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到有人说,王德予博士有太多的头衔,结果往往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也难怪大家会对他的身份感到迷糊,因为王博士不仅是一位病理学博士,而且还拥有美国多种专业执照,比如“临床化学 ”、“医学检验科主任”等;他在台湾和美国的多家医院和医学院,包括政府的医疗部门,以及医疗机构担任过检验机构访查委员、台湾卫生署医院监评委员、美国病理学院医学毒物学评检委员、东田纳西州立大学病理系副教授、台湾教育部认定教授、执教病理、医学品质、医学毒物学等学科。在美国的多种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数十遍研究报告。曾任职病理科顾问、检验科主任、临床化学科主任,及美国某顶尖医学实验室西雅图分公司的技术总监、营运总监、副总裁、医学毒物学经理,也曾在台湾南部一所基督教医院担任过医技部主任,负责监督医技部(病理、药剂、临床检验及放射科)。平时大家习惯称他为“王博士”。不过对我来讲,王博士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温文儒雅的绅士,更是一位坦坦荡荡的知心朋友。
王博士家里的聚餐会最令我向往。每隔一段日子,或者每逢王博士从台湾或者国外回到西雅图,朋友们都会聚到王博士家里。王博士柔声细语,笑眯眯地向每位来客介绍摆放在桌上各种精美的小点心:这个是我从台湾带来的呵,好好吃咧!嗨嗨! 于是大家你一块、我一块,欢声笑语合着香甜的糕点,瞬间飘满了屋子。
餐桌上的一种鱼,是聚会上一道必不可少的传统招牌菜肴。王博士每次开饭前,都要重复给大家强调:这是我从台湾带回来的呵! 好好吃咧!嗨嗨! 除了从国外带回来的食品,王博士有时也会给我们秀一手他的绝活,比如“用古老的方法烹饪出的大虾”、“台湾的名小吃”。大家称赞说,味道真的不错!尤其是他做菜时的专注神情,像极了一个不失天真的孩子。去年,王博士的儿子送给他一个新款的咖啡机。晚餐之后,王博士和其他人一起,把弄出一杯杯浓香的咖啡,兴致勃勃地递到每一个人手里。
于是,这些平时里难得见面的朋友们,在王博士家里相聚一堂,享受王博士的盛情款待,和他的风趣幽默;享受大家在一起美好的、快乐的时光。他喜欢跟大家一起饮酒、一块聊天、一同唱歌。而他每一次都不会忘记要我给他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他说那首歌最能打动他的心。
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才是王博士。他从不掩饰对亲人的怀念和思念。我常常都会想,这人世间还有多少男人,多少年来一个人默默地、轻轻地捧着一束鲜花,到墓地看望早已过世的妻子?我也常常惊叹王博士对朋友的细腻与体贴。他会告诉我,有哪位朋友身体欠佳,或者家庭遭遇难处,提醒我记得去照看一下。记得有一次大家谈论起,在美国独居的人容易发生意外也不被人发现。所以朋友之间互相要有个提醒。不几天我接到王博士的电话,他说听到我的声音就可以了,知道我一切安好。前年我生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不能动。伍太太在厨房忙着为我做吃的,王博士不善家务,他坐在我的旁边,静静地守着,看我睁开眼,他告诉我,另外一位朋友托他带来食品和问候。我在那个时刻虽然没有体力说话,甚至意识上还没有完全清醒,但是我特别能体验一种温暖、一种关爱,一种支持和一种连接,这种体验让大病中的我突然感到因为生病而产生的恐惧、孤独和无助感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了。
王博士的谦逊与细腻,对人的慈爱与大方,会让人感受到有一位忠实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就在你的身边。他不惧真实表达自己情感,也从不隐藏表达他对生活与信仰的疑惑和不解。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当大家谈论到有关话题时,王博士的学识和地位从来不会影响到他坦诚地打开心门,抖露出他的心声。我常常跟他开玩笑说:王博士你提怎么多问题,不怕人家说你没有灵性啊?可他从不介意别人怎么看待他对信仰的想法。他敢于提出太多的“为什么”。有的时候,王博士会对我说:这个问题我搞不懂呵,我们需要谈谈。
不论是他家的聚餐,还是“谈谈”信仰与生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有着渊博知识和高贵的学位、带着无数光环和头衔,拥有多高荣誉和地位的形象,而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一个不带防卫面罩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在他的喜乐、伤痛、疑惑中,在他的思想、看法和言论中,他活出了他自己。而这正是他的魅力。跟他交往并不是一般的交往,不论是在聚餐中,还是在平日里的交谈,或者一起活动中,我会体验到一种心与心之间的接触、沟通与对话,那就是一种力量,由此会让我感觉轻松、愉快。生活中能够有一个王博士这样的知心朋友,真是我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