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万应杰翻译<br><br>企鹅总统来到小城,<br>他骑着海豹带着随从,<br>十六个女仆十六个保镖,<br>他可真惬意他可真客气,<br>他还朝每个女人挥帽致意。<br><br><br>企鹅总统骑着海豹,<br>他高高在上他贵气十足,<br>他离开小城嘴里道者再见,<br>太阳下山了他渐渐地走远。<br>再见,再见,<br>企鹅总统!<br><br><br><br><br><br><br><br><br><br>*: 小乖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谢谢。<br><br><br><br><br>)
2004年LP曾在这里写了一篇小文,时间过得真快,小乖已经7岁了,现在已经是个快乐活泼的一年级小学生了。
小乖的课余爱好是画画,而且经过半年学习现在已经爱好写点打油诗了。这不,今儿个一气呵成完成一幅诗配画,我看着挺油菜的,赶紧上菜,还热和着哪。
PenguinPresident
CatherineMingyuWan
03/2011at7yearsold
Penguinpresidentcametotown,
Herodehissealwithsixteenmaidsandsixteengu[
阅读全文]
<br><br>说实话,“记一次春游”这篇作文我小学中学写了不下五遍,这是一篇非常难写的文章,因为小学时每次春游都是班级或全年级集体到某个学校附近的公园玩一下,或者是到某个尚未播种的田里野炊,普普通通的逛公园,吃个野餐,能有啥写头?偏偏老师每次必布置这样的作文,我每次都抓耳挠腮,挖空心思想挤出点啥,可没东西就硬是挤不出来什么,一般都是一篇流水账交差。<br><br><br>可有“一般”就有不“一般”,3年级时的那次春游就出彩了。<br><br><br>我当时上小学的渡口市(现在叫攀枝花市)是在金沙江河谷里修出来的一座中型城市,整个城市活象一副立体牛下水,蜿蜒的金沙江就象那主消化道,一个个区就象那心、肝、肚、肺,依江而建,每个区之间相隔颇远,有十几甚至几十公里的距离。以往春游我们都是在我们学校所在的炳草岗区活动,自从班主任王老师来了以后,因为她特别活跃而且爱好组织这类活动,那年她起头组织全年级去渡口市最边远的一个区春游,因为那个区有个公园可以在湖上划船。<br><br><br>自从王老师宣布整个消息后整个年级就炸了营,大家课上课下都谈这个事,到时候玩什么,怎么玩,谁和谁玩,一定不和谁玩,… … 我作为班干部更是忙的不亦乐乎。既要负责帮老师统计人数,分组,还要催大家交租子、统计费用(春游的费用是从变卖同学们交的废钢铁中支出的,当时我们每学期人人都有交废钢铁的任务,学校靠这个创收给老师发奖金和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路边哪有那么多废钢铁可捡,我自己就增加了去建筑工地偷钢铁的频率和幅度,谁叫咱是班干部呢,指标比普通群众高一倍啊。<br><br><br><br>因为这次春游距离比较远算是远足了,我提前做了些准备查阅了不少涉及远足的资料。当时我父母单位的图书馆,市少年宫的图书馆,渡口市图书馆都翻了一遍,还真翻到几篇涉及野外活动远足的书,其中一本是昆明军区刊行的小册子(当时我军还正和越南人打的欢呢),里面一章里说远足(行军)时喝水要匀速,不能感到渴了才喝水,而应该每10~15分钟就喝一个定量,这样能确保宝贵的水最小限度的被转化成尿或汗而造成浪费,从而最大限度地被人体所吸收。<br><br><br>我当时觉得这个经验非常有意义,特意留心记了一下。我当时还摘录了不少这样的笔记,就盼着春游那一天到来。<br><br><br>台历上打着大星号的那天终于到了,一大早我们都到学校操场集合,每人都背着水壶和书包,书包都鼓鼓囊囊的装着午餐,水果和零食。水壶呢,则高度统一都是或新或旧的绿色军用水壶。我的书包就是一个军挎,在那时一个学生背着个正牌军挎是身份和时尚的象征,那还是我家的一位在部队里的老乡给我的正宗军品。<br><br><br>我那天是提前到了学校的,先到老师那里去领圣旨,其实就是要给同学们宣布的各种注意事项。我给同学们讲老师的旨意讲的差不多的时候加了一点私货,我说同学们啊,在路上喝水一定不能等觉得渴的时候才喝水,一定要匀速而定量的喝,比如每5分钟喝一盖子水,否则等渴了才咕嘟咕嘟灌一肚子那水就白白浪费了。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我之前不久曾跟一帮男女同学声情并茂地讲解了基因,染色体,遗传,男的是Y, 女的是X什么什么的结果给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所以同学们觉得我又在摆龙门阵了(就是四川话胡侃的意思)。<br><br><br>很快学校租的公交车来了,我们嘻嘻哈哈排队上了车,出发!<br><br><br>从我们学校到那公园至少1个半小时,我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因为是干部嘛,最后一个才上车,前面的位子都没了)和一帮同学也是打打闹闹。上车时同学们都是按照排队顺序的,所以小个都在前边上车然后自然坐在车子前边,个子大的男同学排队在后面,上车自然也在后面,所以都做到车的最后一排。车子开的飞快车后面特别颠,每次车子冲过一个坡坎下坡时就有瞬间的失重感,每次我们都故意发出一阵惊呼,而且同学们都在看我笑话,因为我真的在身体力行我的理论,每隔5分钟喝一壶盖子水。那时我还没戴表,时间是靠估的,同学们还故意时不时的揶揄我“5分钟到了”,“5分钟到了”,“快喝,快喝”。我也就在和同学们嘻嘻哈哈打闹的过程中喝了一盖子又一盖子水,灌了个水饱,一壶水被我喝掉了一大半。但是小孩的新陈代谢就是快哈,这还没到目的地我已经颇感内部压力,有些局促不安,感觉不妙了。<br><br><br>开我班级车子的司机是个高手,第一个到了公园,其他班级的车队还在后面老远呢。下车后班主任王老师匆忙给我们班级合影,就是下面这张(谁料到20、30分钟后意外“惨案”就发生了)。<br><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4/5414465337_8bf8e525c7_b.jpg border= 0><br><br><br><br><br><br><br><br><br><br>急忙进园后我和老师及另外几个同学先冲到租船的地方办理手续,交钱后拿着牌子安排同学们上船,基本上是男女搭配,每船8人,其实就是安照在课堂上大家就坐的顺序4桌4桌地上。