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共识共享

分享在美国读书,工作,生活,育儿的经验与感受。
正文

读“弟子规”记

(2012-11-12 22:23:04) 下一个

那还是大女儿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来美国看我们。我请他们带了些儿童读物来。除了我列出的书目以外,他们还买来了“弟子规”和“三字经”之类的书。“三字经”我好像听过,“弟子规”?不知道。随手翻翻,多是之乎者也。爸爸可能看出了我疑惑的样子,他说现在小学生都把“弟子规”当课外读物。是吗?我的疑惑更大了。但由于忙于它事,这本“弟子规”就直接上了书架。

过了许久,我在变着花样找书引导大女儿读中文时,又碰到了“弟子规”。读读看吧。女儿依在我身旁,我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正要读注解,回头看女儿,她两眼发直,呆呆地看着远方。她听不进去。我示意让她去玩别的,然后自己读注解,不觉一怔。接着读,“泛爱众,次谨信。有余力,则学问”。再看注解,浑身触电般振惊。短短几行字,说的不是人生准则吗?紧接着往下读。记得好像女儿要我为她干什么,但我没有功夫理她。一口气读完,我的脑袋便成了蜂窝。许多问题像蜜蜂一样嗡嗡地叫着要答案。我上小学的时候怎么没有“弟子规”作课外读物?不说小学,就是中学,大学也没有啊?还有什么如此好的东西我不知道呢?再回头想想那么多年为考试读书,读死书,死读书,最后读书死了。连这么精化的东西都没听说过。

后来有空的时候自己又读了几遍“弟子规”,每次都有新收获。

前几天带两个女儿到一个较远的地方游玩,累了便去就近的图书馆歇脚。我的两个女儿随我,以看书消除疲劳。进了图书馆,首先去世界语言角落,那里存放中文书。小女儿看见她熟悉的“石头小猪”一书,不禁大叫。大女儿喝斥她安静的同时,也随手拿下来 “小熊维尼”中文版,她可喜欢该书里的插图。我又给她们放了几本她们喜欢的书,两个女儿安静了。我看始一本一本地查看,深怕漏了一本。心里高兴,这个图书馆里比我们家附近的图书馆有更多的中文书。我右手抱了一大摞,左手还在翻找。一本薄薄的大页书从我手尖划过,定睛一看,书名是“弟子规”(规是繁体),紧跟着写着 Standards for Students”。该英文翻译又让我吃了一惊。当我的大女儿问我弟子规到底是什么意思时,她在期待我给她英文翻译以便她理解。我只好直译成“Rules for Kids”。她听后说,“I don’t need any rules.”现在看到这翻译,真是自惭形秽。再往下看,“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其下行是“Instructions on Virtue from the Chinese Heritage”。翻开看内容,中文是繁体字的弟子规,每一节(四句)对应着英文翻译。英文简单易懂,但很贴切。每页都配有精美的插图。

在大女儿刚看完“小熊维尼”一书的插图时,我递给她我新发现的汉英对照“弟子规”。她看一眼书名,马上接过去。我知道她看的是英文。我眼看着她一页一页的读完。她翻过书来读第二遍之前说,“Mom, this is good stuff. Why didn’t they give me a copy at school?”接着她又开始读了。我想女儿的意思是她也是一名“student”了,为什么没有一本“Standards for Students”。我轻轻地说,“所以妈妈一直在给你找啊。”“我们一定要借上这本书!”她仰头很激动地告诉我。“好啊。每个学生都要清楚学生规则,我们要好好地读它。”我顺水推舟。“我最好在还之前记住它们。” 女儿显得很有雄心。“那是个好主意。”我给她加油。读完第二遍,大女儿又粗略的翻看了几遍插图。

那天晚上,我给两个女儿读了一遍借来的“弟子规”。小女儿喜欢听押韵上口的东西,她听得还认真。大女儿看我读完一节后(我读的时候用手指点每个字),赶紧凑过身来读英文翻译。

第二天吃晚饭时,小女儿指着我做的西葫芦说不好吃。大女儿立刻说,“Do not fuss and complain about tastes when you are given something to eat.”即“对饮食,勿捡择”。

现在,我们母女们每天晚上读一遍借来的弟子规。该书还配有CD,我们在车里也可以放听。我的小女儿可以背诵出前两章,听起来很可爱。大女儿不时地给妹妹指手划脚,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用的全是弟子规里的英文翻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