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灰色地带
时间:1966年12月---1976年
六、七十年代在极左路线影响下,许多文革前的电影被冠以(封资修大毒草)不许放映,能放的翻来覆去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反映抗美援朝《铁道卫士》《打击侵略者》《奇袭》《英雄儿女》等。各个电影制片厂一年也制作不出一两部电影故事片,更无法忍受是炒剩饭,翻拍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平原游[
阅读全文]

大操场的电影情结
时间:1966年10月---1971年8月
部队的大操场在部队孩子们的心目中就如同天安门广场一样神圣,看电影、看演出、看球赛、看训练、游戏玩耍都在大操场。所以对大操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如果晚上放电影,我们就搬着小凳子早早地来到大操场占位置,放映前的好戏就是部队彼此赛歌,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假如侦察连和警卫连较上劲,那可有意[
阅读全文]
上学
时间:1966年10月
没几天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就结束了。吃过早饭,母亲蹲下身子抚摸着我的脸细声细语地感叹:“宝宝要上学了”。我懵懵懂懂地回应着母亲。母亲拿着几天前用红布做成得小书包,在里面放了一本毛泽东的《老三篇》和一个装有铅笔橡皮尺子铁皮文具盒,拉着我的手来到部队子弟小学。
这所小学建于1955年,原名“八一子弟学校&rdqu[
阅读全文]
新家趣事
时间:1966年10月
在部队等级非常严格,什么样的职务住什么样的房子,不管家里人口多少,我们家从天津到部队,由于仓促家具全部变卖,到部队只有两个大箱子,但是一点不用担心,家具全由公家免费配发,所以每次搬家省心许多。从1966年第一次搬家到我出国三十多年中,我们家在不停地搬来搬去,随着父亲职务升迁从团搬到师里,从部队搬到地方([
阅读全文]
军营
时间:1966年10月
深夜,我们在一个小站下了车,一个年轻健壮的军人迎上来向父亲敬礼,然后将父亲手中的行李全部拿了去,父亲忙向母亲介绍是他的警卫员小张,一阵简单寒暄过后,小张领着我们坐进站台边的一辆军用中吉普,向我们的新家——军营驶去.......
夜幕中的营区非常安静,吉普车疾速行驶着,我好奇的观察着没有路灯的马路和路边一幢[
阅读全文]
文革裹挟的童年
时间:1955年5月---1966年10月
朝鲜停战后,父母亲所属的志愿军部队一直在三八线一带构筑防御工事,到了1955年的初夏,父亲、母亲给军部打的申请结婚报告通过。结婚很简单,就是给一间房把俩人被子放在一起贴个喜字就算结婚了,就这样父母亲在朝鲜这异国土地上建立了爱情小屋.......
1956年大裁军母亲转业回国到天津文化局报到,分配到天津[
阅读全文]

L叔叔
时间:1950年12月---1966年10月
L叔叔是父亲的老部下,也是和母亲同年入伍的战友及同乡,1950年成都解放,一心向往新中国向往共产党只有13岁的L叔叔瞒着家庭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母亲一道从成都千里迢迢来到甘肃张掖,在解放军三军文工团当了一名文工团员。因为他比母亲小五岁,所以母亲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处处关照。而父亲当时在文工团任指导[
阅读全文]

父母的爱情
时间:1950年---1958年
母亲已经退休在家,为了让她不感寂寞,我常常回家陪她聊天,许多次从下午一直聊到天黑下来,在这种黑暗氛围中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母亲很健谈,尤其谈到与父亲相识相爱,以及在部队的战斗生活经历,常常让她激动不已。本篇故事就是浓缩的叙述......
故事开始前以第一野战军1949年8月31日战况摘录为据,说说当时刚刚解[
阅读全文]
離奇失蹤
时间:1950年6月
父亲从西北军大毕业以后被分配刚刚由西北野战军三纵改为第一野战军二兵团的3军,而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期间为贺龙的120师彭358旅。当时120师有两个358旅,一个是张宗逊任旅长的张358旅(55年授予上将),他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二军团第4师715团和第6师的716团,是120师的头号主力,解放战争为西北野战军一纵,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
阅读全文]

军政大学
时间:1945年10月---1949年12月
父亲在随营学校虽然年龄小,但已经是老兵了,而父亲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抗战胜利以后才穿军装进入随营学校学习,父亲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政工理论。课程有马克思列宁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基础理论:【解放战争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原则】【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