随着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上了船,我愈发不安了,急着上厕所,mother nature的call可真给力啊。可一是不知哪个公园的厕所在哪,又怕上完厕所时其他同学班的同学占了我的位子。因为公园路船数量有限,大概正好一个班的学生正好把一场船全占完,一场大概是1小时时间。如果错过了和本班同学一起上船的机会那就只能等其他班的同学按照次序全轮一遍才能有机会再上船,全年级5、6个班那一晃4、5个小时就过去了,而且上去了也没有什么意思,其他班级的人都不熟悉,完全玩不起来。就在那火光电石的一刹那我咬咬牙决定忍了,那时我们的城市离云南前线不远,经常有云南前线下来的解放军叔叔来学校做报告,我们受的教育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喊不叫,牺牲都不怕,个人一丁点压力算得了什么,仙人板板的,上船!<br><br>我是最后一拨上的船,正好又和我们班上一帮痞子在一起,因为平时老师刻意把班上不好好学习的同学都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一定规律,小学里发育早的个都高,但学习也都不好,尤其是男同学很明显,所以小学里个高的男同学多半是痞子(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各自的小学同学是否有同感),这些痞子也正是在车上和我坐一起的那些同学。可我爱痞子,痞子好玩啊,其实我上船后立刻就忘了压力,完全感觉不到了尿憋,因为更刺激的事来了。其实我们月月盼,日日盼最盼望划船的原因就是要打水仗,也就是用船桨在湖水上拍击出水花,或用手舀水把对面船上的同学尽可能浇得象落汤鸡。当时那水仗打的真是一个爽啊,我们船上8个全是大个,除我mw!外7个都是痞子,臂长劲大,作风泼辣,其他船基本上都是一半男一半女战斗力的大大地不行,我船战斗力无比强大,打的其他船上的小个同学们落花流水,闻风而逃。平时痞子们都很受老师排挤,老被老师当做反面道具给那些个子小、学习好的同学励志用,现在有了这么牛B的机会可以扬眉吐气,名正言顺地公报报仇那还不得好好利用一下,我们就可着劲使劲打,其他同学打败了逃也不行,我们力气大划船快,可以追着他们打,make sure他们必须连内裤也要湿透,哈哈,解放军是不留活口滴,爽!<br><br>坐着打还不过瘾,因为船桨比较长对个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重,为增加杀伤力好使劲我们这艘船上的同学们都站起来打水了,我都看出船在左右摇晃,暗自感到不好,可我光喊破了喉喽也没用,7个痞子们都打红眼了根本听不到我喊“坐下、坐下”。就在乘胜快追上一艘落荒而逃的败船、我们都卯足了劲,身子绷成90度准备给他们致命一击时,(这时先定格一下,大家想象一下,8个人都站在一艘小船的一侧,身子都90度朝一个方向僵硬地前倾,船桨前伸入湖水中),“悲剧”发生了。我还没弄明白呢就觉得湖水重重地朝我脸上砸来,硬硬地还敲得我颇疼,天一瞬间到下面了,然后眼前一摸黑啥也看不见,铁壳船把我扣底下了。<br><br><br>我们翻船了。<br><br>我咕嘟咕嘟刚喝了几口初春的湖水,还觉得不太过瘾呢就觉得有人再拽我的领子,一瞬间忽然觉得有些憋气,不行,我得上去了,不然时间长了会死的。我其实是会游泳的,四川的娃子吗,个个不会凫水也会狗刨两下啊,呵呵。<br><br>我浮出水面,抹去眼前的烂泥和树叶,看见周围一片狼藉。因为7、8个同学在湖水里折腾,眼前已经不是一池嫩绿的春水,湖底淤塞了一冬的底泥已经被我们搅拌起来,眼前是一片乌黑,周围同学们的脑袋,扑腾的水花,翻过来的船帮,树叶,塑料袋,船桨乱成一片,四周驴嘶马喊,都是同学们变了腔的喊叫声,有含救命的,有喊老师的,水上水下,聒噪一片。我扯着拽着我的领子的同学,挣扎着朝岸边扑腾。其他船上的同学有来救援的,岸上的同学,游客也有援手的,还好湖不大,同学们(痞子们)多少都能扑腾两下,稀里哗啦我们最后游到岸上,死里逃生都保住了一条小命,总算是有惊无险。<br><br>那时是非常狼狈的,一瞬间我们从“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征服者变成了真正的落汤鸡,而且身上全是淤泥,气味芬芳,再加上旖旎的春天小风一吹,我们真是战战兢兢,上牙巴磕下牙床,狼狈急了。公园的管理人员赶忙吹哨子把湖水所有的船都招回来,起点人数看是否有人遇难。我班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围拢过来,这些手下败将们面带春风笑意,兴致空前高涨,名嘘寒问暖关怀慰问之名,行幸灾乐祸打击报复之实,要不是老师面色非常焦急只怕湖边立刻就要变成欢乐的海洋,这些中国虎妈教育出来的同学同情心都到哪去了。<br><br><br>我们落水的同学该吐的吐完了,该擦的也擦完了,连续都去厕所涮洗拧衣服去了。我还惊魂未定呢,这哪是哪啊,书包水壶全都丢了,沉湖底了(为了打水仗方便书包,水壶都解下来放在船上的),准备了几个月的春游就如此惨淡收场。<br><br>想到这我悲喜交加。悲的是压力没有了,在湖里过了一遭,压力在无意识的状况下都留在湖里了,可怜了我的衣服除了淤泥还有我的压力。喜的是我看见眼前湖水里缓缓地冒起一个尺把大绿绿的东西,我以为是甲鱼,一把抓下去捞起来一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我的书包。因为水壶放在书包里,大半水在路上已经喝掉了,水壶里半壶空气的浮力把书包给带起来了,而且我书包里还有剩余的班费,都是纸币(80年代那会金属短缺,硬币非常少,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的纸币特别多),装在扎紧的塑料袋里泡泡的也有一些浮力,所以是知识和金钱挽救了我的书包。我顾不上去洗衣服,赶紧把班费交给老师,还拿出自己的面包吃了几口(没有压力的感觉就是好,吃嘛嘛香),同学们都看傻眼了,其他人的书包水壶都丢了,只有我什么都没损失,还不用要饭。我意味深长地朝同学们说了几句:“同学们啊,这知识是永远也不嫌少滴,不光要掌握知识而且要使用知识。是知识就会发挥作用,就算不在这发挥作用,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能发挥作用;当时不发挥作用,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也能发挥作用。”<br><br>“还有啊,金钱有时也是能起一些些帮助作用滴”。<br><br><br><br>2011.02 Philadelphia<br><br><br><br>)
