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地震灾区带给我的惶惑
下班回家的路上,听NPR(美国公众电台)。一年前,四川大地震当时,NPR的两个记者正好在成都采访,成了当时唯一在离震区很近的外国记者。一年后,其中之一的女记者茉莉沙·布劳克(MelissaBlock)回震区采访。连续听了两天,心情是沉重里带着惶惑。
毫无疑问,灾区的重[
阅读全文]
野草免费
朋友的先生转来的一个伊妹儿和他附的一句话“你依然可以免费摘‘野草’…”让我笑了起来,想起去年在麻州度假的闲散日子,想起不要钱的野草做的美味。
在麻州的鳕鱼角最靠大陆的这边有一个小镇叫费尔毛斯,朋友在那儿有个房子。房子隐在树林中,由太阳能供电供热水,走小小的一段路还可以去[
阅读全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是从小爸爸常常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当年的榜样是八个样板戏之一的《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到现在我已不记得她的革命事迹,却牢牢记住她挎着个小破篮子为家里捡煤核的形象。最近,美国的油价、各种物价飞涨,儿子的几句话又让我想起了爸爸的这个教导。
小时候,全家跟着爸爸妈妈下[
阅读全文]
![](http://i43.tinypic.com/2gy92s4_th.jpg)
巧遇名车“蓝博基尼”
这个“宝贝”大约要三百万银子
天好,顺顺当当地开到了辛辛那提。第一次一个人开这么远,没有GPS导航,后边还跟着儿子队友伊拉妈妈的车,很有成就感。
旅馆和辛辛那提隔河相望,在肯塔基这边。
在旅馆和从飞机场赶来的先生会合,先生从出租车司机那[
阅读全文]
美国的“雷锋”魏伯特
我在旧文“办公室的恶作剧”里写过魏伯特是我在办公室里的“敌人”,其实,生活中的魏伯特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好人,他和太太除了自己生的儿子外,领养了三个孩子。
一个细节你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多体贴的好男人。
魏伯特上班很早,清晨5点多他总是第一个[
阅读全文]
献血的经历,中美不同
自打在美工作以后,我一般一年献一次血。
在美国献血很简单,血站的采血车定期到各个单位或是教堂,去就成了。我们公司会提前email通知大家采血车来的时间,大家报名后排个时间以免都挤在一个时间去,浪费时间,耽误工作。公司献血人数达到一个数目,全公司的雇员[
阅读全文]
培养勇敢 惹火烧身
我妈妈胆子很小,怕软乎乎的虫子,怕狗,怕打雷。妈妈刚开始养育孩子还特教条,严格按书本。这两条加一块,妈妈开始了她培养勇敢的教育。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妈妈的第一个实验品。
在城市里住,那年头不允许养狗,所以这项列不上议程;打雷也不是[
阅读全文]
“狼”女士
“狼”女士姓Lang。用漢語拼音不加聲調﹐我就給她翻譯成“狼”﹐本是開玩笑﹐後來才體會到實在是名符其實。
“狼”女士五短身材﹐胖但成比例﹐因而有同事背後戲稱她“正方體“。50來歲卻常梳一對小姑娘似的細細的辮子。她也時常做出一副天真的模樣﹐尤其是當她的老公泰[
阅读全文]
儿子“王正好”
儿子小时完全母乳喂养,长得很胖。六个月内的身高、体重统统超出儿科医生用的成长表格(最高是95%)。几次体检下来,儿科医生颇有些困惑地看看不高也不大的我和先生,问:“他的祖父母辈有没有身材高大的?” 我们摇头,儿科医生则更为迷惑,不了了之。
小时总是[
阅读全文]
开除马克
那天是我每年一次的工作评估,一如往年,由我挑一个喜欢的餐馆,在餐馆里和老板边吃边聊,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表现,为下一年制定新的个人目标。这顿饭是公司付帐的。吃到一半的时候,老板突然说:“今天办公室要出事。” 我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 老板说:“马克要被解雇了。” 老板紧接着说:“希望我们回去时,这事已结束,否则看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