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为海派文化喝彩(京海杂坛之十四)

(2006-07-17 16:35:02) 下一个

          为海派文化喝彩

        今年春节,刚从北京《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上获得电影艺术家称号的祝希娟老师(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琼花饰演者、中国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得主)和其夫君侯老师一起在我家品茗。在谈到中国电影百年史的时候我们的思绪都飞到了上海。

        上海,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和发祥地!

        中国的第一部默片和第一部有声片均在上海诞生。

        在日寇侵占上海,上海沦为孤岛时,一批爱国的电影工作者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如《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和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涌现出赵丹、周璇、白杨、上官云珠、金焰、秦怡、张瑞芳、王丹凤、孙道临、顾而已、魏鹤龄等一批优秀的演员。

        建国以后,又拍摄出更多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新事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优秀影片。摄于 1959 年的《红色娘子军》就是其中的一部,它整整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五岳”。上影厂的影片不仅誉满华夏,而且名扬海外。八十年代末,我在莫斯科新阿尔巴特大街的书店里买到一本苏联编撰的、权威的《世界电影大百科辞典》,在《中国电影》条目里,列举了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 30 多部优秀影片,其中多数影片出自上海!本世纪初,我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莫斯科中间地带》时,副导演列娜在拍摄间歇和我谈到中国电影时,她还清楚地记得中苏合拍的影片《风从东方来》。

        在上海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文学泰斗巴金,以及无数的文人墨客。

        造就了吴昌硕、王个移、王福庵等海派书画篆刻艺术的先驱。

        孕育了丰子恺、张乐平、程十发、高式雄、沙孟海、应野萍、沈尹墨等一代书画大家。

        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使京剧在上海大放异彩,并把它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上海催生了沪剧之花和滑稽戏,并使越剧发扬光大。

        上海首先培养了建国以后的第一批工人作家,我认识的就有胡万春、赵国华。

        改革开放以后,海派文化不仅风靡神州,而且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走向世界,传播海外。今天活跃在《文学城》里的上海写手们,有哪个没有受过海派文化的熏陶?

        所以,我的上海兄弟姐妹,为我们的海派文化自豪、骄傲、喝彩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叶韩 回复 悄悄话 喜欢海派的弄堂,也喜欢的京派的胡同。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还是莲花妹妹有人情味,看到上海人的好。其实人都有共性,只是表达方式不用而已。就拿耍虚伪来说,有些上海人做事表面上周周到到,好像都是为你好,可背地里坏话说尽,捧着肚子看人笑话。北京人的虚伪是表现在他们那股热乎劲上,心里恨不得你快走,一边把门打开送客,一边嘴里不停地客气:“你怎么连饭都不吃就走啊,这不是太让人过意不去了。”客人都出门进出租车了,嘴里还在嚷嚷“真要走啊,那至少得让我送送你吧”。

当然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多数。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希望人家是好人,首先自己要做个好人。其实多了解一些地区文化对我们和人打交道大有帮助。知己知彼,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把自己当根葱,什么时候人家把你当根草,还是晒黄了的、烤焦的。
海上无名 回复 悄悄话 为上海人喝彩,支持一下。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莲花你好,谢谢你的支持。上海人还是很可爱的哟。
清静莲花 回复 悄悄话 呵呵,阁老,我原来对上海人还有成见,但在这网上遇到的上海人可个个都很好,还都有才气,小气、下做的还没见过。再加上您这些文章,我现在见到上海人都觉着亲。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逸尘子朋友,欢迎光临。我说的都是过去,没错。可是我们很多人已经把过去淡忘了。说说过去,本意是温故而知新,以便更好地看现在并展望将来。也能使人更好地认识上海和上海人。今天的风流人物肯定要写,放在后面。
逸尘子 回复 悄悄话 阁老,说的都是过去的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