春游记
引子
我父母亲原先60~80年代时在一钢铁研究院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在做完实验后往往要照相片留记录,比如钢铁试样的显微金相结构,表面处理的效果,特殊气体的腐蚀效果等等。当时都是用海鸥120的相机照,就是长方形像个盒子一样的那种,机身正面上下有两个镜头的,一个取景,一个曝光。镜头不能变焦,对焦得用机身右面的旋钮转着调,通过观察机身上方[
阅读全文]
就我参观过的有限几处怀特建筑而言我对怀特的建筑设计不是很欣赏,我曾看过4,5个怀特设计的住宅和博物馆,匹兹堡附近的怀特最有名的流水别墅也去过。他的设计建筑外观过于简洁,而且夸张。比如大量采用水平直线条,超大的屋檐等,一方面看起来不美观(这是我的主观看法,也许有人喜欢),也不结实。因为建筑上许多结构没有采用有效的支持,或者本身在力学上[
阅读全文]
,大哥家里子女多前些年日子是挺困难的。现在拜政府富民政策之福,日子好多了,尽管生活水准和沿海、内地发达地区不好比,但确实算得上是已经过上了小康日子。<br><br><br>大哥和我多年未见,这次见面非常高兴。“莫笑农家腊酒混,丰年留客足鸡豚”…… 寒暄过后就和大嫂忙着张罗酒菜,磨刀杀羊。<br><br>杀羊?我忙问我大哥哪来的羊?我大哥说:“家里就养着一对大羊,刚下了一只小羊羔不久,一直没舍得杀,因为年初就知道老六要回来,所以一直就留着,现在杀正是时候。”“这对羊还是爷爷留下来的羊种,这些年一直还留着,都好几代了,爷爷当年临死就这么点要求,千万不敢叫绝了种”。<br><br>我大嫂去柴房磨刀,我随着大哥去羊圈摸羊。<br><br>刚进羊圈,就眼前一亮,赫,惊艳!这些羊全不象我映象中羊的样子,我觉得他们都看着甚至都不象是原产中国的羊,你看他们身材颀长,气质沉稳,玲珑秀气的羊头和清澈的琥珀色的大眼睛,再加上眼后金黄色的柔软的长毛,像不像迷人的中亚美女?<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09/5344622366_d18907ed7e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9/5344622362_77803a88e4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03/5344622358_5d4ed22be8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67/5344622354_30c9d9927e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50/5344622348_f9474cf74e_b.jpg border= 0><br><br><br>小羊更是可爱,现在国内热播“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里面的懒羊羊和这小羊像极了。因为从未见过生人,它还好奇地急急忙忙往前拱,想象要好好看清楚我这远方来客。<br><br>牲畜是通人性的,第六感觉极强。我们尽管手里除照相机什么也没拿,可两只大羊还是感到了我们不怀好意。他们一前一后把小羊保护在羊圈的角落里,反复欲制止我们即将开始的杀戮。我已经有点于心不忍了。<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03/5344622344_33cb579335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10/5344008657_0c75ec0306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05/5344008649_19d709b1e8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4/5344008631_0298c41ac6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44/5344008619_dbc3170707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05/5344008613_aeb21f9e1a_b.jpg border= 0><br><br><br>我大哥捡起一根柴火棒,在羊圈里装饲料的石缸沿上敲了两下,嘴里“得儿,得儿”吆喝了两声,千百年来羊只驯化的基因立刻起了作用,两只大羊乖乖地溜到一边。我大哥一步抢前,双手一把就按住小羊耳朵,两腿顺势把小羊夹在裆下,然后左手攥住两只前腿,右手揭起后腿,一只30、40斤的小羊就被乖乖地收拾住了,比我给六岁的女儿塞一口饭还来的容易。两只大羊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对他们来说这只怕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在驯化了的羊身上是没有反抗的基因的,它们只能痛苦地忍受着,从来不会起一丝念头那就是它们头上也是生着角的,可以一头撞过来,拼个鱼死网破的。不过至此我已经有点不想吃羊肉了。我对大哥说:“算了,留着吧,别杀了”。可我大哥和我父亲说那不行,一方面我算是稀客,得好好招待一下,再就是因为已经给左邻右舍和几家亲戚打了招呼,他们也要来庆祝一下,无羊不成敬意啊。<br><br>看着大哥拎着羊进了柴房,我是没法再跟进去看了。我虽不是见血就晕的人,但看着可爱的小羊马上就要被去头剥皮,这场景我不看也罢。静悄悄的就一支烟的功夫,大哥已经擦着手出来了,羊腩都已经收拾好了,我这才进了柴房照了两张相片。