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天

It's just another day in life.
正文

有意思的讨论,科学是什么前提?

(2008-08-05 03:31:11) 下一个

回答: 与又一天朋友讨论,科学是什么前提?icll2008-06-10 03:39:02

很高兴不必顾忌宗教的来讨论。
我认为你说的关于意识或认知以及对认知的认知以及对认知的认知的认知依此类推的说法基本同意(保守一点,想说完全来着:)
其实类似的套接可以引申到宇宙/物质世界上,有意思但没意义。
不同于你所认为的科学的任务,其实我一直强调一点,知识的作用或实际意义,一个是解释,一个是预测,而且预测更重要---如果可以预测,解释部分都可以不要。如果你就是好奇想知道,我也没话说,当然好奇的人有很多。不仅人类,所有一定智慧能力的生物,其发现和积累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预测。关于这一点,你能接受么?---BTW,很多宗教都可以对万事给出完美解释,可惜的是预测能力不足,如果不是完全没有的话。
所以检验一项科学的claim,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预测能力,并检验之。相对论的广泛接受与引力对空间的弯曲预测被证实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你只要知道按键与屏幕上字符的必然(not 100%, but nearly)联系就可以了,你完全不关心对于这种联系的解释,对么?如果神学家能准确预测地震,那些现在的那些科学家都会失业的,即使行政要与宗教脱离。
说到了预测,那么假设一个不受预测影响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就是前提了,真假不论。(how?) 一如你所言,这是无法由科学手段来证明的,所以必须归于信仰类别。你接受这个推论么?

然后来谈一谈我对意识和认知的看法。意识的物质基础不去说它,就是其本身而言,我倾向于认为是类似于测不准的,随机的。大尺度的预测可能比较准,越小尺度越不准。比如对一个行为,群体判断可以预测,99%认为是对的,可具体到某一个人,完全可能认为是错的。所以类似matrix的架构,由于存在随机变量,即使穷尽所有理论上的计算力,也不能在长时间完全控制所有的独立意识。那样的架构必然崩塌。一个引申就是,思维的复制是不可能的---穷尽所有理论上的精度和储存量,你就是不能复制一个随机体。你能复制一个电子使它与原版同步运动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