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风吹驼铃远,沙起背影无。回首几相望,醉歌谁相扶。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03 21:30:39)
七二年,教育回潮,考高中时选拔加考试。毕业生的30%有資格参加考试。那个时候,一个班,五十多人,选14-15人。班主任主持,同学评选。标准是德智体。你想,文革搅乱了人的思想,武斗用飞机发传单才制止。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专政的对象。红卫兵大串联,去北京见毛主席也不容易。听说高举毛泽东一九四八年转战陕北,住在神权堡,亲笔给佳县题词:“站在最大多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8-05-03 19:51:19)
记得我的朋友,她两岁失去父亲,中学时,主要靠两个姐姐的帮助。她没有粮票,也没有钱。一个星期六天,只吃了学校灶上二两饭。经常就靠一些冷的剩食充饥。周末回家了,吃饱饭,她常常胃疼,让我给她班主任捎假。现在是地司级领导,讲话不断。那个时候,春天经常刮黑土风,六七级风是平常事。什么也看不见。有一次,我们走了20里路的多一半,逆风实在太难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03 18:57:22)
一九七一年“九。一三”,林彪的飞机烧毁在蒙古温都尔汗,震撼了七亿中国人民。我当时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会朝那个方向飞?他要飞到哪里去?不是天天反修吗?怎会朝那儿飞。不明真相,只能胡乱猜测。“九。一三”事件以后,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天天早读时间,来我们教室给我们读中央文件。林彪、林立广、叶群、吴法宪、邱会作、。。。。。。,许多的党政军要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02 19:43:10)
阅读 ()评论 (1)
(2008-05-02 19:12:28)
阅读 ()评论 (0)
(2008-05-02 17:13:1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如果你是住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两件事不可少。一是反修防修;一是演唱革命样板戏。对于反修防修,有时请退伍军人作报告;有时,搞军训,演营拉练,打靶;有时,讲防空、防原子弹知识;有时讲如何识别苏特;有时挖防空洞。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有一次,学生要去挖防空洞,只留少数排练节目。我们四个,当时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02 16:01:55)
我最喜欢的小学老师是张彩琴。她大眼睛、高鼻梁,戴付近视镜。一米六五的个,胖瘦中等。桑音宏亮。着装朴素大方得体。跟我母亲同时毕业,是同学。教我时还是大姑娘。已经上了小学五年级,还从未做过作文。是她教我们习作。开始好几次,我最多写三句话。好似造了三句话。她在课堂上读了一同学范文后,我才开了窍。以致顺利通过初中入学考试。第一篇“批判读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5-02 13:46:39)
话说三年以后的一九六八年,春节(平时也一样),家家门上、大门上贴的毛主席像和“忠”字。人人手里有红宝书。记得有一次,在小小的煤油灯下,我母亲要我看着语录本,让她背语录。她说:我是读过书的人,又是从不管事的团支书,背语录这件事要起带头作用。
学校里,老师让我们报名分两派。一派是“东方红“,属造反派;另一派是”指挥部“。老师和学生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5-02 12:23:39)
一九六五年的春节,跟往常一样,家家门上贴上了红色拥用喜庆祝福文字的对联,除夕晚上,鞭炮齐鸣,家家欢天喜地。正月闹秧歌、挂灯笼、跳煹火,一样不少。更让人兴奋的是停了几年的小学在这年的正月开学了。学校叫做杨道渠小学。
村上的人奔走相告,动员孩子们都去上学。学龄儿童都去了学校。成年人去了地里,家里只剩下太老的不能去种地的和太小的不能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