<br><br> Before<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03/5344008605_b5b5fbffe4_b.jpg border= 0><br><br><br> After<br><br><br><img style=WIDTH: 629px; HEIGHT: 943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88/5343991625_ac1d16288a_b.jpg border= 0><br><br><br>刚才还是懵懵懂懂的一只可爱的小羊,转眼成了一副羊腩,吊在梁上像一个快要停摆的钟摆锤,微微地颤悠着,地下一张完整光洁的羊羔皮板摊在麦秸上晾干,利索,看来熟手做起这事来就方便得跟给小孩子脱衣服似地。<br><br>我退出柴房,父亲站在门外赶紧递给我一支烟,猛嘬两口,胃里的感觉好多了。父亲笑笑说:“世界上人真是最残忍的动物,你还没见过杀牛呢,杀牛时牛还会哭,前腿跪下求饶,淌的眼泪一颗颗有手指头蛋那么大……”<br><br><br>在农村杀羊是不用一滴水洗的,都是和一团面,用面团把整个羊腩从里至外“擦”一遍,这样羊血和剥皮时脱落下来的一些杂毛都可以被面团粘走,羊腩干干净净,柴房里也不会弄的血糊糊的。收拾完羊腩的面团随后就丢给看家狗吃了,没一丁点儿浪费。<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89/5343991615_4fb0e129e8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3/5343991613_f383eb9410_b.jpg border= 0><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943px; HEIGHT: 62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89/5343991615_4fb0e129e8_b.jpg border= 0><br><br><br>就在我和父亲闲聊的时光,亲戚朋友陆陆续续都到了,寒暄,敬烟,上茶,大家刚落座,手脚麻利的大哥和大嫂已经开始往桌上摆饭上菜了。酒还没过三巡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红烧羊羔肉已经端上了桌。<br><br><br><img style=WIDTH: 700px; HEIGHT: 449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27/5343991599_808c2aa91d_b.jpg border= 0><br><br><br>大哥热情地把最好的一块夹给我,就是羊头,因为乡里人都觉得羊脑子最补,羊舌头最有嚼头,羊头历来都是给最年长的客人或者最尊贵的来宾。我赶紧推,推了半天推不掉,就转手夹给我父亲,反正这小羊头我是无论如何啃不下去的。我推说水土不服,这两天正闹肚子,其他羊肉也不想吃,大哥忙说:“羊汤最养胃,赶紧拌些羊汤到饭里吃”。这么着我就不好再矫情了,端起饭碗舀了几勺红烧羊肉下的肉汤伴着饭吃起来。<br><br>乡亲们几杯高粱酒下肚,气氛升温,边喝边吃边问了我在美国这些年的经历,得知美国在闹经济危机,老美日子也不好过乡亲们的情绪明显高涨,都说这风水轮流转,咱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就要到了。聊着聊着又说到这几年国家的富民政策,说到富民我大哥一拍大腿,说:“今年国家是彻底把农业税给免了,中国农民交了几千年的皇粮再也不交了。而且每种一亩地政府还给多少多少钱的补贴,化肥也有补贴,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怎么减免,每户修个沼气池兑现多少现金,现在家家都还有些余钱,反正一句话:这日子是从来没这么舒坦过”。<br><br>聊过美好的眼前接着聊将来,我大哥接着就说起他二女儿,那是我大哥大嫂的骄傲,正在天津师范大学念研究生,交了一个天大的博士生男朋友,谈的不错,看来是准备在天津成家了,说起这城里商品房是一天一个价,两年翻一个跟头,我大哥想趁手里有几个钱现在就给老二做首付在天津买个房子,免得将来房子涨得更贵了。<br><br>我放下饭碗,点起一根烟问大哥:“你有多少钱呢”?<br>大哥:“五、六万”。<br>我说:“那你还是快省省吧,这五、六万在天津怕是连我们吃饭这张桌子这么大的一块都买不下来。”<br>我大哥暗吸一口冷气:“这么贵啊。”<br>我说:“算了,你还是让他们自己去闯吧,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点钱能帮到哪里呢,你和大嫂这么辛苦才攒这些钱,自己好好享受享受吧。我以前在上海刚毕业也是租房子住的,光板赤膊房子就住了5、6年呢,后来不也买了房子吗,我爸也没帮啥。”<br>我说:“天津的房子还不算是贵的,北京,上海,深圳那房价才叫高呢,随便一套百来平米的房子没两、三百万根本买不下来,还不算后面还银行贷款的利息,要是都算上还得再翻一倍”。这时乡亲们都放下了手里的酒盅和筷子,面色凝重,都不啃声了。现在家家都有在城里读书上大学的孩子,这两、三百万把大家吓住了。<br>大哥:“那房子为什么这么贵呢?盖房子我们也不是没弄过,就这些砖,木料,水泥,钢筋能值多少钱,我这两进六间大房也就是四、五万就盖成了嘛。请上十来个人一个月就整完了。”<br>mw!说:“主要是土地转让费贵,一个商品房小区开发最重要一项成本就是土地转让费,就是开发商向国家买地的钱,怎么的也得占开发成本的50%以上吧”。<br>“那国家就不能免费划些地去盖房子,不赚钱或少赚些钱,反正盖了房子卖给的都是中国人嘛,又不是卖给了外国人。”<br>我笑着吐了一口烟圈,:“你刚才还说政府把农民的皇粮给免了,大家都不交农业税,把你高兴惨了。那你说政府要吃要喝,要盖楼买车,钱从哪来?以前一套县里的政府班子才二、三百人,现在都过五千人了,那他们这么多吃皇粮的靠啥过活?反正国家就是要这么多钱才能过下去,农业税免了,土地转让就得收费,反正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原来是从你左口袋把钱掏出来,现在是从你右口袋把钱掏出来,一回事。”<br>大哥:“我才还想这这两年总算是攒了几万块钱,平日里光顾着数钱高兴了,听你这么说看来咱农民辛辛苦苦好几年还不够政府吸一口的。这不是跟庄里人养羊一样吗,好吃好喝让你这个小羊羔子过几个月的舒坦日子,到了腊月里就剥皮吃肉!算逑的,咱们农民就是不能过手里有钱的日子,没这个命么。来来来,吃!”<br><br>我一口羊肉拌饭卡在嗓子眼里,下也下不去,上又上不来,“这农民的眼光咋就这么雪亮涅?庄里陈家,吴家的你们可得把自己的孩子看住喽。”<br><br><br><br><br><br><br><br><br>*: 两张较小的图片是搜自网络。<br><br><br>2011, At Philadelphia<br>)
