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王亚法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8-11-15 00:03:37)
——王亚法少年时跟着父亲去听蒋月仙的评弹《啼笑因缘》,当时只懂听故事,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初中时,偶然在母亲的床底下翻到一本《啼笑因缘》的书,才知道作家叫张恨水。我文革后期进少儿出版社工作,那时上海只有两家报纸《解放日报》和《文汇报》,《新民晚报》还没有复刊,许多《新民晚报》的编辑,被分配到我们社里工作,成了我亦师亦友的同事,在和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谢晋之死谈传统妻妾制婚姻——王亚法今年国运不隆,天灾人祸,频频事发,年初电影界走了个孙道临,还没到年终,谢晋又走了,影迷们提起这事,无不含泪悲泣。据网上说,谢晋两个月前刚痛失爱子,旋即夫人又患心脏病搭桥。他在悲痛未消,旧创未愈的境况下,又只身去参加故乡春晖中学的百年校庆。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如何经得起如此百感交集,身心劳顿。谢晋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0-21 17:09:35)
读书杂感之五——王亚法我读书有个习惯,不喜欢看的书,略翻几页,就抛弃一旁,何时想起,再翻阅几页,甚至永远打入冷宫,犹如我所吐弃的人那样,永远不欲相见。上次回国,我在上海书城看到一本某教授注释的《推背图》,甚觉新奇,因为在崇信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度里,能出版这样的书,颇为难得,因此买了一本,回家一翻,大失所望,原来注释者利用《推背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10-21 17:07:41)
读书杂感之四——王亚法老眊昏花,虽然每天手不释卷地看书,但读了半个来月,还是捧着那本《黄裳书话》,没有看完。黄裳先生是一位版本学家,又是藏书家,他在书中谈到一本从浙江祁某家流出来的《澹生堂文集》。“这书大约刻于崇祯中叶。刻成不久遇到了甲申国变,所以流传很少……与这部文集同事流出的还有《澹生堂文抄》稿本四册。《澹生堂文抄》是祁家子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9-30 04:04:41)
原本想把这篇文章取名为《禁书和文字狱的“三天”——“前天-昨天-今天”》,但既然“读书杂感”已经写动了头,也只能萧规曹随,按照一二三四的排列……就叫“读书杂感之三吧”。顷读《黄裳书话》中的“谈禁书”一文,其中提到前人的一句诗,“雪夜锁门读禁书”。好句子,此诗的作者一定有在恐怖制度下生活的体会,你想,下雪天躲在家里读禁书,还要锁住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22 03:14:25)
张大千为人,以慷慨大方著称,朋友有困难,只要得知,送画送钱,从不迟疑。一九四九年,他在上海开罢画展,得知陈巨来的父亲得了中风,赶紧将自己的卖画所得,叫学生顾福佑买了羚羊角粉送去;当得知女学生叶名佩的父亲失业,又叫顾福佑悄悄地寄生活费去,临出门还关照:“不要让叶师姐知道,她女孩子家要面子。”文革后期,笔者从杭州回来,在火车上,遇着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22 03:12:52)
作画是艺术,饮食也是艺术,张大千先生的饮食跟他的作画一样,也大有讲究,笔者曾经问过跟随他多年的学生孙家勤。孙说,其实老师做菜的用料,也只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但是老师制作的菜肴十分精细,讲究颜色的搭配,味道的咸淡,上菜的先后,他的一桌筵席就是一张完美的图画。孙老所言不虚,符合古人“万艺同宗”,的原理。一九四三年年底,张大千和好友严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9-22 03:10:33)
张大千作画时喜欢高朋满座,摆龙门阵说笑话。他说的笑话,和他的画作一样,意趣深远,令人玩味。有一次他的好友某先生进他画室,那天正好下雨,没有客人,大千一个人正在作画,看见客人高兴道:“下了一天雨,没有客人来,把我憋得慌,你来了真好,这里没有女宾,我出个谜语给你猜,猜出了奖你一张画。”猜谜语跟女宾有什么关系?客人心中想,这一定是一个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22 03:08:53)
张大千的成功,首先是他的人品,他恪守中国儒家文化,讲孝悌,以仁义待人,获得别人的尊敬。张大千是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的,从八岁开始,每晚临睡时,跪在母亲床前,一面给母亲洗脚,一面汇报一天的功课,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到离开母亲,出外谋事。住在网狮园时,他已经名气很大了,但是只要一回到家,就不忘记给母亲洗脚。母亲曾太夫人曾摸着他的头,深情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千送走客人,回到畫室,見婁海雲已經收拾完廚房,在等著他了。“老夫子,這些日子你身體可好?”婁海雲端過一杯茶道。“沒得問題,只是眼睛越來越老花了。”大千接過杯子道。“老夫子,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婁海雲高興道。“啥子好消息?”大千問。“我讀了三個月的速成英文夜校,已經能和鬼佬進行一般對話了。”婁海雲道。大千翹起大拇指,高興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