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8岁文革名人的养生之道
- 把聂元梓《我在文革漩涡中》读过
木愉
王兰同志的一生当然不是光荣的一生,但却无疑是长寿的一生。这里的王兰是艺名,不过,又不是真正在舞台上用的,而是化名做生意用的。这个王兰就是文革初期鼎鼎大名的聂元梓。聂元梓出狱后,没有了工作,也没有了收入来源,竟然以为自己曾经在北大经济系当过副主任,还是有点经济的理论根底的,就起意做生意赚点钱为生。岂料商海江湖险恶,她的小船不久就翻覆了,钱被骗得精光。
聂元梓的《我在文革漩涡中》近一千页,不过其中很多是文件或者其他人的文字。读这本书,可以跳着读,那些充满文革陈词滥调的检查认罪声讨之类,可以大致浏览一下,甚至跳过去不读。读完这本厚书,对聂元梓其人在文革中的表现,对她那张被毛主席称为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倒觉得没有太传奇,最感传奇的还是她的长寿。以前坊间说曼德拉在南非种族主义者的监狱里一共服刑26年半,却活到了95岁,于是得出南非那时的监狱有多么人道、曼德拉居然没有被折磨致死的结论。以聂元梓的坐牢经历作比照,对南非监狱人道的判断是无法成立的。也就是说,人长寿,并不是监狱条件好,没有把人折寿。聂元梓在看守所和监狱的待遇绝不能说好,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等一批高官都是在监狱里关押致死的可以算是当时监狱境况的真实写照。她刚一进去,就暗自下了决心,不管条件有多么糟糕,绝不能死,伙食再恶劣,也要尽量多吃。后来是因为真的关出病了,营养不良,指甲变薄,中间纵贯开裂,头晕出虚汗,心跳异常,才保外就医的。
聂元梓虽然跟蒯大富、韩爱晶等号称北京造反五大领袖,但她跟其它四个领袖并非一类人。那四个人都是年轻学生,而她是北大哲学系的党总支书记,1937年16岁不到,就参加了八路军,1938年17岁的时候就入党了。他跟赵紫阳是老乡,都是河南滑县人。她家是地主,但几兄妹都跟共产党闹革命,革自己的命。这点跟很多共产党的先驱们相似,彭湃当年也是领着农民分自家的天地的。李立三进入中共中央核心圈的时候,他的地主父亲也被湖南当地农会斗争,差点命都丢了。毛泽东、刘少奇等等都是富家子弟,但都闹革命,造自己家庭所属阶级的反。聂元梓的哥聂真是滑县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当年,赵紫阳还在她家开过会。后来,聂元梓到了延安,又到了哈尔滨,最后到了北京大学。1953年,她就是行政12级干部了。12级干部相当于副厅级干部,十三级干部以上就算是高干了。所以,聂元梓早就是高干了。
她在文革中联合其他几个教师给北大当家人陆平和彭佩云写了大字报,为毛主席加持,由此走红。当上了北大革命委员会主任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九大还当选为了候补中委。不过,据她自己说,九大当选候补中委,只是一个装点,跟七大选王明为中委是一回事。因为,九大前,她已经被下放到干校监督劳动,参加九大,都是人押送去的。在庐山参加九届二中全会时,她生命中第一次有了上吊自杀的念头。参加完九大,回到北大,立刻被关押,打扫厕所成了她的日常。多年后,她回到北大故地重游,看过去打扫过的厕所,还嫌人家打扫得不干净,比她差远了。要不是一起去的人拉住她,她恨不得立刻卷起袖子就去打扫厕所。
她为什么要给陆平和彭佩云写大字报?据她披露,她其实一直跟陆平关系很好。陆平从聂元梓的哥哥那里得知,聂元梓要调到北京,就把她要到北大工作了。她到北大后,就算是陆平的人了。陆平对她也很照顾,分配给她新建的三居室。陆平对她信任有加,让她在全校做报告,还安排做市党代会的代表。哲学系前任总支书记在系里难以立足,陆平就派了聂元梓到哲学系去,故而聂元梓到哲学系有点临危受命的意思。照理说,陆平对她有知遇之恩,她应该紧跟陆平才是。但她却要出于党性公心,看待陆平。她认为陆平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对学校历次政治运动的群众积怨认识和关心不够。不过,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给陆平提意见。当时,官方一直在提防修反修,她是真的怕北大修了。后来,党中央发出了五一六通知,她和六个哲学系的教师积极响应,就给陆平和彭佩云写了大字报。未料大字报写出来后,惊动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就写了那篇著名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给予支持。从此,聂元梓就成了文革的风云人物,一发而不可收拾,当了北大革委会主任,北京市革委副主任。
