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在美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个人资料
AprilM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微信太强大了

(2014-09-27 21:08:46) 下一个
           开始玩微信还不到一年。随着每天叮叮咚咚的来信提示,附近的朋友不用见面也能聊一些话题。一个群里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想说两句就搭茬,不想说话就不理,反正没人在乎你是否参与。年初被拉进了大学同学的圈子,新鲜热闹了一阵子,这会儿虽然平静了不少,但时不时冒出来的怀旧话题和那发黄的老照片还是一次次地引出了潜水的同学。群里一阵热闹一阵冷清,再加上底下的私聊,封存的往事变得鲜活起来,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当年的青春足迹变得异常清晰。
 
            最近因同学牵线,又牵出了我的另一个朋友圈,一个我早已忘记的小集体。在大学时曾加入校广播台,每星期定期值班播音直到毕业前夕。台里的播音员大都是北京来的,就因为普通话相对标准。当然也有几个不错的武汉人或外地人。他们大都有过播音的训练,比起我们北京的质量还要好。当时除了两三个校工作人员以外,上到台长,下到播音员和编辑都是由我们学生担任。国内的集体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尤其是年轻的集体,那就是很多工作以外的活动是少不了的。除了举办朗诵比赛,表演以外,我们还一起出去旅游,晚上一起找地方看电视。那时学校里找个电视看并不容易,当年热播的一些国外电视剧都是这么辛苦而又不连贯地看到的。
 
            被拉到群里以后接到一个又一个的问候,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真令人感动。随即看到整个广播台的台谱,每个人的近照,只要是找到的人员。还没找到的就放一张从老照片截下来的头像。后面还有各位台友贡献的老照片,两头一对照,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就对上号了。就算是不认识的,比如小好几届的,也都热情地以师兄师姐相称。只要是曾经加入过同一个集体,就是缘分!
 
            有时大家都闲,就一起回忆往事。大学里女生宿舍楼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当年那些校内名人的花边新闻,谁谁得神经病了,谁谁在学校就病故了,谁谁因犯错被赶出学校了,等等。足可以写一本纪实小说了。夏天宿舍楼里卖雪糕的大妈一声武汉腔的“雪。。。糕!”叫卖声曾是我们最盼望听到的美妙音乐。一旦听到这个声音,我们就会抓着事先准备好的钱,快速冲到走廊,生怕买不到遗憾。
 
            冬天宿舍楼门口的馄饨摊永远是一个温暖的期盼。武汉的冬天阴冷潮湿,而因为地处南方,室内没有暖气。每天晚上在冰冷的教室里上完晚自习以后又冷又饿,就盼着到家门口的时候能吃上一碗滚烫的馄饨。一碗馄饨再简单不过,一点葱花,一小撮冬菜,一点酱油和几滴油,一大勺开水,却是实打实的雪中送炭。其他时间楼下也不时有卖小零食的,但都是可有可无了。
 
            进校的第二年就开始由当地的大妈们组织到我们宿舍楼收被子,洗被子。早上挑着扁担收去的被子到了傍晚就洗干净送回来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周末抱着被子坐公车从武昌跑到汉口的亲戚家里洗被子了。就为了回忆洗被子需要多少天我们在群里还起了争议。有人记得要两天时间,有人推理说那晚上盖什么?最后一致同意是当天洗当天送回。
 
            最近快到十一了,各地的广播台台友们都在组织聚会。现在已经计划并确定了四个聚会。美国波士顿一个,北京一个,武汉一个,日本一个。看着群里几个热闹的雅聚委员会在那里筹划和讨论细节,我真希望每一个都能参加。怎奈离得太远,一个都去不了。只好遥祝他们聚会成功愉快。
 
            微信太强大了!它把我们这些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常年隐居客都挖出来了。一个不留神就被加进好几个群里,随后email, 电话等其他联系方式随机使用,不怕你再消失。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在用微信,如果你不存在于几个群里,我敢说你比微信还强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民之子' 的评论 : 多谢来访和赞美。
平民之子 回复 悄悄话 春梅姐好文笔!好幽默!好想象!好年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