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雪乡我心

(2008-01-29 08:22:19) 下一个


07年圣诞节,又一次在滑雪假期中度过。仔细一算,已经是第十四个年头了。

 

三年前,为参加走廊的征文活动,曾写过一篇短文---滑雪之旅,介绍我的滑雪经历。大家有兴趣,欢迎去读

滑雪之旅。这三年,还在继续着这个传统。去年这次和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全家借这个机会大团圆。老母亲和两个哥哥从加州驱车北上;姐姐从多伦多乘风西飞,齐聚在我苦战几个月翻盖的新家,然后一道上山去滑雪。这是自97年父亲去世后全家的第一次团聚。但那一次,人数远不如这次多。当时大哥还未成家,姐夫和小外甥女也无法参加;而这次,大哥大嫂和小侄女,姐姐姐夫和外甥女;小哥快乐单身汉,我一家四口和老母亲,总共十二口人,一个不落!

 

因为要以大团圆为主题,我就缩小了以我名字命名的滑雪团的规模,仅邀请了另外三家滑雪死党,一共26人。和鼎盛时期64人大部队相比,人少了一大半。人虽少了,倒都是精粹。就说这三家吧,不管冬夏,只要出游,随叫随到。绝无二话!第一家是太座的弟弟,我们的后勤部长,司务长,大厨师。有了他,到哪都是吃喝不愁。我要座东,招呼我家十二口人,没他,行么?再说他的太太有奇招,圣诞节应该上班,她竟能在22日开出24日会生病的假条来,年年如此。为滑雪,牺牲了加班挣双倍工资,还能不让去?“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毛爷说的。

 

第二家,先生长年国内做生意,太太带着两个孩子在温哥华。有一年,先生实在回不来,我对他太太说,这次你家就不要去了。换了任何人家,大概也就算了。可这位太太说:我是不敢开雪山的路,你帮我找个司机就行。没他,我们也照样去!对滑雪着迷到这个程度的,少见。不把她划入死党,问心有愧。

 

第三家,就更牛了。太太是太座大学四年的同班、同宿舍好友。先生上海人,不知是同化于北方太太的缘故,还是生来天性如此,勇猛、爽快,干脆。儿子和我的两个儿子年龄相近,一同滑了十来年雪,身手了得,一直是我们滑雪团的三剑客。随着年龄增长,越滑越快,越滑越好。看他们从山上冲下来,心惊肉跳。这位先生,比我学滑雪还晚,竟敢紧跟着那三个飞奔,他们到哪,他到哪。我心里说,这哪是滑雪,是玩命啊!

 

每年大部队活动完,我总会邀请他们一家再单独出去滑一次。有一年,我们去一个新雪山。那天天气极坏,大风雪,连高速公路都关闭了;还有一段路,不是四轮驱动,或没雪链,打回票。我们出门早,绕小路,赶在天黑前上了山。给他们打电话,因工作,他还没上路。我说天气不好,路况极坏,天又黑了,就别来了。这位老兄,没多说话,就说了:没关系,我们去!等到夜里快十一点了,一家人敲响了Condo 的门。我当时想起的是<林海雪原>的台词,“老杨,英雄啊!”

 

 

三剑客的英姿,左右两个是史大,史二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叫“Big White”, 在BC省内陆,距温哥华五个小时车程。对我,已经是第七次来这里了,对它熟悉得象个老朋友。它的降雪量很可观,到圣诞节为止,已积累降雪180多公分。这个雪场面积大,雪道宽,游客不多,所以感觉很宽阔,空旷。它的雪道陡度大,松雪多,对初学者难度稍大些;对已入门的,体力消耗也多些。一天滑下来,很累,也很尽兴。

 

 

我们住的Cabin, ski in, ski out

 

我所理解的滑雪运动,是个挑战极限的尝试,包括每个人自己的速度极限、难度极限和体力极限。没有人会满足在初学者的绿道上永远滑下去;没有人可以站在有难度的山顶说我下不去了:再难,也得下来。没有人会说这是我的速度极限,总想再快些,再稳些。不管你多累,你必须滑到山下开始的地方或位于山间的住所,没有人可以背你,抬你回去。这些,都于无形中,超越了常规下自己能承受的极限。而更重要的是,挑战后满足和兴奋的精神状态。我所接触的这些朋友,没有人滑雪后意志消沉,卖后悔药。尽管滑雪累得半死,晚饭后凑在一起,人人兴趣高昂,讲得都是白天自己和别人的趣闻,分享着战胜困难、获取进步的喜悦。

 

我天性是拼命型的,因此,觉得滑雪运动很适合我。整天挂在嘴边的,是林副主席的话,“活着干,死了算”。心里总在盘算,花这么多钱滑雪,得多上去几次才不亏,得多去几个雪道才不亏。所以每次都在求速度,寻新奇,找刺激。和那位死党,还有三剑客一起滑,拼的的确是老命。有几次摔跤和危险,想起来就后怕。尽管不断地和自己说,下次一定要小心,不可太玩命了。但一踩上滑雪板,自我控制的想法就像滑雪板下的雪辄,迅速地飞落在身后。太座最喜欢用年轻时朋友们送我的一句话骂我,说我是典型的“挺着脖子拉硬屎”。可什么时候,我才能改呢?

 

前几天,又邀那位死党朋友去Whistler 滑雪,就是2010年冬奥会的滑雪场地。那地方山大,雪道多,人也多,最商业化,是日本人最喜爱得滑雪场。难得的是,一连三天,都是晴空万里的艳阳天,这在我的滑雪经历中,特别是在Whistler 的经历,确实难得一遇。三剑客都在上学,对我自然少了很多压力和动力。放下怕吃亏和寻刺激的不平心态(尽管这里的滑雪票比哪都贵,难度大的雪道比哪都多),轻快地放松自己,竟悠哉游哉地享受了清风,骄阳,白雪,蓝天,体会到截然不同的全新感受。或许,这才是更多人喜爱滑雪的真谛?

 

加拿大各级政府都在为冬奥会尽力,大兴土木。我一直是办奥运的反对者,因为它超出了国家/地方能承受的经济实力,势必会加大人民的税收。并且,奥运后会弃置一堆无用的运动场所,是极大的浪费。但让我欣慰的是,以奥运为借口,终于开始修建拖欠很久的工程:加宽从温哥华到Whistler的道路。这条“从海到天”的路,因为它的狭窄崎岖,因为它的老旧失修,因为它的超负荷运载;也因为车主们的疏忽大意,年年都会断送很多无辜的生命,特别是在冬春滑雪季节。不搞奥运,总有众多的借口不修这条路;承办奥运,限时动工扩建。我不明白的是:是我的,还是政治家们的思维,本末倒置。

 

 

将要飞行的新缆车

 

 

奥运会的会标---INUKSUK

 

Whistler的山顶和对面BlackComb 的山头,正在修建一条巨型缆车索道。能载24座位和7站位的缆车,在11分钟内,通过4公里悬空的钢缆,来往于两山之间,象是倒悬在蓝天上的一条彩虹。今年年底,她就会运行。真想和朋友们一起去滑雪,一道乘彩虹。网上的朋友们,有机会吗?

 

 

更多文章在“红痴史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史迷 回复 悄悄话 娓娓好!
感谢你在两篇短文后的留言。
很高兴你喜欢,很高兴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

娓娓 回复 悄悄话
有道是霁雪飞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