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乱世中的高人(下)

(2025-11-03 14:10:04) 下一个

乱世中的高人(下)

 

7

     一天,晚饭后魏然和我一起散步,我们两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边走边聊。当时,我已经把他看成是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朋友。在散步中,由于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我鼓了鼓勇气,对他说,最近在学习老三篇中,我有些想法和问题,想向你请教。于是我就把对老三篇学习中形式主义做法的意见,以及对老三篇中弄不明白的问题,一一讲出来……

     开始,老魏见我正儿八经地要向他请教,就停住脚步,双眼注视着我,准备认真倾听,当我把自己内心那些想法和问题讲出来,老魏的目光逐渐由专注变成奇怪,好像在瞅一个陌生人。

       他说,我看你读书的确读成了书呆子!现在大家学习老三篇,你就跟着学,要求背诵,你就背诵;你不要挑任何毛病;另外,你更不要咬文嚼字,钻牛角尖,胡思乱想,你这些想法如果让那些投机分子听到,汇报上去,你不是要犯大错误,倒大霉吗?

      我说,将来要搞文艺创作,要塑造先进人物,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应该认真细读。

      魏然听了,叹了一口气说,你呀,还没有看清形势。俗话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是什么状况,你我能知道吗?又说,你现在不是又找到新的女朋友了吗?你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所以,目前你要考虑的实际问题是:贵阳住房这么紧张,你结婚住在什么地方?怎么安家等等……至于我们将来干什么工作,搞不搞文艺创作,暂时就没必要去考虑那么多了……

      魏然说完,就不再讲话。

       过了一段时间,已经进入秋初,一天晚饭后,我和魏然迎着晚霞,又一起在田野小路散步。

     那天他好像心情不错,说话也不像平日那样谨慎。他说,你们分来这批大学生里,看得出来,你和你的同学吴桐琪不一样,他很世故,城府很深,善于见风转舵;你比较单纯,喜欢思考,有上进心,在和你接触中,我知道你想搞文艺创作,有自己的志向。

     我说,学的专业和分配的工作都是文字创作,我不能不考虑下一步自己该如何走。我心想,我从小就喜欢文学,逐渐对作家的光环产生了向往之情,走上了这条道路。

      魏然瞅了我一眼说,一个年轻人有理想,有追求,有热情,应该说很可贵。但是,你的致命弱点是对社会了解太肤浅,这可能是你今后人生路上最大的一个问题。

     我说,我是个农家子弟,父母也没什么文化,在学校里,只懂得钻图书馆,对人情世故一直不屑一顾,成了一个书呆子……

     魏然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你知道搞文艺创作意味着什么吗?

     我瞅着魏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他说,意味着风险,非常大的风险。你知道不知道,延安整风期间,北大才子王实味的遭遇?

       我说,了解一些。五七年反右运动期间出了一本小书,题目叫《再批判》。前面是批判文章,附录里面有王实味、丁玲、艾青、罗军等文艺工作者在延安写的东西,其中就有王实味写的《野百合花》。

       魏然问,王实味这篇文章你读过吧?有什么问题?

      我说,印象中,好像王实味写前方将士在流血,延安却歌舞升平,等级森严,对延安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针砭批评。

       魏然问,结果如何?

       我说,受到批判,后来王实味被杀害。

      魏然补充说,王实味在北大读书期间,二十岁出头就发表文章,还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很有才气。后来满腔热情投奔革命到了延安,1942年延安整风,因为发表了《野百合花》受到批判,他又不肯认错写检查,结果死的时候刚刚41岁。

    停了一会,魏然又问我,还有,吴晗你也知道吧?

     我说,他是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写了历史剧《海瑞罢官》,文革初期遭批斗。

     魏然问,他为什么写《海瑞罢官》?

     我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以后,发现全国上下,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对上都是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不敢给上级提意见,因此提出向明朝的海瑞学习——要像海瑞那样,敢于犯上提意见。

      是呵,老魏说,毛主席还说,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说着瞅着我笑起来。你说王实味和吴晗是不是太天真?

     我心里已经知道魏然的意思。

      魏然又说,再拿咱们省文化局创作室的俞百巍来说,头几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写黔剧剧本《奢香夫人》,说这个戏的主题是歌颂民族团结。又是实地考察,又是查阅资料,费尽心血,写出剧本以后如何?运动一来,说他写的《奢香夫人》是给彝族的奴隶主树碑立传,成了一大罪状,把他揪出来,还说他是“阶级异己分子”,现在和“走资派”一起,成了审查对象。你看到了吧?这就发生在咱们身边。 

      我知道魏然说的风险是什么了,但未来我不搞文艺创作,又搞什么呢?

