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肾源没着落,凤仙非常着急,天天询问。黄医生告诉她:“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急也没用,听之任之吧。你是大命人,半道上遇见贵人,要不然你早都没命了。好多家境比你好的人,摊上这病,都搞得倾家荡产、人财两空。”凤仙听了,知道急也没用,只好耐着心等待。又过了十几天,黄医生告诉她,肾源有了头绪,而且是无偿捐献,还要作进一步检查,如果完全匹[
阅读全文]
事情拖延了十几天。黄医生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他准备给凤仙做一次透析、然后送一大堆药品让她出院。他知道凤仙一旦出院,离死期就不远了,凭着医院台柱子的资格,他做了力所能及的事。黄医生和凤仙萍水相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医患关系,黄医生只是觉得凤仙孤苦无援,良心和医德促使他去尽一个医生应尽的责任。同时,秦大山也为他树立了榜样[
阅读全文]
在管理整顿中新换上的十个带班长中,有六人是七九年进厂的那一批高中生,和那些以父母退休为代价顶替父母的和走后门进来的人不一样,他们都是通过劳动局招工考试进入绣花厂的,她们共同的特点是文化水平高、上进心强。在这六个带班长中,有一个名叫罗翠花的人最受凤仙喜爱,因她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气质。她刚进厂时,第一次技术考核,在六十个学员中倒数第[
阅读全文]
平民百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中以居住环境差、子女就业难最为突出,大集体企业尤甚,绣花厂的老工人们也不例外。他们有的人家七八口人挤在一起,进屋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房屋又破又黑,连个窗户都没有,大白天在屋里都不能看书。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孩子读到初中毕业的都少,大都小学毕业后就在家游荡,成为无业青年,孩子没事做,大人自然急,不能挣钱[
阅读全文]
凤仙在缝制车间得心应手之后不久,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苏宛霞告诉她:这个星期天到她家去玩一天,她要犒劳她们母子。凤仙连一句客气话都没说就答应下来,在她看来,这顿饭吃得理所当然,私人关系是师姐,公家关系是厂长,不吃她的吃谁的?她最看不起那些拎着东西往领导家里跑的人,巴结领导只能说明这个人有所企图,而这企图肯定不是光明正大。上午十点钟,[
阅读全文]
绣花厂忙得热火朝天,经济效益自然十分可观,屡受政府的表扬。作为绣花厂的厂长,苏宛霞鸿运高照,一下子由大集体身份转为国家正式干部,级别也定为行政二十一级,这在轻工系统大集体身份的人中可是绝无仅有的事。当然,她公公的社会地位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况且还有一个在官场上路路通的婆婆为她鸣锣开道。胡鸿英由于绣花厂工作出色,被提拔为轻工局([
阅读全文]
一九八一年九月初,雨青上了西州城最好的小学校。胜利路小学在地委大院和县委大院之间地段,地委大院和县委大院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因此,地县二级政府都往这个小学投钱,据说,这个学校得到的经费是全城其他小学得到的经费的总和一样多。绣花厂离这个学校近,绣花厂职工的孩子大都在这所小学读书,工人们揶揄自己说,这是小秃跟着月亮走——沾光。上学的那[
阅读全文]
时间如白驹过隙,似乎在转眼间,雨青已经四周岁。凤仙让雨青上了箭道巷的幼儿园,箭道巷幼儿园离绣花厂近,接送方便,午饭也容易解决。凤仙每天早晨把孩子送去,中午十一点半接出来,娘儿俩在食堂吃饭,大约一点钟的时候再送回幼儿园。饭后这段时间,雨青就在车间里玩耍,人们都很喜欢这个苦命的孩子,同情之心是一方面,还有他长得俊秀可爱的原因。这年秋冬[
阅读全文]
一股混浊的潜流,在绣花厂涌动。余青络自打赵卫东调出绣花厂、担任设计室主任以来,觉得世界冷清了许多,特别是她一个人走动在宽敞而空荡的设计室时,心情更是如此。设计室有一百余平方米,墙上挂的都是裁剪样板,大案板上除了剪刀就是布,没有一点生活的情趣,看长了令人乏味。她是一个感情丰富又易失控的人,如山涧的溪流,哪怕是从不足尺高的石台上跌落,[
阅读全文]
在雨青出生满一百天的时候,李嘉苓也生下一个男孩,郭清川给他起了个土得不能再土的乳名,双喜。自然,郭清川是为了让妻子高兴,很短的时间内,李家一下子增添了两个血脉,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李嘉苓产后身体一直不好,这大概是年龄大不宜生育的原因。看到家里乱七八糟,李嘉苓面黄肌瘦,凤仙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搬回去住,她向郭清川夫妇说了自己的看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