我的家乡是甘肃靖远,从地名里一个“远”字看知道自古这就是个边远之地,更极可能是古代汉族政权与游牧民族征战杀伐之地(中国许多地名是能体会出些许汉政权强盛时期沙文主义味道的,比如靖远,招远,抚顺,宣威,镇南关)。靖远的居民自古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天底下还有没有比靖远还穷的地方”?这个问题在明朝时算是有了明确答案,一位地方官在给当时朝[
阅读全文]
及众多饶有趣味的民间故事,苏东坡还是mw!最喜欢的古代艺术家之一。<br><br><br>苏东坡的书法是在学习诸多前人的书法基础上发展而成,他的字总体而言沉凝稳重,朴素,规矩,但通篇看也有压抑,缩手缩脚的感觉,其字帖或碑文整幅看并不给人带来愉悦,和酣畅淋漓的快感,或者说令人血脉喷张的气势,之所以一代大家的字形成这个意境这和他所处的北宋那个朝代经济上富足,政治上压抑的大气候是完全分不开的(我咋觉得我天朝现在也有点这个这个的哈)。<br><br> <br>他老人家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 据说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这个特点非常重要,也非常显著,所以有民间人士戏谑其为“柿饼”体。<br><br><br>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 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 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是苏东坡为数不多在解开了捁桎状态下所写的佳作。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大家看这些苏东坡的字帖应该能体会到他书法的特征。 <br><br><br>#2 治平帖<br><br><br><img style=WIDTH: 930px; HEIGHT: 600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46/5259771208_ea32710eba_z.jpg border= 0><br><br><br>#3 黄州寒食诗帖,苏东坡公认最好的字帖<br><br><br><img style=WIDTH: 780px; HEIGHT: 700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68/5259771210_374e9f1a1f_z.jpg border= 0><br><br><br>#4洞庭中山赋<br><br><br><img style=WIDTH: 629px; HEIGHT: 1024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65/5259771212_224caafd8e_b.jpg border= 0><br><br><br><br><br><br><br><br>数字兄(1234567)在其“回国杂闻”三峡游记中提到云阳张飞庙的苏东坡题匾,我看了有些吃惊。因为所有苏东坡流传下来的字帖,碑文真迹皆无如此恣意外张的书法。<br><br>借用一下数字兄的照片。<br>#5云阳张飞庙题匾<br><br><br><img style=WIDTH: 836px; HEIGHT: 1024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02/5259771218_2b32e71746_b.jpg border= 0><br><br><br><br><br><br>说这是苏东坡真迹我心存疑虑。倒不是说这个题匾是假的,其实题匾上的书法也是一笔好字,不过风格和苏东坡相差太大,他甚至写的比苏东坡写的还好,这就令人感到意外了。就好像多年前英国曾组织了一次模仿卓别林的比赛,卓别林本人也去参赛却没得任何名词,因为有人比他更像卓别林。此题匾上的字外张写意,笔意奔放,动感十足,字体大小杂呈,对比夸张,形体流畅潇洒,比苏东坡最好的“黄州寒食诗帖”还放得开,可这些都不是苏东坡甚至宋朝书法的特点,应该是近现代甚至是1949年以后的书法,为后人托名所书。我感觉此匾受“毛体”影响颇深,其作者应该也是书法家。<br><br><br>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书法爱好者众多,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许多近代书法家的写字水平其实都超越了前人,可惜只晚生了1000年。<br><br><br><br>苏东坡的字如果放在现在,不会引人注意,拍手叫好,绝不会成名成家的。事实上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的字除开他们的优点之外实事求是将都有内敛,委琐的毛病,但我们不应忘记我们今天看的更远,做的更好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没有前人的摸索和积累我们今天还在刀耕火种呢。<br><br><br><br>倒是宋帝“天下一人”的独创瘦金体对后世影响更大,我高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就能用粉笔写得一手优美的瘦金体板书,是他多年苦练的成就。每当有外校老师来观摩听课他总是要“晒”一把,在黑板上故意写上整版或半版的瘦金体板书,工工整整,横平竖直,跟雕版印刷似地,令人称绝!就这手就能镇住不少外校老师,令他们对我的母校不敢小觑。