      魏然见我陷入沉默之中,知道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进一步说,你把王实味、吴晗和眼前的俞百巍这些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就知道文艺创作的道路是不是像你所想的那么好走……。

     魏然的话,的确打中了我的要害,我感到前景一片迷茫。

     停了一会,他又说,还有一些问题,可能你也不太了解——就是你绞尽脑汁和费尽心思写出一个剧本,过审查关,你知道这个关怎么过吗?

      我茫然地注视着魏然。

     他说,你把剧本写出来,先打印若干份给各级领导和剧团导演看。这些人看了以后,进行讨论,提意见,结果这个领导是这个意见,那个领导是那个意见,这些人是从党的方针政策的角度来审查把关;导演又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看法……有时候许多意见是对立的,弄得你无所适从。如果把剧本搬上舞台,试演以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往往也是意见一大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运动一来,有人把剧本中反派人物讲的话拿出来,硬说是你的真实思想,你说得清楚吗?你想,你运动初期刚刚执笔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小报上,而且是代表战斗队写的,人家就鸡蛋里挑骨头,揪住你不放,你如果写了一个剧本,人家不是更有靶子?

      魏然这一番话,让我的心情马上低落下来,感到自己的前景的确是非常黯淡,充满风险,加上自己出身成分不好,这就更加大了职业的风险……

       最后,老魏说,那天你提到学习老三篇时产生的几个问题,我就觉得你太天真,缺乏社会经验。人们常说,对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对一个社会也是同样,光看书上和报上写的东西不行,还要看社会生活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毛主席不是也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你明白吧?

8

      和魏然的两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林彪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下发的批判林彪的文件中,看到林立果等写的《五七一工程纪要》,简直是石破天惊和如雷贯耳!加上干校四连在“一打三反”和“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对我的审查和政治陷害,使我对魏然的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因此下定决心改行。

       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干校里所搞的“一打三反”和“清队”运动不得不迅速扫尾结束,干校的人陆续进行分配。干校的军代表征求我对分配的意见,我非常明确地提出,我希望到中学教书,而且最好是教英语。因为英语远离政治,只要有教材,照本宣科,犯不了什么错误。结果我如愿以偿,分到省艺术专科学校,由于没设英语课程,改教京剧班的文化课,两年后又调到一家文艺期刊当编辑,直到调入一所高校,依然从事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

     80年代,经过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以及思想解放运动,整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全民族都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在这种形势下,我除了关心老婆孩子以外,整个精力都放在工作和业余文文艺评论写作上,忙于给报刊杂志投稿和发表文章,忘记了去看望和拜访已经退休的魏然。印象中似乎去过他家一次,当时他身体似乎有些不舒服,正躺在床上,小马守在床边,显然他和小马已经在一起过日子。

      到了晚年,魏然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并且逐渐认识到:文革十年中,魏然寄情于奇花异草,并非是“玩物丧志”,更不是什么“革命意志衰退”,我当时之所以产生这些想法,说明我在学校里被成功洗脑以后是何等愚蠢。实际上,在我的人生路上,魏然是我遇到体制内的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一个超越了世俗庸人思想境界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有同情心的热心人。而我当时如同芸芸众生那样患有左倾幼稚病,所以,对魏然才有那些幼稚和愚蠢的看法。

      另外,想到当年在文革乱世中,魏然是单位里唯一真正关心我的人,而在他的暮年,我却没有在过年过节之时,带些礼物去看望他,向他表达我的感恩之情。想起来,觉得十分后悔……

附注:

(1)在199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高人”的解释是:“1、高士;2、学术、技能、地位高的人。”何为高士?该《词典》又解释为:“志趣、品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

(2)文中提到的王实味(1906——1947),根据多伦多中文报纸《大纪元》玉清新《北大才子》一文介绍,王实味出生在河南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举人,幼年王实味便熟读四书五经,19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便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并受到当时文学界一些名人的重视;同时他还翻译过不少西方社会的文学作品。抗日战争期间,他31岁时投奔延安,在中央研究院开始从事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工作。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发表《野百合花》一文,对延安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提出批评,结果成为被批斗对象。由于他拒绝写检查承认错误,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并逮捕关押。1947年由康生和李克农批准,在山西兴县被秘密处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没有老魏,可能现在就没有你的今天了。那个年代,文学创作的巨大政治风险令人闻风丧胆。
大地之晨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潘老师:看一看悄悄话信箱。
散人不闲 回复 悄悄话 被这个魏然的故事吸引过来,发现您老写的很不错! 以前居然还有人跟着叫骂,ID看着就是带任务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