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28章,青神的印象

(2009-12-08 13:07:48) 下一个
  终于到了青神。第一印象很好,虽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但犹如到了家乡,倍感亲切,只有从人们的说话中感觉到我在外地。中国之大,我曾经一闪念想过,离家乡这么远,这里人说的话是不是还听得懂呢?
  天色已晚,几家杂货铺的灯火通明,街上行人稀少,一些带篷子的三轮车来回穿梭,我走在一条不是很宽的大街上,仿佛身在我们江南的某个乡镇。
  第一件事,先得找个住处,走了大约200米,来到一个大转盘,不知道是否是青神的城中心,没有高楼,没有装潢豪华的商厦。我心里还在寻思着,找个什么样的住处。这次来,的确是囊中羞涩,宾馆之类的就不去想了,只要有个安身之处就行。我没有在最热闹的地方去找,按我的思维方式,越热闹的地方越贵。
  我两眼只是在注意着挂有旅馆牌子的店铺。来到南面的一条小巷,又走了100多米的样子,终于看到一家门前的灯箱上有醒目的“旅社”二字,于是我走了进去,问:
  “有住宿吗?”
  坐在柜台里的是一个50多岁的妇女,她看了我一眼,说:
  “有的。”
  “住一夜多少钱?”
  我关注的是价格,想在南京一般的旅馆最少也得百儿八十,有些县城的价格甚至比南京还要贵,先问价格是我的一贯做法。
  “三十元。”那妇人回答。
  “多少?”
  不会听错吧?我心想三十元的旅馆只是在90年代才有的,不会是故意说少一点宰我吧?虽然近年来没有出过远门,但宰人的事常有报道。我不放心还是问了一遍:
  “是三十元吗?”
  我说的话那老妇人也不大听懂,于是我掏出三张十元的钞票示范。
  “是的。”她点了点头。
  我此时想,要她先带我看一下房间,哪怕是几十元,没法住人还是不行的。尽管寒酸,休息也是一件大事。她按我的要求带我上了楼,打开其中一个房间的门。条件一般,是家庭型的,房间里有电视、凳子之类,床上还算整洁。
  “可以,去登记吧。”我说了一声,随后跟她去了楼下登记。
  她叫我出示身份证,很仔细地看了又看,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她的眼光又像对待一个逃犯一样审视着我。非常是谨慎的样子。如果在城里,流动人多,只要有证件,很快就会办完手续的。我一一作答,她又在电脑前弄着什么,似乎不是很内行,一个地名登记了半天,甚至还有一个字打不出来。我想,这地方设施简单,登记却一点也不马虎。
  “你放心,身份证不会是假的。”我说。
  “不行,公安局规定要这样做。”
  随后她又对我说,等她女儿过来,将我的地址填好后,身份证才能还给我。我想反正住在这里了,也没有关系。
  住下后,我才觉得肚子有些饿了,飞机上那点吃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填饱我的肚子。于是我出门先看看附近的情况再说。
  这里的气候明显潮湿,连街道两旁的树,也在树杆中间长出一缕缕细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很多店铺还在营业着,有的店主端个凳子或躺椅在自家的门口休息。我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不是享受美味的时候,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我走进一家不大而人比较多的餐馆,这里的菜每一样都放着红红的辣椒或辣椒油,幸亏我吃辣还是说得过去,菜很便宜,吃的还算舒服。
  “这里有个竹艺城在哪条街?”我问邻座正在吃饭的一位年轻人。
  “竹艺城不在这里,但不是太远。”那年轻人也对我说的普通话,很是热情。
  “谢谢。”
  “明天你可以坐一辆小三轮,花5块钱搞定。”他喝了一口酒又说:“你是来参观的吗?”
  “是的,我从南京来。”
  我心里终于踏实了,说明有竹艺城存在了。吃过饭付了款,谢了那位年轻人,我在大街上简单转了一圈,大多是卖鞋子日常用品之类,没有看到一件竹编品。心里嘀咕着,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按我的经验,一般一件知名的产品肯定在地方形成一个气候,而在青神这么大街区一件也没有看到,只有等到明天到竹艺城一切才能知道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