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转帖

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个人资料
木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的书法洋弟子每天都要在面书上发表一首诗,今天写的这首名叫书法。大意是:墨是徽墨,纸是宣纸,我不配。墨和纸都从中国远道而来,我拙劣书写简直是暴殄天物,我成千上万次颤抖着临贴,我提醒我:完美是死路一条,但自满就是投降。ShufaTheinkissoblackIdon'tfeelworthyofitmybrushhascomeallthewayfromChina,andthepapertooit'shardtocomeby,andIhatetowasteitwithmyscribbling,butIpressoncopyingcharactersth[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5-24 20:02:22)

肮脏的手理查德来的时候,我已经在热水池里了。他用中文打了招呼:“你好!”待他下得池来,我说:“使劲”。他老去一个中国人开的按摩店,喜欢之余,又嫌按摩的人不给力。他问我用中文如何说:“harder!”我就教了他“使劲。”怕他忘记了,我现在就有意提醒他。他告诉我,他今天又去那家按摩店了。原来,每个周五,下班之后,他都要到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5-23 17:40:52)

纯爷们才做木匠活 木愉 建房的时候,对实体的房子并没有太确切的感觉。房子从蓝图到现实真是一个危险的跳跃。直到房子建好,住了进去,才接二连三地发现一个又一个遗憾,悲催的心绪如蜘蛛网般疯狂生长。比如说楼梯,一直就没有就铺在上面的地毯质疑。待到地毯铺上了,才打心眼里讨厌那看相。每天忍受着,就这样过了四年。地下室装修好,通向地下室的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一个德国人的文革中国之旅 -读《中国回归》 木愉 《中国回归》(ChinaReturns),是德国人克劳斯·梅纳特(KlausMehnert)于1971年写的。早在1929年,他作为一个学生就到过中国了。之后,他又多次到过中国,在二战期间,他在上海居住了将近五年,教书并且做《二十世纪》杂志的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8年又到过中国。1969年想到中国去看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名字中的“小”字和你的人生 木愉 邓小平的中间有个小字,邓小平到了九十多岁,权倾一国,也没有把这个小字换了,比如换成谐音的晓。邓小平的名字虽然有个小字,但他的大格局、大抱负和大胸怀有谁会怀疑?他曾经领导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变。有谁会怀疑他做的是大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大人物那里,凡夫俗子在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6-05-18 19:23:44)
一个美国丈夫木愉今天跟同事桑珠闲聊了一会儿,她说他丈夫辞职了。他们几个月前搬了家,到了更南的一个城市去。她丈夫以距离为由,把以前的工作辞掉了。辞掉了工作,他并不积极找新的工作,在家里赖了好长一段。后来,架不住妻子催促,他终于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找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每小时只付8美元,在一个商店里负责销售活物的部门做销售。这个商店就在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16-05-16 08:06:38)
哲学夫妇和哲学儿子木愉多年前,跟一家哲学夫妇认识了。他们有一个儿子,当母亲的经常邀请我们儿子到他们家去玩,以便他们儿子不至于太孤独。多年过去,彼此的儿子们都成长起来。他们的儿子继承了父母的衣钵,也走上了哲学之路,本科上康奈尔,现在读麻省的博士项目,专攻语义哲学。那里是乔姆斯基(Chomsky)的大本营。真正的哲学家或者有些哲学味道的人都有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16-05-14 09:07:42)

吃的是乡愁 木愉 最近一段时间中午饭都吃自制三明治,图的是中午能够把办公室的门关了,打个小旽。一直都安之若素,以为自己也有了一颗康德那样的哲人心,可以在重复中寻找到井然的秩序和恒定的快乐。不料,就在前天,把三明治送到舌尖上的那个瞬间,莫名的厌恶蓦然而生。于是,昨天就决定午餐在外面去吃。到哪里去?对几个选项稍微斟酌了一下,决定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中国留学生多了有多的不好木愉据不同渠道统计,到2015年底,在美国各个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已经有36万之多。这个数字是空前的,在美国历史上从来还没有过数量如此众多的中国学生。而且,中国留美学生的数量还在与年俱增。中国留学生蜂拥而来,原因有三个。第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上乘,中国人从来重视教育,一直对美国大学心向往之。第二,中国人富有了,到美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6-03-26 08:25:30)
到茶水间去续茶的时候,看到收发室的接待员伊丽莎白在吃饭,就打了招呼。记得她女儿刚刚高中毕业,就问她,她女儿毕业了干什么。她说去州南部的一个大学读书。我又问读什么专业。她说是牙科保健。我连忙点赞:“好,实用,需求大,今后不愁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接着,我就说学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之类是多么不靠谱,拿了一纸文凭,却不为商业化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