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外孙哭着要求延迟满足

(2019-06-02 20:28:54) 下一个

        外孙哭着要求延迟满足?
  听女儿说,在外面带两个孩子玩的时候,买了一个冰淇淋,讲好了,两个孩子每人轮流吃一勺子。外孙女很实惠,每一勺,她都津津有味地享用。而哥哥则不同意这个规则,始终哭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的一根。结果哭了很长时间,妹妹吃了很多勺了,他还一口都没有吃呢。女儿说:“搞不清楚,他明明知道哭也不会给他买,他为什么还只是哭而不吃?”
    这使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沃尔特 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做的延迟满足的实验以及后续研究。
   延迟满足是指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利益而放弃即时满足的能力,核心也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延迟满足能力侧重培养孩子克服当前困难和抗拒即时利益诱惑、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据说,延迟满足能力较弱的孩子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如边做作业边玩,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遇到挫折心烦意乱、退缩不前、不知所措,易为眼前利益放弃长远目标等等。而后续研究甚至把孩子的一生和这一次实验挂上了钩。
    如果从延迟满足的角度,我倒认为女儿不必为外孙的哭闹而烦恼,哥哥和妹妹的表现各有千秋,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妹妹因为小,对食物的生理需求更直接更急迫,看到冰淇淋就想马上吃到嘴里。而哥哥相对大了一点,对食物的需求还掺杂着其他更多的权利要求:不愿意和小不点“Baby”你一勺我一勺地吃冰淇淋,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独自享用的冰淇淋,为了争取到自己这个更远的既定目标,不惜放弃暂时的享用,先争取自己的较大目标再说。他这算不算主动延迟自己的满足呢?尽管他爸妈跟他讲过多次,如果哭,什么也没有。但面对自己更有诱惑力的较大目标,他不惜暂时放弃眼前的苟且,想想诱人的目标很可能无法实现,他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伤心地大哭起来。当然,遗憾的是抗争到最后他也没有得到自己独享的冰淇淋,只好吃那个和妹妹共享的冰淇淋。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比如在长周末的第二天,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哥哥向妈妈提出回到家就看电视的要求,他妈妈告诉他不行,他问为什么?妈妈说因为前两天看的电视太多了。哥哥一听马上大哭起来,嘴里唠叨着要看电视。妹妹虽然小,也开始喜欢看电视了。常常是哥哥争取到看电视,欢呼着“TV”跑向沙发一跃而起坐到沙发上等待爸爸妈妈开电视,妹妹也模仿哥哥欢呼着“V”跑向沙发爬到沙发上坐到哥哥身旁等待爸爸妈妈开电视。现在,哥哥因为妈妈不答应回家看电视大哭,妹妹也被传染得念叨着“TV”大哭不止,现在她已经会讲“TV”了。想想两个小孩在回家的车里因为看不上电视哇哇大哭,又不禁感到好笑。到家门口了,妹妹已经平息了,愿意让妈妈抱下车,哥哥仍然哭着不愿下车,妈妈又去劝导半天,哥哥才勉强止住哭下了车。当然,电视仍然没有开,以妈妈带他们玩玩具读书代替看电视。
    真心希望能以一次吃糖果预测孩子终身成就。那外孙经常这样放弃眼前蝇头小利闹着要求更高更多更好的大目标将来肯定有出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