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跨国收养(3-3)
说起那几年教中文的经历,不能不说琳。琳是我同事的亲戚,是FCC(FamilieswithChildrenfromChina)在我们当地分支的会员。她热心,活跃,富有爱心,是我们中文班以及有关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在当地,琳去中国领养孩子算是比较早的。因为和领养机构打交道次数多,对领养过程,特别是去中国的手续比较熟悉,加上她自己就是一个热心、考虑周到[
阅读全文]
(5)跨国领养(2-3)
(不想一次篇幅太长,所以把“跨国领养”这一部分改为三段了。希望见谅)
去中国接他们的女儿以前,马克夫妇已经有一个他们自己亲生的女儿了。
马克和他太太都来自大家庭,他有七个兄弟姐妹,他太太有五个。可能是因为从大家庭出来的,他们俩都喜欢孩子,他们自己计划要五个孩子。马克有个小的装修公司,负责给客户做室内装修[
阅读全文]
(4)跨国领养(1-2)
中国是近二十年才对外开放跨国领养的。以美国为例,那之前领养的孩子大多来自俄国、越南(和战争有关)、韩国、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等,当然还有国内领养的。这二十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中出现了亚洲面孔的成员,电视新闻和网上也会有类似有关的报道。这样的家庭早年就携手在美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叫做FamiliesWithChildrenFromChina(FCC,orf[
阅读全文]
(3)朋友的弟弟
朋友老家在乡下,是那种比较贫困的地区。老辈人没有节育措施,所以孩子接踵而至,还是男孩居多。这样就更加剧了家中的压力,特别是那个年代,不说别的,男孩子要长,能吃啊!在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后,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了,就把之后的一个孩子送给别人领养。领养的家庭就在邻村,家里没有孩子,眼巴巴地等着这个孩子,当然又是一个小子。
这个[
阅读全文]
(2)舅舅的女儿
舅舅的女儿是领养的。
舅舅是个苦命人,我会另写一篇,专门说舅舅的故事。舅舅是个直脾气,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打弯儿,更不会保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次(或几次)和同事们聊天当中,说了他自己认为的一句实话:苏联的科学技术不如美国,后被同事告发。他这样人的下场可想而知:右派。
因为右派这顶帽子,舅舅在一家铜矿劳改了十年,[
阅读全文]
领养孩子的故事(1)
我的家(父母和我们)没有领养和被领养的经历,但看到亲戚朋友等周围人们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有悲,有喜,有感慨。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收养毫不相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叫“收养”或“领养”。如果是领养亲戚特别是兄弟姐妹的孩子,叫做“过继”。我的故事中这两种情况都有。
最早听说领养孩子的家庭是初中及[
阅读全文]
小的时候曾有两次因为饮食不当,发生呕吐,都把胆汁吐出来了。小时候还容易嗳气,只觉得是肠胃不好。遇到不消化,就饿自己几顿,美其名曰“饥饿疗法”。成年后比较注意冷暖、饮食,嗳气现象减少。但随着岁数的增加,腹胀日趋严重,耐油力也越来越差。举个例子,汤做好后滴几滴香油,这香油似乎在胃中待着不走,老能感觉到。。。这是胆囊的毛病吗?
[
阅读全文]
针灸包括“针”与“灸”,我现在主要说“针”。
前不久我曾发帖求助,因为老公突发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背痛腰痛,六周内日趋严重,先是不能坐,然后不能站、走,只能趴着躺着,最后只能趴着了。期间他不能坐着吃一顿饭,不能开车出门,家内外的事情一点儿也无法做,去办公室处理一些必要的事情,也是勉强坐一会儿就赶紧在地[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ea/d4/6f/9bde236e7068DDGWCyAV.jpg)
D-小帅哥毛衣,五岁前穿的。
E-毛背心。为了把图案照出来,颜色不对了,应该是接近棕色的暗红。
F-这一件比前一件大很多,六岁以后穿的。
G-又一件毛背心。
H-肯定织毛背心要容易得多,否则。。。这应该是儿子变的挑剔以前,我给儿子织的,那时已经开始觉得有点儿出力不讨好的意思了。再贴就是成人的毛衣了。
之所以发到家坛是因为找不到&ld[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a8/92/e8/b94cb7c49457m49jMLKC.jpg)
我这一组的题目是“编织的快乐”,其实也是在“编织快乐”,有同样爱好的各位,肯定也会同意。
这一件也是给儿子织的,用的是我的一件旧毛衣拆了的线,原来的毛衣磨损得厉害,颜色也褪了不少,从这件小毛衣上也能看出来。
织的图案是树叶,近处看时能看到叶脉。不过你认为是气球也行,就是差了拴气球的绳子:)
这件趋于男性化了吧,至少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