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曾是从小学起一直玩到大的同学,虽然上了不同的大学,但同属于一个大的朋友圈,每逢节假日,还是经常聚在一起聊聊近况。他们这一圈融合各个族裔,都是好孩子。家中们之间虽然不熟,但彼此都认识,毕竟是一个小镇子。
有一次,大家像往常习惯的那样,集中在其中一位的朋友家里边看球赛边聊天。男孩专心看球赛,因为那天播出的刚好有他支持的一个队[
阅读全文]

有些事要理论在先,实践在后,比如学开车。其实开车的顺序也可以颠倒,就是警察不让。有些事要先做了再说,以后慢慢补上理论课,用实践去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比如婚姻。这事如果不实践,再说漂亮话都生不出孩子来。
我和我先生能成功熬到结婚二十五年,站在半山腰回头看,发现门当户对是一条真理。
所谓门当户对,就是成长环境、条件类似,大家都是红旗下蜜[
阅读全文]
微信上有个朋友,前一阵开始做微商,天天在朋友圈发她的产品。我本来喜欢时不常看看她发的家长里短,了解她在万里之外的生活,挺好;现在她日复一日的、用“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刷屏,弄得我真觉得不买她的擦脸油就是对不起自己,那天没忍住,终于把她给屏蔽了。
不知道“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这个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基本套路就是买包[
阅读全文]
前几天才知道某人的手提包是名牌,少说也值几千。据说那叫“流行时尚”,可惜我对那包根本就没注意过。人家都买了好长时间了。于是,我随便说到:可惜了,我又不认得那个牌子,所以对我来说那包也就无所谓高不高级。这下倒引来了嘲笑:知道吗,你得有那个高级意识,才能决定你识得那个高级物质。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典型的意识决定物质论,和马克思主[
阅读全文]

我爸在象牙塔里靠嘴吃了大半辈子饭,退休之后才蹒跚进入江湖。我多次劝说他,江湖复杂,咱又没怎么吃过盐过过桥,但至少可以倚老卖老,把自己当作任我行,过马路车得停,上下车人得让,谁敢碰八十老头惹官司啊。可他偏偏觉得自己是老江湖,号称客家段誉,虽然只有一招凌波微步,但靠着北冥神功不断补充内力,行走天下算什么,胜似闲庭散步。
我们对这位山寨[
阅读全文]
孩子高中要求每人每年要做十五个小时的义工。上学期间,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都忙不过来,运动队、乐队、各种俱乐部和比赛,利用暑假做做义工,时间充裕,还可以跟同学保持联系,挺好的。十五个小时其实并不算多,只要找对了地方,随便做做就大大超标,可是上哪去找呢?
小镇里有个YouthCouncil,适龄青少年都可以缴费注册成为会员,然后参加它提供的各种社区义工活[
阅读全文]

都说看邻居家的草地比自家的绿,我拿在欧洲十天的印象跟在美国二十多年的印象比,觉得欧洲至少有三条比美国更好的理由。
第一条,意大利是个人长得非常漂亮的民族,尤其是男的,无论是黑发棕眼还是金发碧眼。这也算是我们这次欧洲游的一个意外福利吧。可惜当我几天后才意识到这点,想照相作证的时候,已经晚了。在国内,为了突出颜值,要先整容才闯荡演艺圈;[
阅读全文]

公交
我們原本的計劃裏並沒有乘坐公交這個考慮,習慣了美國大農村的生活,即使回到自己的家鄉也視公交為畏途了,擁擠的人群,複雜的線路,帶著老頭老太當然盡量想用快捷省力的交通方式。實際上,羅馬的公交才方便又便宜,反而朋友傳授的打的經驗我們一點沒用上。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反過來也一樣,在羅馬,一定離不開中心車站,termini。這個車站不僅[
阅读全文]

咖啡和冰淇淋
在意大利,我们虽然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赶路了,但是并没有错过著名的意大利咖啡,因为即使是旅馆提供的咖啡,对于不是咖啡老饕的人来说,已经非常多样、好喝了。在喝咖啡这件事上,意大利人对美国人的品位基本上就是嗤之以鼻。
一杯普通咖啡就是指意式浓缩,expresso,装在小小的厚壁瓷杯里,色香味俱浓,几乎是其他所有咖啡饮料花[
阅读全文]

關於旅遊,我爸跟李敖的看法近似:照片配上想象力,不用東奔西跑,在家裏就可以臥遊世界。李敖自稱他在台灣生活了五十年,連阿裏山都沒去過。我媽對自己超級有自信,才不管什麽大師嘴裏“最笨、最慢”的方法,就喜歡到處去走走,親自看看。
我們好長時間沒有一起去過陌生的地方了。為了今年四月份的這次地中海遊,策劃了好久。主要是時間難安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