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10-15 08:22:21)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赞公子荆之谦仁。朱熹解成,循序渐进,或知足常乐。“虽不中,不远矣”。 如果,撇开前头的“子谓”,隐其出处,只说卫公子荆,如此如此。从字面理解,就有“苟合”还不够“合”;“苟完”还不够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4 05:07:20)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过去的辉煌,对于今人来说,一如老人讲,“我当年如何如何?”除了虚荣心得到一点满足之外,别无意义。“逝者如斯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3 07:16:24)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若说自己,“他身正,我不令而行;他身不正,虽令我也不从。”这是孔子自己的选择,旁人觉得好不好,都没关系。若就为政者普遍言之,如后儒所解,“言上之人,其身若正,不在教令,民自观化而行之。其身若不正,虽教令滋章,民亦不从也。”那么这是不对的,至少不完全对。孔子明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2 11:46:07)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在鲁为大司寇,摄相事,堕三都而事不成,是不达也;游于列国,大国不用,小国不去;遭桓司马,去卫灵公,困于陈蔡之间,是“不对”也。“诵诗三百,虽多,亦奚以为?”孔子当自问也。 卫鞅说秦孝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秦孝公曰:“久远,吾不能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1 06:37:43)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教高端礼乐,樊迟问低级农圃,孔子当然很不高兴,所以连说两个不如,其实心里早准备好了“上好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0 06:15:55)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09 04:46:47)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孔子谈政如赵括谈兵。“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说得好,然如何行之,没下文了。是以仲弓问,“焉知......?”孔子答“举尔所知。”显然是说,“推荐我!” 下一节,说“正名”,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08 05:18:14)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从此后受术者只知道吃草干活,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连杀都不用捆。”——王小波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07 05:23:10)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的思想倾向实用主义,如“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正名,等等主张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恢复礼乐。 曾子则走向理想主义,把不食人间烟火当高雅。若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为交友标准的话,则子路是俗人;子贡是小人。 孔子知曾参脱离实际,所以不大看重他。后儒说道统传承,孔子传曾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06 06:25:20)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忠告也!然,有人为知己死;有人为友两肋插刀;也有一丘之貉;一条线上的蚂蚱;这些都算是友。 “人生得一知己”,幸甚; “一个都不原谅!”何必!?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