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人才是什么?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将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分析人士认为,海外人才回归势必加剧国内就业市场紧张。中国政府准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建设新型国家。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
阅读全文]
谢盛友:“国王”今天到我家
今天“神圣的三个国王”到我家,唱歌募捐,当然,也给我家祝福,祝福我们克服经济危机,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希望。
圣经里说,左手给的,不要让右手知道。捐钱是随意的,但是德国人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潜规则”:奉献根据自己的能力,一般为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我妻子任教的中学在校长的带领下,从自己的零用钱[
阅读全文]
你不知道的黑格尔
作者:谢盛友
我把餐馆的窗户打开,依窗外望,班贝克雷格尼茨河对岸的州立图书馆,曾经是拿破仑的行宫。
1807年,37岁的黑格尔是《班贝克日报》的总编辑,他亲眼看到了雷格尼茨河边的拿破仑。那时的拿破仑皇帝正率领他那支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队与普鲁士征战,然而奇怪的是,黑格尔却似乎对这位“敌人”充满崇敬之情。有一天,身材矮小[
阅读全文]

《马普研究所期刊》(MaxPlanckForschung)2008年第3期更正后的封面谁误解“中国通”?
作者:谢盛友
“去年明镜周刊说我们都是黄色间谍,今天活见鬼啦,自己专业学术期刊封面上,刊登黄色广告词,我们恐怕被怀疑为黄色嫖客啦。”在马普所任职的朋友电话里这样埋怨道。我看到了,这回是大活人见大鬼。《马普研究所期刊》(MaxPlanckForschung)2008年第3期封面,红色封面上[
阅读全文]
德国人再读《资本论》
根据透露,北京高层尽管对外声称,与国际团结一致,尽力尽快协助西方国家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但是,北京高层确实在偷笑:美帝国主义完蛋了,我们的制度赢了。甚至有精英狂言:若设立诺贝尔制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之无愧!
(精英们忘记了诺贝尔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根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报道,马克思的《资本论》(1867年出[
阅读全文]
手足“情”书,新年祝福
妹妹看好的那家餐馆,我和弟弟都觉得不可以,况且时下金融危机,每笔新投资,都得三思而行。我学法律出身,说话讲究合法合理,但是,家庭不是法庭,面对最小的妹妹,我那有理之言,未具说服力。我二哥中文系毕业,写信合理合情。我很喜欢读我二哥的书信,今天读此短信,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兄弟姐妹之间未必“有理就[
阅读全文]
谢盛友:联邦制真的可怕吗?
联邦制不管如何,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对联邦制的讨论,不能成为抓人的凭据。对联邦制的讨论并不可怕,禁止对联邦制的讨论才可怕。
如果联邦制是可怕的,那么我生活的德国是联邦制,很多朋友生活在美国,同样是联邦制,总不能说,我们生活在可怕的国度。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到严家祺先生的《中华联邦共和国宪法建议性[
阅读全文]
法国人想做什么?不仅仅中国人这样问,德国人也这样问。萨科齐与布吕尼从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的殿堂,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这桩“闪电婚姻”据说成了一见钟情的爱情经典。德国人以为是法兰西式大玩笑,严肃的法国人还是认为,这是非常糟糕的笑话。帕尔顿(Pardon)是法国的一家制衣公司,在出售该公司的服装时未经布吕尼的同意就擅自使用印有她裸体照片的包装袋[
阅读全文]
杨佳拿刀杀人,我感到不安,看到法庭那样迅速地审理案子,那样“果断”地宣判结果,我更加感到不安。拿刀杀人很可怕,那样的法律程序更加可怕。看到家乡兄弟姐妹的房子,个个有铁门铁窗,一道又一道的防贼措施,我感到不安。
“三叔,你重要的东西不要放在家里!”我们一个大家庭的大大小小全部要出去逛街,家里没有人,出门前侄女这样提醒我。
铁门[
阅读全文]
谁欺骗了李大钊?
我先以偏概全,用一竹竿打翻整船人。黄嘉略(法语:ArcadeHuang1679年11月15日-1716年10月13日)沉睡了约三百年,如今中法交恶,我们中国人才把他挖出来,我则想起他的帽子。
大约三百年前,黄嘉略有一次竟然放心地把他那顶帅气的帽子留在了教堂里,并在外面独自逛了一会儿。可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帽子已经不翼而飞。黄嘉略相信“人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