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是慈祥,无私,博大的。是父母的爱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呵护我们人生成长,立业成家。健康的父母之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也都希望能够给予下一代的。您是否曾经问过:父母之爱也可能会是残酷,自私,狭隘的现实一面呢?
为什么我们华人父母和孩子都很累?为什么华裔孩子有‘纸老虎‘的美称:上名校爬藤百分比很高,就业后成为[
阅读全文]
中国人几千年来坚信母爱是慈祥的。但是,科学的发现对于母爱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上除了有慈祥的母爱,还有残酷的母爱。慈祥的母爱养出的儿子都有着相同的幸福;在残酷的母爱中长大的儿子们,却有着各自的不幸。“心镜”对“中国人的情感模式就是找妈”一文写的短评,让人再一次反思,在颂赞母爱慈祥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母爱的残酷[
阅读全文]
婚姻和家庭问题是世上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中国的婚姻和家庭特色,能让全世界瞠目结舌。因为它走到了极端,生产出一代又一代的受害人,却没有几人起来抗争。所以,文学城一篇语言朴素的文章“中国家庭对婚姻的影响”,如一枚石头投入河里,激起千层浪。看到这篇文章的两天后,我写了“谁能拯救被宰的羔羊”一文,希望那些“被宰的羔羊”以及[
阅读全文]
昨晚我正读到文学城博客里一篇新的文章,“中国家庭对婚姻的影响”,忽然间微信显示信号,我打开一看,原来这篇文章已经被微信群里了。显然这篇文章一发出来就得到不少人的关注。我浏览了读者留言,看到这篇朴素的、平静的文字,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恰巧我和朋友昨天谈到同一个话题,谈到一个厚道的老实人,如这篇文章中的“前夫”一样,为了满足母[
阅读全文]
前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是谁在向孩子灌输近乎无耻的教育”。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比中国学校与美国、台湾和日本的考试题,赞赏“人家的教育是培养能力,”谴责“我们的教育是在灌输知识。”灌输知识的教育比不过培养能力的教育,更能让孩子未来有发展,那么向孩子灌输扭曲的、模糊的、不健康的知识,则损害和摧残孩子的发展。
这篇文[
阅读全文]
哈佛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总结了最近二三十年间,在神经科学、分子学、基因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的进步,总结了儿童的心理与情感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关系环境。
关系环境指的是什么?
这个关系环境,指的是儿童跟他们身边最重要的人,在生活中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与主要的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与托儿所、幼儿园老师和保姆阿姨[
阅读全文]
爱丽丝米勒博士写许多儿童创伤研究的书,其中一本被翻译成中文,书名叫做《天才儿童的悲剧》。也有人译为《幸福童年的秘密》。百度网介绍米勒是“瑞士籍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儿童早期心理创伤的成因,以及对其成年后的影响而著称。”在这本页数并不多的小书里,米勒以自恋为重心,勾画了儿童成长的一条轨道,从起点开始,如何偏离了正确的[
阅读全文]
哈佛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总结了最近二三十年间,在神经科学、分子学、基因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的进步,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上的重大发现,在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见解。本篇介绍患有忧郁症的母亲,对孩子成长造成的伤害。哈佛大学的这份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对母亲患忧郁症更加清晰的了解,以及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启发。
([
阅读全文]
哈佛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总结了最近二三十年间,在神经科学、分子学、基因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的进步,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上的重大发现,在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见解。本篇介绍患有忧郁症的母亲,对孩子成长造成的伤害。哈佛大学的这份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对母亲患忧郁症更加清晰的了解,以及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启发。
([
阅读全文]
自古以来,宗教领袖都会教导别人憧憬和追求天堂的生活。但是这类教导有天壤之别。它可以是在生活所需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教人不被物质世界所控制,让心自由;也可以以不受物质世界的控制为名,甚至在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奉献所有,舍身取义;而人却像吸食了毒品一样飘飘然,幻象着自己在天堂的美妙生活。看似都在追求天堂的生活,但后一种教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