后来对她判刑17年,罪状很多,其中有条罪状,说她受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指派,到上海串联,煽动上海的文革。据她所述,她到上海去,是李讷以毛主席的名来叫她到上海去的。几张软卧票还是文革办事处买的,回来后,文革办事处还让几个人去北大报销。但北大按规定,只报了聂元梓的,因为只有13级干部以上才能享受卧铺,而聂元梓是12级,其余几人都不到13级,就只报销了硬卧。差额还是聂元梓自己掏腰包解决的。
邓朴方因为不堪凌辱而跳楼致残。这笔债一直是聂元梓背着的。聂元梓辩解,邓朴方是1968年8月某一天跳楼的,而这时候,工军宣传队已经进校夺了权,而她却已经靠边站了。故而,她跟这起悲剧并没有干系。
文革十年,她走红只有两年,到1968年6月左右,就已经在检讨和反省中过日子,连人身自由都失去了好多。工宣队和军宣队进驻北大后,一切权力归工宣队和军宣队。再不久,她就被关进了看守所。为什么文革初期的大红人,才两年不到就成了阶下囚?那是因为江青说了:“聂元梓太骄傲,谁的话都不听,叫她反右她反左。”她反王关戚,还反谢富治。还被告了御状,导致最高层认为她挑起了北大武斗,从此对她不再信任。
1973年三月,聂元梓正式被定为五一六分子,被开除党籍。在看守所里一直被关到1978年。
四人帮倒台后,聂元梓以为自己就要恢复自由了。她亲属从经办此案的负责人那里得知,她就要被无罪释放。然而,就在这时,她却又突然被看为四人帮的人,被判了17年。在延庆监狱,她心脏病发作,送到公安医院治疗。之后经常去这家医院治疗。一次,管教干部问她是否愿意保外就医,她说愿意。1984年12月,她被批准保外就医。这听起来是件好事,但从此没有免费吃住和治疗了。
保释后,她被送到他姐姐家,她姐姐也是老革命,住在一栋楼里,就把她安置在了一个小房间里。她这样住了没有多久,姐夫有意见,她只有另外寻觅一块遮风避雨的处所。在原北大学生的帮助下,在外面找了一间6平方米的房,房间里有一床、一桌、一凳加上一个蜂窝煤炉子。需要说明的是,她原本在北大是有房的,当然是公家的。后来,被开除了党籍和工作籍,就失去了住房,也没有什么钱再可领了。劳改局不管,北大也不管。走出了监狱,却一下走到了荒漠。从此,她面临的是生存的困境。
1986年10月,她由保外就医变成假释,往自由的道路上又跨了一大步,然而,生存困境并没有因此而得以改善。这年,她已经是一个65岁的老人。
他不断申诉,希望得到平反,得到最起码的生活补贴,但得到的回应是自生自灭。最初的好多年间,她是靠亲友、子女接济,才挺过来的。看到维基百科关于她的条目里说她晚年生活朴素,似乎那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选择,而其实,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她的努力也不是没有结果,习仲勋在一个短时期内,每月给她解决600元的生活费。再后来,北京市政府给她安置了一套两居室,不收房租和暖气费,看病也是公费。好多人都劝她把文革中真实的经历写出来,比如,曾经的北大哲学系教授,后来北京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来看她的时候,除了给予经济上的援助,还总是劝她尽快写出来那段文革经历。好些故旧和编辑也鼓励她写。
在监狱,就生了好多病,出狱后,心脏病频发,又还得了肥大性关节炎和滑囊炎;而且,连温饱都难保证。不过,她居然奇迹般活了下来,活到了多少岁呢?说来你也许不信,她的生卒年月是1921年4月5日到2019年8月28日。就是说,她活过了98岁。长寿甚至永生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从古至今,多少帝王遍访名山大川,极尽各种方式,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但却最终还是驾崩。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指标有好多,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长寿。因为一切都是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亡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聂元梓的人生也不算失败。好多人养生周到,讲究多多,不抽烟,不喝酒,只吃有机食品,而且只吃七分饱,按时作息。可是,如此认真呵护身体,还是挺不到98啊。她当然不是随机就活到了98,她也有她的养生之道。她的养生之道就是为一口气活着,不能死,要坚持活下去,坚持上诉,直到得到平反。可叹的是,直到她要活的那一口气散尽,她要洗刷的依旧洗刷不去。不过,她最后留下了这本1000页的书,也算是给历史留下了悬念,给自己留下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