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进

专栏作者,工作狂,心理学者和大学老师
博文
1月13日,英国不管部大臣(MinisterwithoutPortfolio)克拉克访华,使命就是把英国医疗体制管理经验推销给中国。中国也许还没有领悟到这个领域对英国未来价值有多大,在他们现在看来,这是一笔不值得一提的生意,然后英国最近媒体高度关注。这种不对称的热情,显示了英国人处心积虑经营之后的喜悦。事实上,从2010年前后,英国政府和商界构架了多年的“医疗出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回国朋友常问我,周末怎么过?我也爱他们同样问题,因为通过微信微博,我也常常看到国内朋友晒吃喝的照片,农家乐、自驾游和出国游层出不穷。周末对于我来说,是极其珍贵的,比如做家务。得闲的话,我会带着家人到郊外走走。
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我想到了唐顿庄园的例子。《唐顿庄园》在国内受到英伦范儿拥趸的追捧,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场地海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笔者有位老朋友,曾经说过一段自己趣事,组里有大陆人和台湾人,老板常常笑嘻嘻地问起两岸事情,然后静悄悄地看双方辩论。这样的场面,最近发生在英国媒体上,同一份每日电讯报,1月2日和7日,先后刊登了中国和日本驻英大使的评论文章,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是亚洲的伏地魔。伏地魔,乃是哈利波特之中不死的魔头,也是一切黑暗势力的首领。在东亚,甚至还有一名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最近,我回来了两次。一次是从英国回来,另一次是从中国回来。第一个回来是,在英国十年之后,我带着全家回到了中国,巡回演出一般地到处走走看看。第二个回来,是经历二十多天的中国假期之后,我又回到了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英格兰的布里斯托。
每次回来,我都要倒时差,而影响最大的却是对于两地反差给心理带来的影响。今年为单位出差,我回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英国范或者英伦风,在中国大陆的流行还需要时间。这与在香港的程度和阶段不同。你在香港的街道中就可以读出英国的痕迹,而地铁、医院乃至中小学的布局,都是深深地留着一个水印般“港英”两个字。中国人对英国的解读,在过去几十年里,基本上也是在港派作家的笔下,“香江才子”陶杰就是典型代表。现在形势有点慢慢变化了,至少我认识的大陆朋友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需要面对在海外的失落感朋友写信问我,关于技术移民在英国的去留问题。让我想起身边一些朋友的故事。最近,有两位朋友都要在12月底回国,他们都是在英国生活稳定,有家有口,在本地残酷的职场竞争中,证明过自己的实力。对于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3-12-02 16:53:22)
当你在英国老了的时候最近偶尔在脑子里闪过退休的念头。首先是在哪里退休?这个问题有点难住了我。我会一直在英国干到退休吗?如果不是,我在中国又没有足够的退休金,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之所以想这些,一个是太忙,有点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英国政论界对于中国政治走向集体失语,已有的评论基本上停留在今年年中的预测阶段。出于对新闻热点的追逐,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媒体解读重点,而对于更加广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英国方面没有有趣的分析出现。回顾今年年中,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ChathamHouse)提交给英国议会的外交事务委员会分析,提出“中共掌权进入第七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1-21 13:31:14)
最近,我和家人去了英格兰最小的城市威尔斯(Wells)。所谓城市(city),在英格兰就是要有一座大教堂(diocesesCathedral)为标准,这是英格兰亨利八世开始的传统。这趟旅程,我已经期待了好几个星期,因为要去听一场教堂里埃尔加(EdwardElgar)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埃尔加也许是少数几位可以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古典作曲家。去之前,我把他的作品听了好几次。音乐会很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1-20 09:34:58)
上周一,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日程终于敲定,BBC略显张扬地在英文网站发出了这条消息,其实在周日中文网站已经提前公布了这消息。英国媒体,比如《每日电讯报》再次发挥严肃八卦的特长,不经意地透露,卡梅伦首相为了这场访问,特地推迟了财政部秋季报告的时间,这个报告原定时间是12月4日,现在推迟到12月5日。这样煞有介事的诚意,颇有英国呆萌的气质。在2010年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