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19-09-14 08:02:33)
近来在网上读到一则报道[i],[ii],[iii],说考古学界有了一项重大发现,可以改变人们以往对于人类起源的知识。 该报道的核心内容是古人类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被认为是380万年前的头骨,他们给该头骨命名为MRD。没有人给出那380万年的误差是多少。但是,所有文章的相关讨论来看,那个时间并不是关于头骨年代估算的误差。 然后,那些古人类学家们将MRD与1974年发现的被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先把定律的内容叙述一下: 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机器永远不可能象人类一样把握人类的知识,原因是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机器不生活在人类所生活的文化体系中。 再来说说这个定律的名字。之所以会想到用机器人第几定律是因为上述这个结论指出的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发展的一个极限,类似当初的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指出永动机是科学所无法达到的极限一样。至于说为什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9-08-13 18:38:33)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勾画出许多让世人熟悉的美妙图景,其中之一便是生活在由天使相伴甚至环绕的境界中,闭着眼睛想想,那种景象都会令人陶醉。 但另一方面,人类又非常珍重内心的隐私。对每个人来说,真正标志着自己还是自己的是虽然不断变化却从不间断地延续着的内心的感受,灵魂的思索,与对过去的记忆。 当人们羡慕甚至憧憬天使相伴的美妙时通常没有想到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为工科背景的人士,对于用“体感(feellike)”这种十足主观的词汇来修饰温度这种原本属于客观的物理量时常会觉得有些别扭;但另一方面,也确实无法否认体感温度的现实意义,因为在相同的气温下,经常会感到不同的热度。上网查了一下,虽然知道现行报导的体感温度确实是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但这些公式的建立过程中却引入的人们的主观的口述,因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9-07-23 19:00:04)

上面这个视频是我7月2日在油管上看到著名电影制片人西蒙教授在7月1日贴出的题为“幽浮专利”的视频。西蒙教授还在视频下面加了一个标题“薄荷糖豆幽浮是美国海军的一个项目”。巧的是我在7月1日也恰巧在一篇英文文章指出一场关于飞碟制造的专利战即将上演(https://www.prforpeople.com/tech-science/tech/flying-saucer-civil-intercontinental-aviation:“”itcouldstillbeexpe[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6-23 15:13:22)
当一个作者读到一篇带有一些明显错误的文章,而那些错误恰是自己不久前刚在网上发帖分析指出过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遗憾:咳,可惜他没来读了我的文章。不久前我在这里贴出了一篇题为“简论飞碟与洲际航行”的文章,该文贴出5天后,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太空科技"转内销"纽约到上海只要39分钟】的文章。当时我就想,咳,该文作者如果来读过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过去十多年的写博经验中一个巧合是当我开始探讨某种现象时,那个现象也常会变得很热,前一段时间我花了不少时间研究飞碟,这两天发现飞碟还真又是一个热门话题了,这两天参议院和总统都就飞碟问题接受了采访。。。这是一种风向的转变。。。上面第一个视频是三年前人们采访50年前的一次上百人的目击事件。。。那时候的风向完全不同,目击事件几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9-06-18 19:39:22)
阅读 ()评论 (1)
一,二十年后,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被核战争摧毁,人们可能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已不可逆转地变得不再适用过去千百年来对于人类的概念了,而导致这变化的不是世界局部此起彼伏的热点闹剧,而恰是人们没有注意到一些无声无息的发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6-15 15:03:00)
我近来对飞碟研究的最可怕的结果是:至今为止人们所描述的飞碟的形状及行为特征非常符合科学的原理,也就是说,那根本不是各种官方及代表官方装模做样的所谓科学界人士们所指责的那样纯粹是那些目击者的臆测与幻想!因为那表面看来完全违背传统的所谓科学常识但实际上极端符合科学道理的结论是不可能凭空臆测或幻想出来的!因为那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1]
[62]
[63]
[64]
[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