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华谈师大的情况蒋光华教授说:“在高校里,许多不适合教学的人调进来,是为了找一个捧铁饭碗的安身立命之处;许多领导干部子女,通过各种关系进入高校,并且占据党政部门一些指手划脚的位子,美其名曰“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在这里,有本事的,不一定吃香;没本事,混日子的,工资一分不会少。尽管每年选先进,评职称,搞考核,花样不少,实际上[
阅读全文]
林妻谈她所在医院的现状林玉培之妻所在医院,不是一个大医院,但在这个医院中所存在的一些怪现象,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里几乎都有,这同各类学校存在的问题有不少类似之处,是体制和制度所造成的。林玉培的妻子在城边一个医院里工作。谈起她们医院里党的组织时,她说,在我们医院里,都是那些业务搞不上去的人,才钻头觅缝地想入党。为什么呢?反正业务饭吃不[
阅读全文]
“扫黄打非”殃及出版社所谓“扫黄打非”,其本意是指扫除一些色情的影像作品和打击没收一些非法印刷品。六四以后提出的“扫黄打非”,实际上主要目的是清查港澳和台湾流入大陆的一些录像带、光盘和印刷品。这些录像带和光盘都是北京六四大屠杀的现场拍摄,是中共的暴行记录,中共当局自然害怕这些东西在大陆广为流传。其次是那些港台登载六四[
阅读全文]
小冯谈她所在棉纱厂的现状小冯所在棉纱厂有上千工人,六四学潮期间在厂领导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下,工人没有上街。但对工人中的党员也要进行清查,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填表,表明对六四镇压的态度,可见中共领导人对基层进行洗脑的决心是何等大。小冯在介绍厂内情况时,还谈到他们厂分来5个大学毕业生,因为这5个人都参加了学潮,所以让他们在车间监督劳动……[
阅读全文]
一对年轻党员夫妻的沮丧六四镇压和清查运动后,人们不再关心政治,而是把心思放在柴米油盐和住房等等生活具体问题上。小鲁和小郑夫妻都是中共党员,先后从省高法和市团委调进我校任教。他们的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他们夫妻却和另一对年轻夫妻同住一套房内。而学院总务处长调走以后,却把自己住的学院职工宿舍让给自己的儿子住。这对年轻夫妻面对现状[
阅读全文]
阮老师介绍南京写作会议上的情况80和90年代的学术交流会议,笔者多次有幸参加。这些会议,多数是各地到会人员互通信息,交朋结友,旅游散心,以及吃吃喝喝,真正学术交流所占时间甚少。而六四以后,则完全成了情况通报会。就是说,与会人员的心思不在学术交流上,而是交换六四镇压和清查运动在各地是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该如何应对,中国的前途命运如何?…&h[
阅读全文]
谢晓云及其北京之行在中国官场,一般当官的都是有城府的,特别是在中国特点的政治环境中,级别越高的官员,他们真实的内心想法越是深藏不露。但50年代出生的谢晓云当时已经是正处级,在我和她有限的几次接触中,这是她唯一的一次透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90年代末,她官至副省长。在《为学生募捐及其它》一文中(见《理想与信念的破灭》第1节),我曾经提到小[
阅读全文]
吴晓兰介绍北大近况从陈宏涛的妻子吴晓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六四镇压以后,北大完全陷入恐怖和肃杀之中。不过,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在最后一节读者可以看到,北大的青年学生并没有向暴政屈服。吴晓兰是陈宏涛的妻子,是我院中文系教师。六月六日,吴晓兰听到北京发生了军队向学生和市民开枪的消息,曾经泪流满面,站在教学楼门前说:“有人拟退党声明,我[
阅读全文]
第三部分沉闷岁月里的众生
1957年把五十多万敢讲真话和敢提意见的人打成“右派分子”,这些所谓右派分子实际上是代表中国当时的社会正气,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而把这些敢讲真话的有识之士从人间打入地狱,那么喜欢讲假话的无耻之徒便有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从而造成全国谎言盛行,说假话和说大话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结果在虚报浮夸的喧嚣中,掀起[
阅读全文]
彭大明再谈目前形势和中国的民主化问题在我的人生路上,特别是在80和90年代,和一些有才气的年轻学者如我文章中提到的陈宏涛、刘君山、周向阳等接触,再有就是和同龄人中的彭大明等学者交朋友,使我有了启蒙老师。每次和这些学者交谈,我都觉得深受启发。正是和他们的接触交谈,加上不断阅读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才使我从被洗脑以后的愚昧状态中醒悟过来,渐渐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