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阿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俺们对“思”的平仄有所困惑,而古人大概也有同样的困惑。于是到了《洪武正韵》,礼部的官员们考证了一番之后,允许“思”字平仄通用。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53909&page=55
“礼部看详,许平去二声通用”。
此外从这里的考证举例可以看出,即使在格律诗出现之前,古人还是可以通过辞赋的音韵原则判断平仄的。只不过这个知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网址http://ctext.org/zh,含大量经史子集的电子版,enjoy!)
都说开卷有益,俺发现在诗坛讨论则是”张嘴有益”。这不,因为楼下看兄想用平声一东韵里的“梦”字,又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广韵》版本,http://ctext.org/guangyun/zhs,在一段疑惑之后彻底解决了问题。
发现用古代韵书时,尽管可以直接输入字来检索,但由于简体和繁体字的不同,以及通假字的不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大家都知道平水韵有些字可平可仄,到底怎么读,却未必有统一的认识。这时查找宋代的《广韵》,似为解决问题最权威的参考。最近发现《广韵》已经有几个网络版,用起来很方便。当然,如能结合近体诗的用韵惯例则更好,只是惯例有时并不容易判断。
下面以“思”、“听”为例,给大家简介并推荐一下.
思:
http://ytenx.org/zim?dzih=%E6%80%9D&dzyen=1&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5-06-06 18:36:02)


春叶染秋红,卓然芳卉中。
何须霜点化,本色自根浓。
俺们这里有种树,春天长红色的叶子,阳光下看几乎与秋叶无异。趣之,记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这几天和曲师、龙兄讨论,受益良多。其中一个附带的发现,就是可以利用网上汉典检索到更全面的平水韵。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龙兄所说,有些字网上的平水韵简表里查不到。私下交流时曲师也提到“吱,咕,咿,咦,咋”等语气词平水韵似乎没有列出。
因为讨论“阿”之平仄的问题,我最近留意了一下网上的《汉典》,发现查字时页面最底部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在九霄之上,透过遥远的垂髫,
望着你的斑驳,
遥想着,那从前的帅哥。
现在的你,北击匈奴,
独尊儒术,光耀千古,
可你挥霍了那间,年少的金屋,
那无价的金屋啊!
即便一寸光阴,也会在那一寸金光下屈服。
你以为你有曲笔?你真不知司马是何等人物?
唉,也是,爱都hold不住,你怎解人间炎凉疾苦?
蹒跚的你,为了你虚渺的帝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5-06-01 16:39:54)

胡汉融一家,关山万里霞。
花飞丝路远,归雁落平沙。
(后两句,指《丝路花雨》、《平沙落雁》,因蝶兄的汉韵vs胡韵讨论而想起来的。汉胡乐韵相互融合,自晋朝就开始了,早已融为一家,胡琴,琵琶,不都是西域传过来的?所以偶看哪,这汉平“阿”与胡仄“阿”,就和了吧,兼收并蓄之。)
下面是80年代的舞剧《丝路花雨》和琵琶曲《平沙落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此次“阿”字讨论之前,一直以为在“阿母”“阿爷”中的“阿”没有实际意义。讨论中查汉代《说文解字》,方知其本有意思。从跟贴里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阿”,此处当“昵近”讲,爱称,是从“阿”字”曲”的意思派生而来。根据说文解字:
“曲則易爲美。故隰桑傳曰:阿然,美皃。凡以阿言私曲,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5-05-31 17:42:17)

与曲师、龙兄、蝶兄关于“阿”字平仄的讨论中,他们提到了“以诗证韵”方法,即根据前人的诗作判断平仄音韵。我是赞同这种方法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法也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当它不符合韵书,或曰古代的“字典”的时候。
我觉得应用此法,需要加个定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对的,不可前推,也不可后推,更不宜以此否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曲师举例,古诗词中“阿娇”“阿谁”中的“阿”字为仄,而查平水韵中却没有“阿”字读仄声的选项,当何去何从呢?
查了一下《汉典》中《康熙字典》的链接:
http://www.zdic.net/z/27/kx/963F.htm
康熙字典讲,根据《韻會小補》“阿谁”“阿爷”“阿妹”中的“阿”音同“屋”,为入声。曲师提到中华新韵注释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
[41]
[42]
[43]
[44]
[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