安逸与平静的人生,等于今生就在天堂或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许多六十岁以上的退休者都热爱庄学,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现在就悠然自得,当下就在天堂或极乐世界的感觉。庄学創于二千三百年前之战国时期,至今仍为大众所爱读的书本之一,理由很简单,因为庄学提供一个宁静的艺术人生景象,可以使伩徒用他们的“与宇宙为一”的心态去欣赏大自然的真与诚,这也是庄学中第一篇逍遥遊与第二篇齐物论的共同主旨。逍遥遊也可以今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Note:此书作者为葉海煙,他对庄子哲学有深入的了解,对莊子一书作了哲学性的分析,最后强调莊子的无用之用,是此书的精华。总之,作者叶海烟将庄子哲学以现代西洋哲学解读,今將此书之重点摘要?出以供爱好莊学者參攷:熟读莊子後,就体会莊子传达的生命意义,就是先在心中建立万物皆齐一的观念,同時再使我们的生命精神昇华,而至"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尼采的“上帝已死”一语在他的“愉快的智慧”(或快乐的科学)书中竟出现四次之多,在另一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类似的字词也出现过。但在他所有的书籍中,最特殊的和具深刻的意义应该是他的“愉快的智慧”(或快乐的科学)书的第343节的最后一小段,因为此段很短卻最能代表尼采的中期哲学思想,而且此位翻释者释成中文后,使这一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吕洞宾是道教很早的人物(西元798年-不知),早过张三丰(1249-1458)约四百多年,早过楊家太极拳始祖楊露禅(1799-1872)一千年。他在道教的地位非常高,仅次于太上老君老子而且。他本信佛教,后来遇见他的恩师鍾离权,以吕洞宾的佛教背景与他的“考中进士”的知识水平,所以可以融通道与佛两者之精华,合成为修行的根据。他将道教与佛教的教义及要旨结合一起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4-09-17 16:46:06)
孔子的哲学是一种以仁为主軸的哲学,可惜在二千五百年前,他的弟子仅仅片段地记载他的言行,並不是一个完整的或者有系统的哲学,甚为可惜。而且一直到今日也只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先生一人將四书中之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連貫在一起,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组合成他的“四书道贯”一书。即使如此,今日读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Agnosticism,此字的意思是介于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的字,但並没有适当的中文翻译,可以翻译为1.非神论,2.不可知论,3.疑神论,但是都不太能完全表述原文的意义。笔者認为翻译成非神论最为合适,故此篇博文中都以非神论代表Agnostism。此字的定义可以定为:不承認也不否定神灵的存在。就是因为这个中立的立场,所以无神论者都認为Agnosticism是偏向无神论者,而有神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