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谷先生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个人资料
尹思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16-10-24 07:54:14)

临摹中有两个问题最重要,一是选择碑帖种类,二是具体实践。临摹过程,是联系的、动态的、持续的,并非孤立的、静止的和暂时的。临摹非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积累,在不同阶段面对众多碑帖,实现最佳组合、交融和互补非常关键。笔者由此提出“互动临摹”设想,主要有四种方法:一般说来,临摹中有两个问题最重要,一是选择碑帖种类,二是具体实践。临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0-24 07:53:04)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个差异还很大。书法的审美也是如此。“巧”是相对“拙”来说的,看待巧的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切入:第一,从技术层面上讲。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讲道:“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尹思泉新作《坐爱红林二首》 2016-10-21尹思泉尹思泉诗书原创 《坐爱红林》同韵二首 --十月十九日往乔治市(Georgetown)郭府,欣遇二十年前同事,感如新雨,并车观枫。归记于加东密城。 其一 室写芝兰野画枫, 门前叠翠菊丛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黄氏作为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0-21 19:29:46)

国画之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画的创作应舍形重神。重神就是要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内在精神表现,而不必束缚于形象的逼真和事物的外在表象。这里说的作品的内在精神,就是强调国画作品要有文化底蕴,饱含着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上乘之作。文化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作品文化底蕴的提升,可体现在选择有重大历史文化背景的事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尹思泉原创《追枫》三首,书其二。 2016-10-17尹思泉尹思泉诗书原创 其一 前登大壑揽精神, 昨下平湖染翠身。 日日红颜迷恋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0-20 17:10:00)

书法折纸方法(图示)2016-10-14篆刻微刻一.四尺开四(66㎝×33㎝)1.以10字诗句为例  先竖折三等分,但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五等分(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一、二行各5个字,第三行落款。2.以14字诗句为例  先竖折三等分,但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六等分(先対折,再三等分折,上、下也要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0-20 11:48:54)

宋•米芾丨《向太后挽词帖》纸本丨小字行楷丨纵30.2厘米丨横2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向太后挽词帖》是米芾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楷书鼻祖钟繇的《宣示表》单字放大帖,很多书友可能是第一次体会到、单字被放大的感觉,是不是很美呢?字数不多,我们不妨浏览一遍,赏心悦目。《宣示表》是楷书鼻祖钟繇代表作,娟秀古雅小楷中有浓重的隶书波磔意趣。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只钟繇一人而已。小楷被放大后,简直美哭了!《宣示表》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0-20 07:11:56)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友石、石隐庵居士,原籍安化(今属陕西),后迁顺天(今北京),米芾后裔。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天启五年(1625)成为魏忠贤党羽,倪文焕劾之,遂削籍。崇祯初再被启用,为太仆少卿。性好石,善喜石,有祖风,有谓无南宫(芾)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6]
[217]
[218]
[219]
[2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