<br><br><br><br><br>就中国书法而言,我印象很深的是2009年夏天在北京国子监看到一幅涂鸦,是在一个碑亭里面的“御制新建太学碑”巨碑上写成,不知何方神圣所书,能辨认出“革命”,“造X”等字,好象是“文革”时所书,可端的一笔好字,请大家欣赏。<br><br>#6北京国子监碑亭<br><br><br><img style=WIDTH: 1024px; HEIGHT: 680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50/5259771224_6191733860_b.jpg border= 0><br><br><br><br>#7 无名氏书法<br><br><br><img style=WIDTH: 1024px; HEIGHT: 680px src=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8/5259772520_80278c07ab_b.jpg border= 0><br><br><br><br><br><br>我就纳闷为什么文革涂鸦都几十年了到今天也不刷掉,难道是这书法好得连公园管理人员也不忍刷掉?天可怜见的。<br><br><br>*文中有摘自网络的段落及照片,望原作者勿咎。我的座右铭是“网络为我,我为网络”。<br>*有兴趣请留言探讨,不过我先声明mw!是个“out-of-the-door guy”。<br><br><br><br><br>)
三绝碑
广西柳州是座风光旖旎的亚热带城市,清澈的柳江在这里拐过了两个几乎180度的大回转,流向自北向南变为自南向北,然后马上又从自南向北变为自北向南,市区里柳江婉转,奇峰耸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个景色秀丽的宜居旅游之地。
然而多数人知道柳州还是拜柳宗元之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当年正好被贬到柳州任刺史,人号“柳柳州”,多么巧[
阅读全文]
刚做好晚餐,招呼女儿过来洗手吃饭。女儿攥起筷子扫视了一眼餐桌,一盘长豇豆炒猪肉片,一盘日本黄酱煎豆腐,一盆南瓜汤,每人面前白米饭一小碗,女儿眼中的光芒瞬间就黯淡下去,脊梁骨上那根筋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抽走了似地,小背一塌,明显兴致不高。我心里“咯噔”一沉,看来今天做的饭菜又不合小女胃口,又得想点别的法子才能让女儿把晚餐的定量吃完,[
阅读全文]
三星堆(博物馆系列之一)
知道神秘的三星堆已经很早了,而且几乎是在三星堆在80年代中期真正的意义上被发掘出来的第一时间我就从大姐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大姐85年去四川大学历史系上学,她系里的老师就有许多亲自参与了三星堆遗址的勘探发掘工作,而且能不断在第一时间将许多重大的新发现带回课堂讲给同学们听,而我总能够在随后的假期里陆陆续续听到[
阅读全文]
,可在六七十年代他可是如日中天,曾是毛主席的心中属意的接班人,在那个动荡混乱的时代保不定他就成为中国的一任领导人呢。造化弄人,此人呢做火箭上天,又如流星坠地。我实习时厂里许多职工还是王洪文的同事,负责接待我们的老工人在休息时还免不了要聊聊他,当年是如何领导几十万工人闹工运,攻打上柴厂,去安亭拦火车,去北京见毛主席(有兴趣请自己到网路上搜搜来看)。不过怪哉,棉纺厂里怎么会出现这号人呢,在女人扎堆的氛围里是如何出现了一个混世魔王?<br><br><br><br><br>上海曾有三十家以上的棉纺厂,大厂就有十多家(棉纺厂的规模以纱锭为算,大概10万锭以上的算大厂吧),象什么上棉一厂,三厂,五厂,十厂,十七厂等等,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这些大厂每家都有三、四万以上的职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女工。进入纺织厂,如果碰巧赶上交班时间,那你就能看到厂里所有街道上浩浩荡荡都是两股洪流,一股往里走,一股往外走,安安静静,程序井然。我当时作为实习生,对这种高度集约化的大生产相当敬仰,这么多的员工,这么多的生产部门,工段工序,大批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输入,分门别类地处理加工,完后大批的产品又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流物流高度精准的按照各自的程序进行着,我感慨,我激动,可我被渺小,我悲哀。在这种大规模的生产中,每一个人(员工)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程序里的一个数码,每个人按照程序的指令和语法从事着和“被” 从事着自己的一份工作(或者说是功能),成千上万个数码运算一遍,程序就执行一遍,结果就出现一次,而后程序又进入下一个循环,结果就重复一次,周而复始以致无穷。可是,当某一个数码突然发生了情绪、思想上的故障,不执行自己的功能,整个程序就乱了,程序出了故障,成了病毒,病毒又传给其他程序,造成更多的程序故障……这是不是就是当年上海文革动乱比别处更快更左更强大更顽固的原因?上海无比强大的产业大军是否被病毒利用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利器?<br><br><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640px src=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1/4299478062_c75f1ab6d1_o.jpg border= 0><br><br><br><br><br><br><br><br>太沉重了,嘻嘻,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梦里梦见的事,我梦里梦见到的全是纺织女工们。梦如其事,我上大学前报考纺织类院校是不是有什么暗意识作祟?