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5章,小试牛刀

(2009-12-08 14:23:36) 下一个
  天气多变,第二天,下起小雨来,我又到了复印部。
  复印部的ML(她名字的两个字母大写,请看官千万别想歪了)小妹妹,她给我带了初学的蔑和成品蔑,还有分丝刀,勾针,押铁等工具,她想得很周到,还给我带来了一张龙的样本图。
  初试的蔑较粗,是6丝的,编起来也快。她告诉我起头在一个角开始,先把黑色的经蔑均匀分布地排列,纬蔑是从哪一根开始,中间的间隔为7根蔑,挑星点是有规律的左三右四。当编织到图案时就按照图案开始挑花,直至一直完成。一条龙看似不大的面积我足足编了一天的时间,但效果看起来还算满意。说白了,和我以前小时候在家编织芦席没有两样,只不过是编法不一样。 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从开始编织时星点编下去一直是不能错的,只要错一个下一个就套不起来了,只要注意这一点,就能一环套一环地完成。大的图案也是一样,只不过是要精细一些,丝越细编的难度就大。
  那张同学聚会的图案长是40cm,宽是30cm,为了不妨碍她复印部的工作,我就在旅馆进行编织,有不懂的就打电话问她,她一一给我作答。没有想到一个刚认识的人这么热心,到处都有好人啊,说老实话,我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尽管速度很慢,但效果看上去还不错,根本不像初学者的手艺,看似不大的一张图我花了5天时间才完成,当我把编好的拿到复印部给她看时,她简直不敢相信是我独立完成的。
  “你以前肯定编织过。”
  “真的没有,我是在竹艺城仔细留意过她们的编织。”
  “真的很不错,你还想学吗?”
  “你这样帮助我,我也不对你说假话,我自己回去想办个厂。”
  这个想法是我来四川后才产生的,我想,我们那里如果没有这种竹子,可以从这里直接进口成品蔑,回去再带几个人学习编织,这种工艺品在四川、云南、广西、浙江既然能很好卖,南京是大城市,也许不会差到哪里去。
  “你们那里有吗?”她继续问我。
  “没有的,我想试试看,反正学会了也不吃亏。到时还需要你帮助我。”
  我把我的想法又告诉了她,出门在外,虽然对方是一个小姑娘,但她懂,也知道许多情况,我想我如果在南京做的好,给她适当赚一点钱也无所谓,学艺术也必须和经济挂钩的,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好在这和画画写字不一样,毕竟是工艺品,如果细心去学和做我想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到时你给我制图,竹艺城的有些我弄不到的样稿你也帮我制作出来。”
  “那没有问题,我这里有现成的条件。”
  “我可能最近要回南京,回去后我一定和你联系。”
  我给了她蔑钱,她很客气地说不要那么多,我想没有她我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呢,这是应该的。
  青神是个小地方,编好的画要到40公里以外的眉山去裱。当天下午她竟然提出来好事做到底,要亲自带我去,那里她有个亲戚就是裱画的,我感恩不尽。
  后来我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今年21岁,已经有男朋友了,明年准备结婚。她对我这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这么热情,我开始还有些顾虑,那次过去,我穿着各方面都不算阔气,甚至说简直像个农民,但事实我错了,她的确是出于热心相助,毫无目的。
  到了眉山,在裱画之间的空余时间,她带我参观了苏东坡的故居,又使我大开了眼界。
  书院里有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载酒堂曾是苏东坡父子起居和读书的场所。现在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览着许多苏东坡的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
  侧边的一个展厅,另外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等文化名人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在大殿正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ML似乎对这里的一切很熟悉,这里的门票就8元也很便宜,传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此谪居三年。由于苏东坡对本地文化的影响,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喜爱吟诗作对,这里因而也有“诗对之乡”的美誉。以前我单知道大文豪在我们常州住过,那里也有很多关于他的佳话。
  参观完了一切,我拿到了裱好的画,时间已经是吃晚饭的时候,我带ML姑娘在东坡大院边的一个古色古香的饭店吃了晚餐后返回了青神。
  晚上回到旅社,我考虑着一切,这次来的收获不小,的确让我意外。我想如果把这门艺术在南京发展,心里也没有底,人们对它还是不了解,如果要打开市场还得有个过程,因此我决定明天去竹艺城先带几幅画回去,看看能不能销售。但带来的钱是不够买画的,于是我想到了好朋友爱国,拨通了他的电话...........

第一次带来的老虎《王者风采》


第一次带来的《寿天百禄》


第一次带来的《仙鹤延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