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成为历史,太祖爷之后的社会眼见得大不同。高楼大厦,汽车公路,歌厅酒吧。生活多样自然好,不过这只是生活方式,真正的进步还是需要文化。邓小平邓大人的猫论开了个好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不单是投机取巧的实用主义,猫论后面有深层文化上的涵义。邓大人的猫论,说开来就是大家高兴就好,不必要按我邓某人的方式高兴,从根本上[
阅读全文]
咱们有句俗话“麻烦不找你,你别找麻烦”。把不求进取的那点出息揭示的恰到好处。路上有坑不修补,只管绕着走,坑多了,早晚谁都有一脚踩进去的时候。以限制农民为主的户口让城里人获利于一时,于是自顾自逍遥。不想在文革中户口回过头来狠狠反咬了城里人一口。这就是太祖爷推行的“知识青年上上下乡”运动。笔者二人年龄不够,太祖爷死后才初中毕业,没[
阅读全文]
文革是太祖爷制作和导演的一场戏,芸芸众生都是小角色,缺了其中任何一位,太祖爷的文革依然会原汁原味。尽管如此,还是有人留下了些许记号。林彪林大帅就是其中的一位。生前身后,林大帅最大的记号就是把皇权就是绝对真理给挑明了。最熟悉的当然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
阅读全文]
忆苦思甜是文革时的一种“教育”方式,让大家尤其是孩子们记住一些“被聚焦”的历史,珍惜如今。除了用故事,电影,小说这些抽象的形式进行教育之外,也有具体而直觉的,就是忆苦饭。这样比可能有些牵强,但是忆苦饭多少和美国的感恩节有些共同的功能。感恩节的意思就是要你在一年劳作后享受收获的美好时节,别忘了是谁有恩于你,幸福时刻不忘幸福之源。[
阅读全文]
小道消息这个现象,不是始于文革,但是,在文革中成长壮大。林彪暴死蒙古和引发的后继故事对抬高小道消息的身价功不可没。林彪是1971年9月13日死的,死时的身份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长。去掉官衔,林彪也是太祖爷公诸于世的“最亲密战友”,公认的“二号人物”。出了如此大事,咱们丁点消息都不知道,全国上下一切如常,革命照旧。当然,纸包不住火,有[
阅读全文]
文革的大部分时间,只有四部国产故事片电影可以让大家看,就是“三战一队”。三战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一队是“平原游击队”。除了“南征北战”,其余三个都是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因为是仅有的,所以对每一个电影的每一句台词都耳熟能详,有表演天才的孩子们能惟妙惟肖的把电影中的角色模仿的一丝不差。像“不见鬼子不挂弦儿”就是[
阅读全文]
文革中每个人都说都做的事之一,就是斗私批修。1967年中,文革搞了一年,太祖爷拿下刘少奇和他的人马(注1)。大局已定,于是出京南巡,巩固成果。这一巡,巡出了问题。“群众”为太祖爷干革命,成功地把刘少奇等一干“走资派”的权夺了。可是如何为太祖爷继续干革命,每个“群众”都有“我”的版本,肯定有利益冲突,自然要出现彼此不服之处。不服就斗争[
阅读全文]
文革中长大的咱们,尽管享用了不少“破四旧”(注1),“敢造反,敢斗争”,“反潮流”(注2),“消灭一切害人虫”(注3)之类的教育。可也不是要见什么毁什么,“国家财产”还是要爱护的。还不是一般的爱护,而是要用生命去保卫。做太祖爷的好孩子只是个空洞的口号,可是为太祖爷看着点国家财产则是很具体的为太祖爷的事业奋斗的事儿,咱们很当真。当然[
阅读全文]
户口制度在文革前就有,也是文革中少有的几个没被触动的体系之一。为什么不动?必有原因。文革中的烦心事儿太多,反思文革很少会抱怨到户口上来。作为文革主角的城里人,除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其他几个被太祖爷驱出城去的群体,大都没有感受户口体系的切肤之痛。笔者二人就是典型的代表。虽也曾在文革中“经风雨见世面”(注1),笔者之一的亲人就无端的于[
阅读全文]
文革开始后,1967年,复课闹革命(注1),两位作者开始上小学。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五个大字,“毛主席万岁”。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非课本的书是“毛主席语录”。第一个课外“聚会”是“毛主席语录”学习小组。第一个既敬畏而又崇拜的符号是太祖爷像。第一个参与的“庄重仪式”是面向太祖爷像进行早请示。后来,这些“小事”都算作文革的“疯狂”,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