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为海派文化喝彩今年春节,刚从北京《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上获得电影艺术家称号的祝希娟老师(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琼花饰演者、中国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得主)和其夫君侯老师一起在我家品茗。在谈到中国电影百年史的时候我们的思绪都飞到了上海。上海,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和发祥地!中国的第一部默片和第一部有声片均在上海诞生。在日寇侵占上海,上海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为什么我爱上海人?我在前面的《我爱北京人还是上海人》一文中说过:我爱北京人,我爱上海人。有朋友问我:在你的系列文章里,列举了上海人那么多臭毛病,为什么你还那么喜欢上海人?是的,现在人们一说到上海人,就是一种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爱恨交加的感觉。但是你如果把历史翻回到六十年代,那可是辉煌的一页。六十年代的上海人,在全国人民中间是有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我可能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坎坷,比别人更多的磨难,然而促使我从逆境中崛起的是那人世间最弥足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我的同龄人中,我可能承受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比别人更多的不幸,然而促使我从低谷中奋起的还是那人世间最弥足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生活是公正和公平的,我在比别人失去更多的同时,也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亲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禅心缘生自在观   ——书画家顾逸掠影猴年春节,应友人所邀,游洛杉矶西来寺,在抄经堂里读得一幅星云大师书写的三个大字:观自在。佛家禅语奥妙无穷,风月无边,别看这区区三字,足可令我等凡夫俗子感悟一辈子。借此三字入题作文,意在从书画家顾逸先生这本“书”里品悟出点什么。
猴年岁尾,我走访了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所邀正在西山作画的著名书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我爱北京人还是爱上海人?有关北京人和上海人的话题到此暂时告一段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活生生的、有灵有肉、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如同他们有最突出的优点和亮点一样,也有着显见的缺点和疵点。但是这无损于他们真善美的本质,更何况只有这些优点和缺点的碰撞、长处和短处的互补,才能组成这色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要给“痞子”和“痞气”下个确切的定义似乎很难。这是一种难以言传但能明显感觉得到的人和“气质”,实实在在地晃荡和弥漫在皇城根下。经典的形象是:两手揣在裤兜里,趿着一双懒汉鞋,一副还没睡醒的样子,沿着胡同溜达,遇见熟人,把头往上一杨:哥们儿早啊,吃了么?没吃,家去吃(北京人和外地人在点头示意上有明显的区别,外地人是头往下点,北京人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北京人的贫和上海人的俗(续)上海人不会像北京人那样耍贫嘴,但会“嘎三五”(音译)。几个男人或者几个女人凑在一起,也能唱台大戏。但是如果仔细地品味,就会发现,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陈谷子烂芝麻。如果说北京人的贫当中蕴含着一股痞气,那么上海人的嘎三五当中则透发出一股俗气。在外地人的眼里,上海人的俗气突出地表现在穿着睡裤、趿了拖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北京人的贫和上海人的俗(1)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对中国各省市人的性格特点作了描绘,其中对北京人和上海人做了这样的描绘:北京人自豪于生在天子脚下,皇城根边,北京天地大气,人却小气;拘谨保守,墨守成规;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贫嘴薄舌,胡侃神侃;待人实诚,少虚伪,不排外。上海人聪明加精明;爱沾便宜,斤斤计较;虚荣,俗气,好面子;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北京人的显摆和上海人的张扬国人之中,最能侃的要数北京人,而北京人当中最能侃的数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要不怎么叫侃爷?人说老北京人能显摆,这种显摆全体现在侃上。确实,老北京人能把北京的历史侃得头头是道,能把东来顺、同仁堂、六必居、鸿宾楼、天福号的来龙去脉叙述得一清二楚,能把皇城根下每条胡同名字的典故说得明明白白。别管其中有多少添加或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出现了一篇给上海人画像的文章,其中两句话成为经典并流传全国:上海人聪明但不高明,精明但不英明。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还依稀记得文章的大意。上海人聪明,表现在对新生事物的理解、认同、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由此能引领时尚。上海人的聪明表现在心灵手巧。在那针头线脑都要凭票供应的岁月,上海人和全国人民一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