<br><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368px; HEIGHT: 500px src=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38/4299478064_6957455129_o.jpg border= 0><br><br><br><br><br><br><br><br>实习时每到一处工序和工段都有生产能手,或技术骨干给我们讲解,示范,师傅们全是女工,当然无一例外她们讲的都是上海话,好在我当时已经完全能听懂,而且纺织女工的职业病之一就是大嗓门,近距离听更是听的明明白白。进入纺织车间后,车间里成百上千台纺织机一起开动噪音大的不得了,因为所有的机器都在高速运转,你事实上是听不到某一台甚至是你眼前这台机器的声音的,你能感受到的是翁翁翁的声音以及高分贝声波对胸腔的冲击,耳朵里的耳蜗、鼓膜早麻木了。我们实习生看着就行了,可女工们成天工作还要说话或传达生产任务,要想让对方听清楚了基本靠吼,久而久之纺织女工们都练成了大嗓门的职业病。<br><br><br><br><br>就算是在上海这样的纺织业传统城市里,纺织女工也不是一个让女人们渴望的职业。工作环境差,工资不高,劳动强度大,三班倒是家常便饭,但凡是有其他稍好些的选择谁也不会将纺织厂挡车工作为首选职业。可伟大的上海女性也不全是娇小姐,上百万的纺织女工构成了上海产业大军人员构成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她们日复一日扎实地工作着,安安静静地完成着自己份内的功能,整个程序高效高质地运行了上百年,即便是文革期间上海工运闹的那么凶,好象都是男人们在折腾,上海产业工人曾在四人帮的筹谋下组织了几个师的民兵准备暴动(当然北京一动手上海这边就轰然一声猢狲散了),可不见女工们在里面掺和。世人对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人早已形成偏见,势利,精明,娇气,媚外这些标签就是为上海女人准备的,其实如果上海女人真是个个如此吗?或者说主体上海女人是如此吗?不能因为几个跳的欢的上海女人就把整个上海女人都等同如此,象绵绵,慧慧,张爱玲,小山智利等极端的、为人熟知的女人其实是少之又少,可惜鸡毛飞上天,人们的眼光都被鸡毛吸引去了,地上的果树,松柏没人看到,可总不能说是松柏有过错吧?几百万上海女工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上海女性的主体代表呢。<br><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306px; HEIGHT: 416px src=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98/4299478066_b2c18b88a2_o.jpg border= 0><br><br><br><br><br><br><br>我曾到织布车间实习,一个挡车工要照看100多台织机,她们一遍一遍绕着织机巡视,给织机上纱锭时就像4月里杭州龙井茶山上的小姑娘们摘春芽一样,两只手上上下下快速拔下空锭子,再放入新锭子,快速敏捷精确,又好似弹钢琴。一个班8小时下来,走十几公里时免不了的,这差不多相当于从上海的虹桥走到外滩了。如果看到一台织机停了,多是因为某个纱锭上的纱线断了使得织机自动停机,这时就要马上接上纱线让机器再次运转起来,因为她们的奖金是按照每个班用去的纱锭数量来考核的,一个纱锭上的线断了造成停机,一台织机上几十个纱锭都停在哪里,所以越早发现停机就能及时接线让机器转起来,这就要求纺织工必须不停地绕着她所照看的织机巡视,想歇一下也是不行的。<br><br><br><br><br>如果停机是因为机器故障,那就要让机修工来检修。机修工全是男的,相比挡车女工机修工们的工作技术含量高些,也轻松,而且奖金不和产量挂钩,算是美差。女工们都会主动和机修工们搞好关系,因为如果机修工修理机器时磨磨蹭蹭,耽搁的时间过长那她的奖金就泡汤了。为了和机修工搞好关系,女工们会使出各种手段,比如认干亲,带小吃,当然也有各种“潜规则”,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br><br><br><br><br>我还到过产品检验车间,就是将织好的布匹在一个大灯前过一次(象外科医生看X光片),布匹有多宽这个灯就有多宽,光线从布的背面打过来,这样布上的节点,漏洞或纬纱不均匀等毛病就一目了然了。据说产品检验的女工眼法是专门练过的,在离布不到50厘米的距离上她们可以看清楚1米5以上的宽度,这样脖子不用扭来扭去,检测效率高,也不累,但绝不会漏过瑕疵 (大家有意的话可以自己练练这个眼法,这样在看电脑的同时还能看着孩子做做作业是否认真)。发现瑕疵后,女工们会在有瑕疵的位置上的布边缘挂一个小钩子,钩子上有标签,好让后面专门的工序去修补瑕疵。当然如果是发现了无法修补的瑕疵,那这匹布就不能出口了,只能卖给中国人了,就这还是一布难求(欧,忘了说一句上棉十七厂的产品原则上是全出口的,因为外贸公司是有多少要多少)。<br><br><br><br><br><b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66px src=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2/4299478072_f514027129_o.jpg border= 0><br><br><br><br><br><br><br><br>布匹修补车间最难忘,从织布车间出来我们带着耳鸣声走到布匹修补车间前,这个车间位于一个纺纱车间厂房的二楼。带队师傅让我们先停下,她自己先上去给上面工作的女工通知一下,因为在这个车间里工作的女工们是不穿外衣的(据说只穿Bikini)。一进入车间,我的眼镜立刻蒙了一层雾,象进了洗澡堂子,里面太热了。夏天上海的平均温度在36,37度,那个车间里至少40度以上。因为楼下是纺纱车间,为了纺纱所需的特定工艺条件纺纱车间是加温加湿的(其实就是往车间里通蒸汽),我在下面实习时虽然也觉得热但还能忍受,可热蒸汽是往上走的,而且工厂里为了节能降耗这个车间时不开窗户的,所以布匹修补车间就成了桑拿浴。洗桑拿当然是有益身心健康,令人怡情,可让你一天洗八小时桑拿你试试受得了吗?在这个环境里全脱光了还觉得热,所以女工们工作时都没法穿外衣。当然这个车间是全手工操作,不需要机器,男工人想进来也是没门的。<br><br><br><br><br><br>修补工人凭着一把小剪刀,几把绣花针,一些砂纸就能把瑕疵补得天衣无缝,几百个工人比基尼打扮(想象),安安静静的补着白布,把有瑕疵的布匹变成出口免检的拳头产品,这就是有序大生产的魅力所在。