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个弱点,经不起商店的“sale”广告的诱惑,不管有用没用、需要不需要,看到价值高过价格找个借口就买回来。这个弱点最近发展到了买飞机票,机票和其他东西不一样,买了到时候不用过期作废,真到时候了又懒得动了。这次的机票因为是二月中旬夜间到达北京,所以便宜。二月中旬,正是春运的尾声。别说火车票紧张,就是不紧张,买火车票实行“实名制”,要乘车[
阅读全文]

日本的新年度从4月1日开始。3月是工作上的年底,也是比较忙的一个月。开完本年度最后一次会议那天“聚餐干事”召集大家去饭店轻松了一下。每隔几年换一次干事,每个干事所选饭店不同,现在的干事选了这个饭店。不是显摆吃了什么,是想介绍一道怀石料理。
1饭店在客人入座前做的准备,桌子上铺的这张纸的图案非常注意反应季节,现在是春天,所以[
阅读全文]

看了这标题,你是不是觉得跟“爬在墙头等红杏”一样猥琐?先听我解释一下:我每个周末参加铁路公司组织的长走,每次不是山就是水,而且肯定有神社、寺庙。(日本的神社没有厕所,寺庙有厕所。)
今天去了太平洋沿岸的津市(三重县县府),路过一个寺庙,里面有日本排名第8的梅园,进入梅园要买门票。平时走路经常能看到梅花,不值得特意买门票进去,再说庙[
阅读全文]

1986年12月下旬,跟两个同事到哈尔滨出差。1977年以后再也没有坐过北去的列车,小时候坐火车回锦州的时候火车越往前开心里越黑暗,盼着什么时候能够不再坐来这里的火车。然而听说要去哈尔滨出差时心里掠过了一丝兴奋,因为火车要路过锦州,路过我不愿想起又不曾忘记的地方。
还没有确定回来时是否在锦州下车,我就买了很多当时锦州还买不到的奶糖、果[
阅读全文]

小时候在众多的阳历节日中,最喜欢的是儿童节。党节军节国节前后都要搞活动,学习社论写体会的太麻烦,只有儿童节可以单纯高兴,而且正赶上换季,有时还能穿上件新买的花背心什么的。老大一把年纪了,还是喜欢儿童节。日本有两个儿童节,3月3日女童节可以吃上一顿散寿司,5月5日男童节是法定假日,可以跟着孩子赚一天休假。3月3日叫お雛祭り(古装玩偶节),据[
阅读全文]

两会修改新《婚姻法》,打字员一疏忽,把一夫一妻打成了一天一妻。人大会审议时普遍反映:就这一条改得好,与时俱进!甲代表:好是好,就怕货源保不了。乙代表:好是好,就怕时间有点少。女代表:好是好,就怕男同胞身体受不了。法律界代表:好是好,就是孩子父亲不好找!
妇联代表:好是好,就怕后院起火救不了。
丙代表:一天一妻就不盖后院了。
[
阅读全文]
80年代中期第一次去南京,发现那里代“中日友好”字样的东西特别多,玄武湖就矗立着“中日友好”钟塔,记忆最深也最不能理解的是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的墙壁上写着“中日友好汽水”。汽水就是汽水,解渴就行,别用“友好”两字表示你是日资或是日本偏方生产的。当时有些反感,觉得这个地区的“友好”有些过分。
到了日本才知道,[
阅读全文]

常看到写80后、90后人格特点的文章,还没有见过写50后的(也许是我学习不够)。不知这些人格特点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还是别人总结的。50后特点很多,最大的特点是:1有钱也不会花、2什么事情都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3……,剩下的请朋友们补充。50后活到今天不容易,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身体。看过一个关于健康的电视节目,分析了幼小时贫穷的[
阅读全文]

不管什么节日,气氛都喜庆。喜欢节日,要是能赚个假日就不仅仅是喜欢,而是盼望了。日本有个节日不休假,折腾劲却远远大过休假的节日----情人节。什么东西到了日本都变种。不信,你去中华菜馆点“咕咾肉”这道菜,上来的是四方块的炸猪肉和同样大块的青椒洋葱胡萝卜菠萝炒在一起的菜,凑在一起不算难吃,但把罐头菠萝炒在菜里实难接受,其实日本人也不喜欢吃炒[
阅读全文]

大学的一个好友叫任郁枝,我总是拉着长长的东北腔叫她“银一击”(枝:发zhī和jī之间的音)。食堂里、看露天电影的操场上,找不到她的时候,我要是喊一声“银~一~击~”,总有人顺着她的应声望去,好像要确认“银一击”是个什么物体似的那种眼神。
跟银一击的友谊是在战斗中结下的。我俩上体育课在一个班,两人是大个子的派头,中个子区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