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13-05-03 14:21:22)


今年,LR2号地的地邻居因为搬家,就放弃了那块地。为了方便管理,LR便用1号地换了这块地,把两块地连到了一起。由于这快地长满了草,所以大灰狼和LR又开始了艰苦的除草工程。去年5月份,大灰狼去了美国出差,刚刚拿到的LR2号地的除草任务全部落在了LR一个人的肩上。前两天,公司又让大灰狼去中国出差,只是中国使馆5.1放假,Mayday也放假,所以大灰狼的签证迟迟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同学送来的,作者不详,在此转发。
以下文祝各位艰苦奋斗的60后,抛开烦恼,万事如意喜欢安静了,不怎么爱热闹了,小孩都开始叫自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了。
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似乎已看破了红尘。
我知道,我们已经老了......
1、从在网络上出现的顺序来讲,先有“80后”,后有“60后”;从辈分来说,先有60后,再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3-04-19 15:53:36)
剑桥各学院都有些流传甚广,说法不一的趣闻,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克莱尔学院(Clare):学院的工作人员最有特色,餐厅经理Fleck先生对前来用餐者的打招呼用语是:请下一个受害者(nextvictimplease)。图书馆长在学期末催促学生还书的告示更是吓人:OK,我们对你们客气的够久了吧。现在把书都交上来,否则看我不煽你个大耳光子。
基督学院(Christ‘s):学生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4-18 13:30:07)
我用yahooemail很长时间了,那上面有我的很多的contacts。昨天开始,就进不去了。打完了password以后,还问security的问题,就这样一直的转来转去的。今天晚上在网上查到一个雅虎的support电话,是0800(UK免费的电话号码)就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倒是很快,马上就回答了。然后那个人就让我进到一个什么123email的地方,然后就让我下载一个什么东西。下载完了,他就让我run,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3-04-17 12:38:28)
作者:陈炜
胡先生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刚来剑桥那个冬天,胡先生要穿毛裤,去年穿了两条裤子,今年冬天眼看就要过去了,胡先生还只穿一条裤子,胡先生说明年只需一条短裤就可以过冬了。不知道胡先生后年怎么办。
洗衣机坏了,胡先生不得不用手洗衣服,洗完了一跳裤腿,可是忘了是哪只是洗过的,只好重洗。为了防止再次忘掉,在一只裤腿上夹上一只夹子。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4-14 13:36:21)

这次回国,见到了多年未曾见到的同学,尘封在记忆中的平淡的往事也溜了回来,很多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候上学要学工学农,所以去农村劳动也成了学生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间苗还是除草,记得我永远都是落在别人的后边,不管我怎么努力,也无法拟补和别人之间的距离。最让我憎恨的是抓虫子,要用镊子,把长在庄家里的虫子一个一个的夹到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3-04-09 14:59:17)

冬天的时候老公在自留地溜达,看见邻居地里多了些粪,看似马粪,可是又不像。这事老公在心里嘀咕了好几个月,直到一天看见了地邻居,老公赶快虚心请教这又是什么神丹。邻居告诉老公,这是牛粪,对改良土壤有着什么都无法比拟的神奇效果。老公找邻居要了电话号码,说是要买4车牛粪。邻居瞪大了眼睛看了看老公,不知道大灰狼要买那么多的牛粪干什么,因为他们是3[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很早以前在腾讯微博注册了个ID,可是很久没有用,password也忘了。昨天听别人是那里挺好的,今天过去看看,结果不login什么都看不见,只好重新注册个ID。谁知道中国人重名的太多,我给email地址的时候,误把xxx.yyy@somewhere.com打成了xxx_yyy@somewhere.com。这下子好么,激活的email送给了那个跟我重名的人了,我激活不了。每次打开微博的首页,人家就自动的替我login了,让我激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用说,这年头,连傻瓜都知道internet有多好。且不用说在单位,连书都不用读了,什么东西不会,一狗狗,马上就有了答案。在家里,在internet买米买菜的,只要你手指头可以动,什么东西都可以折腾到家里来。不过让我真正让我对internet刮目相看的,还是最近家里发生的两件事。
去年年底的时候,女儿不知道在哪个网上学来的山寨版的美化门的办法,就要付诸实施。老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最早知道计算机是大学入学报志愿时,有几所大学有计算机专业,当时觉得很激动,但是并没有把自己和这个专业联系起来。后来,读研究生的时候,要做一些计算,就开始使用计算机了。那时候并没有Windows,更没有什么中文了。一切都是在dos下,要靠自己打英文的指令。那时候好像也没有硬盘,上机时要自己带两张8吋的软盘,一张用来启动计算机,另一张用来编辑(compile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