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时飞虎队在桂林的前进基地岩洞指挥部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12)
前面介绍美军在桂林的情形,所贴出的照片,主要是反映美军第14航空队主力飞虎队(第23战斗机大队)在桂林临桂秧塘机场的情形(详情请参阅:桂柳会战前盟军在桂林剪影)。实际上,在1943年初,第14航空队取代了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之后,其主力23大队便由原飞虎队改编而成,该大队驻守[
阅读全文]

美国飞虎队在中国呼吁民众救援的招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11)
在来华参战的美国空军大量进入中国之后,使他们的飞行员在战时能得到救助以保护其安全,是美军要考虑的大问题之一。给他们佩戴由中国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发给他们的通行证(美国大兵称之为“BloodChit血幅”),便是一种有效方法【详见:美国飞虎队在中国使用的血幅(中国通行证)】。虽然[
阅读全文]

桂柳会战前盟军在桂林剪影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10)
在前面介绍桂柳会战中桂林剪影一文中,曾经贴出从美军资料中找到的几张反映桂柳会战期间有关桂林的照片,其所反映的,是桂柳会战中桂林的紧张和被破坏的情形(详情请参阅:1944年桂柳会战中的桂林剪影)。下面,还有几张照片,是反映1942年之后到1944年以前盟军在桂林的情形,也一并贴出来,供参考。[
阅读全文]

美国飞虎队在中国使用的血幅(中国通行证)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9)
在前面介绍杜立德敢死队轰炸日本东京后在中国降落的文章中,曾提到过中国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发给他们的通行证。正是这张通行证,使他们大多数敢死队员得到中国军民有效的救助,最终返回他们的原部队(详见:杜立德敢死队突袭东京)。这种通行证(美国大兵称之为“BloodChit血幅”)[
阅读全文]
针对《张发奎上将回忆录》的不实流言之澄清
——兼论传记作者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胡志伟《张发奎上将回忆录》中文版在香港面世近年,作为译注者,我收到不少贺信与赞许,其销量也长踞香港机场畅销书榜榜首,其台湾版因故延宕,至今仍未出版,但却在台湾引起连串风波。张上将辞世已二十九年,他不能再开口自辩,为这位百战功高的抗日名将(我见台湾[
阅读全文]
(续)
香港口述历史的现状香港常被人称为文化沙漠,文艺小说的平均销数是二百本,但是传记作品却一枝独秀。从人文背景来看,香港近百年来一直是政治流亡者的天堂,光是一九四九年起,从大陆流亡到这一块一千平方公里弹丸之地的国府党政军公教人员及其亲属就逾一百万,仅以调景岭难民营为例,一万人的社区中,鬻文为生者就有五百多人,业余写稿者逾千人[
阅读全文]
海峡两岸口述历史的今昔及其牵涉的若干道德、法律问题胡志伟两千五百年前就有口述历史近些年潮流兴口述历史,唐德刚氏说「我所做的中国口述历史就成了世界最早的中国口述历史(注1)」这是夜郎自大。且不谈销售几百万册的废帝溥仪口述、李文达整理的《我的前半生》,我们的万世师表孔老夫子向来自称「述而不作」,他的传世之作《论语》由他口述,经徒子徒孙记[
阅读全文]
张发奎评骘政坛人物品格
深中肯綮妙语如珠胡志伟潮流兴口述历史,然而口述历史出得漤了,便使人觉得都是些「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货色,多数是隐恶扬善、文过饰非的伪史。不过,口述历史也有出类拔萃的,诸如《顾维钧回忆录》、《周宏涛回忆录》以及《张发奎口述自传》。前者是元老外交官顾维钧将一生所积累的一百多箱外交文件整理而成的,周宏涛回忆[
阅读全文]
《张发奎上将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传记文学的奇葩口述历史之极品——胡志伟英国着名学者约翰逊博士曾反驳那些主张历史事件在参与者尚健在时写不出客观历史的说法,他说:「所有的历史最初都是以口述的形式存在的,只要访问立场不同的当事人,与官方资料作对比,就能找出事实的真相。」现实的例子是,中共官方的政协文史资料,刊登了原国军二方面军参[
阅读全文]
江氏之父是胡兰成助手胡志伟《磙磙红尘》是为汉奸翻案的始作俑者那天的招待场是在上午,我出场时好像吃鸡汤麵误食了一只苍蝇,愤懑之情郁结在胸中不吐不快,下午便伏案疾书投书港台各报刊,诸如:明报月刊九一年一月号〈《磙磙红尘》与胡兰成〉、当代周刊一月十九日〈从《磙磙红尘》获奖看台湾媚日风气浓郁〉、开放月刊九○年十二月〈磙磙红尘盖不住历史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