我其实不担心中国纺织业被其他国家挤垮,他们有这份耐心吗,他们有织补的手艺吗,他们有这么多高素质,心如止水的女工吗?<br><br><br><br><br>实习时最令人高兴地就是吃午餐了,就象小孩都觉得别人家的饭是最香的,我们也觉得实习工厂的饭是最香的。十七厂的食堂里的一客大排顶我们学校三个大,还特便宜,肉丝汤(每人单独点单独做的)才一两毛钱,汤里小鸡毛菜新鲜翠绿,不象我们学校食堂的汤里菜叶总是黄的。更令人高兴地是午餐有工厂买单,我们可以放开来吃,谁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爽啊,我梦里进行到这个环节的时候一定咽了不少口水,可惜现在怕胖,怕胆固醇高,就是这么诱人的午餐真放在面前也不敢吃了)。总之,上棉十七厂的食堂伙食真不错,有国营大厂体恤职工的风范,当然也是因为工厂效益不错。<br><br><br><br>可惜这一切都是回光返照了。<br><br><br><br><br>从90年代初期开始(具体说就是92年)上海开始进行产业转型,节能降耗,上海的支柱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换,纺织业也属于被淘汰的产业。一夜之间许多经济效益还非常好的企业被关闭了,机器出让了,厂房推到了,品牌消失了,工人下岗了。时至今日,上海大概已经没有留下一家棉纺厂了,一个曾经庞大,辉煌的产业从这个大都市里彻底消失了。可令人钦佩的是数百万下岗工人,包括近百万纺织女工(也就是美国的Layoff)没有靠,没有吵,没有闹,没有人上吊自焚,很顺利地转型了(不可否认上海有其特殊之处,得以消化了这么多失业工人),可还是不能不佩服上海工人的韧性和耐力,及勤劳的本性。其他城市的情况我不清楚,上海纺织女工里去商店里当售货员,去做家政保姆,钟点工,交通协管员,总之换成各行各业的都有,没有给社会造成负担,和动荡,这一点首要归功于上海产业工人勤劳的本性。说实话,从堂堂知名工厂的熟练工人立刻变成保姆去给别人家拖地擦吸油烟机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当然,也有转型转得好的,有不少先天条件好的纺织女工当了上海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的“空嫂”,是下岗工人中的幸运儿。其实纺织工人里本身就有许多能人,象毛阿敏,张行都曾是纺织工人。她(他)们先做了纺织工人并不是因为她们笨,有时只是机遇不到,或家庭的因素所限罢了。<br><br><br><br><br>和工厂的女工们近距离接触很快就结束了,1个月的工厂实习告一段落了。因为我当时真打算从事纺织事业的,对工厂里的实际生产特别感兴趣,所以比别的同学看的更认真,问的更详细,和几个带队师傅还很谈的来,那是我第一次和上海的市民阶层、草根阶层密切地工作在一块,从她们身上看到,学到的东西和从淮海路,衡山路学到,看到的不一样。那个是真正的上海?两个都是。<br><br><br><br><br>我最后一次和纺织女工近距离接触是在多年以后的出国前夕,公司夏天组织去普陀山旅游,往返都是坐船。回上海时因为其他同事都是拖家带口的所以公司尽可能安排他们住一个舱,我就一个人住另外的舱。我在自己的铺位上躺下不久就进来十来个中年上海人,女的多,男的少,一进舱就嘻嘻哈哈说话(其实是吼),互相交换在普陀山买的小吃,我一下子就直觉的知道他们是纺织工人,这种说话的声调,同事之间说话的亲密,谈话时的眼神,体态是在是太熟悉了。这一直觉慢慢地从他们之间的谈话中再次得到印证,听起来他们原来都是上海某纺织厂的工人,甚至可能从少年时代就是从同一所职业学校进入工厂工作的,而且是同一车间的同事。工厂关闭后大家各奔东西,自谋生路,这是他们的下岗五周年聚会,听起来在座的大家都还不错,但言语里也提到说谁谁谁炒股蚀光了棺材本,谁谁谁脑子坏掉了,和老公离婚跟着福建人跑了做生意去了,谁谁谁混的好自己开了公司了,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个个嗓门极大,要是旁人听了准吵的没法睡觉,要骂娘的,可我听着这噪杂的声音确象是在听海涛,停贝多芬的交响乐,一开始还能听出上海话,听懂谈话内容,后来逐渐逐渐一点都听不出是上海话了,船微微地摇着开向上海,我也摇着摇着眼神迷离起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啊摇,摇到上海滩,摇啊摇,摇到美利坚,摇啊摇,摇到宾夕法尼亚,摇啊摇,摇到费拉达菲亚… …<br><br><br><br><br><br><br><br>*: 文章全部由梦境及回忆而得,未查阅资料,文中数据不一定准确。<br>**: 文章中照片全部得自网络,只是为了配文,不一定是上海纺织企业的照片,也不一定是棉纺。<br><br><br><br><br><br>)
这两天心情很烦躁,因为马上就要回国过年了,偏偏工作又比平时更忙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总也处理不完,我开始闹失眠了。昨晚上床前喝了一罐啤酒土法催眠,总算是安然入睡,居然还做了一个梦。这人一旦迈出小青年的门槛就越来越少做梦了,因为工作,生活,情感都稳定了,秉性也沉稳了,美梦似乎失去了滋生的条件;或许也是因为人年纪渐长,忘性大了,就算是[
阅读全文]

文章有禁字,所以只能发成一个图像文件了。
#1北斗星,看看像不像一个勺?
#2北斗星
#3牛郎星,牛郎星比较好找,往天际的南边看,银河的下面,是一颗大星两边带两个小星,意思是王母娘娘带走了织女,牛*郎*挑着扁担去追赶织女,扁担里坐着一双儿女“金童”和“玉女”。
#4牛郎星
#5牛郎星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6织女星,织女星不太好找,但先找到[
阅读全文]
这是我最近从网上搜集汇总的北京,西安双城自助旅游信息汇编及注意事项,希望对近期也想前往两地旅游的达瓦利息们有帮助。
****声明:以下资料全部来自网络,未经本人亲身验证,准确度不详。帖子里的“我”也不是mw!,那是原贴主的自称。未经原贴主应允就转帖,但本着取之于网络,用之于网络的初衷希望原贴主支持,勿咎。
北京的自助游,希望可以对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