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去年下半年,为一桩心愿,忙活了几个月。每日起早贪黑,累得筋疲力尽,干什么了?自己主导,盖了半套房子。现在活干得差不多了,也有了说闲话的时间,把盖房前后的经历,给大家写出来,以博一笑。
(一)没事找事
春夏之交,在海边的边界小城,买下了一套房子。房子优点很多:地角好,地也大;房子新,质量高,后院还有几棵果树。第一次看房时一下就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08-01-29 08:22:19)


07年圣诞节,又一次在滑雪假期中度过。仔细一算,已经是第十四个年头了。 三年前,为参加走廊的征文活动,曾写过一篇短文---滑雪之旅,介绍我的滑雪经历。大家有兴趣,欢迎去读滑雪之旅。这三年,还在继续着这个传统。去年这次和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全家借这个机会大团圆。老母亲和两个哥哥从加州驱车北上;姐姐从多伦多乘风西飞,齐聚在我苦战几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在《再看曹雪芹(五)》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到目前为止,只有敦诚明确表示过他存有曹雪芹的遗稿。如果这遗稿真是《红楼梦》原稿,我们是否有理由在脂砚斋/畸笏与敦诚敦敏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呢?众多的红学家,不知有谁认真想过和考证过这个问题?”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我在写车轱辘话,特别是写“再看曹雪芹”时,逐步形成的一个疑问。我有以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1-14 20:11:55)


去年十月末,为了参加一位长辈好友的葬礼,匆匆去了上海。葬礼后,尚有两天闲暇,原本是留与宁波的老九兄弟相聚用的。不承想,他临时有个重要的会议,相聚只得改期。和太座商量,沪宁一带,去过的城市和景点不少,却没去过最具文化历史特色的南京,何不趁这次有时间,去看看呢?
说来也惭愧,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出国后回去了十来次,竟没去过文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注一:“飙子”是大连人说别人疯傻憨粗的话,我家四口人,无论大小老幼,一概互相用其戏谑,如:“妈妈真飙”,或“哥哥是个飙子”。
注二:“一家飙子”之一是儿子炒股票,输光我的养老金
2006年2月,老二选择了去哥哥学习的大学读书,哥俩经过两年的分离后,又可以合到一块了。我们马上面临的问题是,要为他俩的聚合付两倍的房租。大学城,多破的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走廊又开始了新的活动,探讨对儿子女儿的教育培养。前两个活动,真感觉是斑竹存心和咱过不去。一个是政治,你说咱心甘情愿为资本主义做牛马二十多年,还能懂什么政治?有时壮壮胆子,回忆回忆多少年前的那点陈糠烂谷子,嘴一张,就被路线觉悟高的朋友们,定性为老右派,还是极端右派。再敢说政治,那不是找着被口诛笔伐吗?
另一个话题就更难以开口啦: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前两节,讨论了敦诚所著的两首挽曹雪芹的诗。这一节,继续我们的讨论。
第一首诗,在不同的抄本中,有很多文字的改变,显示了在初稿和定稿间不同的文思。仔细比较一下初稿和定稿,可以看出,除了第三联,也就是颈联,未改以外,其它六句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就探讨一下这没有改变的第三联。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律诗的第三联,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一节,分析了敦诚写的两首曹雪芹悼亡诗的第一首,看出了曹雪芹身事的迷茫和红学的困境。这一节,我们探讨敦诚的第二首悼亡诗。
挽曹雪芹(二)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伶我,一病无医竞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这首诗,只出现在一本名为《鹪鹩庵杂诗(记)》的抄本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五点多,初冬时节在这个钟点,天已经暗淡下来了。我陪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去前门商业区为他参加工作采买必备的生活用品回来。两天前,他收到了毕业分配组的通知,被分到北京兴建的石化工区。我们在家门口,也是学校门口的车站下车,刚要彼此道别,一个同学叫住了我,说:“你在这呀,我们找了你一下午”。我问他什么事,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07-07-19 23:30:48)
一直想写写两个儿子,因为总觉得他们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其实,所有的父母都会感到自己的子女是特殊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所以,我的理由也不充足。过一两天,就是他俩的生日了,写点什么,回忆过去的趣事,就算是为他们过生日吧。老大今年二十,三年前去东部上了大学。两年后,弟弟步哥哥的后尘,在同一个年龄提前毕业,去了同一个大学,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