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解构西方话语霸权
作者:刘涛:2008-06-2420:22:28
刘涛来稿/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盘西化的思潮和九十年代民族主义思潮后,以2008年为坐标,中国进入了一个既不反西方、也不盲目崇拜西方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以中国的主体化为标志,按照我们自身的社会规律和演进速度进行改革。
西藏骚乱事件发生后,由于在话语权上的不对等关系,西方媒体迅速建构[
阅读全文]
国际金融战探密
第一章、全球化的阴谋
1、全球化思想的始作俑者——罗素
伯特兰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和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凯恩斯、伦敦金融城的主宰者罗斯柴尔德等人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秘密组织“使徒会”的成员。
罗素认为,科学和技术的无限进步造成了对于人类[
阅读全文]
经典案例分析:津巴布韦最近津巴布韦成为西方自由民主反独裁的靶子,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津巴布韦这个经典案例。(1)津巴布韦历史:
第一:白人殖民:
1888年:英国帝国主义者罗德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领土内的采矿权。
1889年:英属南非公司(BritishSouthAfricaCompany)取得领土权。
1895年: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德西亚」。罗德西亚在1911年时分开成为北罗德西[
阅读全文]
“钢”与“铁”的碰撞交锋-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纪实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并与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谈判。经过一年多22轮风风雨雨的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并于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热情笑迎“对手”
1982年9月22日,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北京迎来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接着,便拉开了邓小平[
阅读全文]
采访柯利达爵士:历史验证了他的真诚和中肯
1996年6月,笔者再度来到此前曾学习和工作过长达8年之久的英国。此后,无论在使馆举行的多种活动,还是在有关中英关系,特别是涉及香港问题的研讨会上,笔者曾多次与柯利达爵士谋面。当时已年余七旬的柯利达爵士给笔者的印象依然是精神矍铄、谈吐儒雅,见面总是那么彬彬有礼,一派职业外交家的风度。餐桌上的采访柯[
阅读全文]
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前后后
1982年9月24日,“钢汉子”与“铁娘子”相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要决定香港的前途。
“铁娘子”是远道而来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挟英、阿之战胜利的余威而来。就在几个月前,英军凭着船坚炮利,渡洋远征,力胜阿根廷军队,从阿军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钢汉子”是78岁的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他,因[
阅读全文]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而把这个问题留到几十年后解决?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和美国的封锁,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维持香港现状,避免公开冲突,有利于安定人心[
阅读全文]
邓小平与《中英联合声明》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途程中,《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向世人宣告,香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的百年屈辱史结束,一个崭新的香港将随着祖国的脚步一起迈向2l世纪。 在联合声明的谈判和签署过程中,邓小平以他那伟大战略家的气魄,集中全党的智慧,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阻力,战胜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为《中英联[
阅读全文]
止损为何如此重要?
很多投资者都明白打仗要注意纪律、炒股要注意止损的道理,话说起来很简单,为什么做起来却如此艰难呢?为什么大多数人口口声声要止损,真的要做起来却是死扛,总想找理由和借口结果导致一套再套呢?为什么止损之难,难于上青天呢?止损之难是由人性的弱点决定的,因为人性的弱点就是拒绝承认错误,需要止损意味着你做错了,你必须勇敢的[
阅读全文]
暴富的炒盘手
2000年的“首届中国股民精英群体报告及交流会”上,“北京操盘手”李克华与号称“中国散户第一人”的杨怀定(杨百万)、人称“三湘股神”的邱力原等其他5位“股民精英”一起,并排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6个人当中,李克华的年龄最小,仅31岁,股龄也最短,只有3年。李克华的成名要感谢互联网的存在。正是由于他在一些财经网站上对股市发表的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