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11-24 05:29:37)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明赞公叔,暗叹自己。“我怎么就没有遇到这样的伯乐呢?” 在知文明礼方面,孔子之学,过矣,过犹不及!由于他过分推崇仁、德、礼、学,脑子里形成一种逻辑,有德有学就等于有本事,谁不用我是谁的损失。实际上,像孔子这样的高人中的高人,能当教主,但不适合实际工作。比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11-23 06:22:09)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前面子路之问是反问,含诘意。孔子以“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说之,但毕竟还是言“兵”说“霸”。故子贡再进一步问的时候,孔子马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1-22 05:48:53)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觉得管仲的行为与孔子所讲的大道理不和,故问之。管仲有污点,孔子不能说他仁;但他的功绩明摆着,没法否认。孔子当然知道,“不以兵车”,实际上是以兵车为威慑,谁敢不来,就收拾谁。所以勉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1-21 05:58:13)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朱熹顺竿爬解曰:“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 若说齐桓晋文“以力假仁”,那么,“成事不说,遂事不谏。”便是虚仁伪善。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历史事实无可否认,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1-20 06:32:56)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藏武仲用智,没玩好;孔子说他,“作不顺而施不恕也。” 孔子脚正不怕鞋歪,自以为“帅之以正”别人就不敢不正,礼堕三都,差点没酿成内战。结果他也跟藏武仲一样灰溜溜离开鲁国。 原则上政正也,但矫枉过正也不行。孔子的德政思想是人类长远的终极目标,他误在望远不看近,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1-19 06:31:45)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问其过实,答之过誉,故孔子叹讽“真这样吗?”——“吹牛,也不看看我是谁!” 然而,最可惜的是,宋儒注孔子,句句如公明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11-18 05:39:16)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先说理想,再说现实,意为,理想之完人不可得,做人不忘底线就可授命矣。朱熹解说,“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11-17 07:39:40)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斯言有从门缝里看人之意。 孔子崇德重礼,论人也先德后才,这其实也是一种偏。如孔子偏爱颜回,而说子贡是“器”。子曰,君子不器,显然是看低子贡。然真到用人之时,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再如管仲,孔子也看不上,“管仲之器小哉。”但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桓公九合诸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1-16 07:27:03)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之贫,不过是困于陈蔡短期断粮之贫,平时割不正不吃,偶尔没吃的了,故子路抱怨,“君子亦有穷乎?” 子之贫非劳苦大众天天吃不饱之贫。从小就没吃饱过,也没有怨。 怨非生于贫,骄亦非生于富,怨骄之根在于不公。不公才有人怨,有人骄。 孔子之“复礼”,是想恢复原来的不公秩序。原来“割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1-15 05:09:56)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理论家说实干家这不好那不是,让他干,他又不行。孔子为政,礼堕三都,结果把鲁国搞得乌烟瘴气,干不下去,灰溜溜走人。 战国时有一位鬼谷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相传都是他的学生,但这位高人不认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