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是不是老人养老的好选择?
我的答案是:不是最好的,但在一些情况下是最好的现实方案。
养老院的老人,有自愿来的,也有被家人送进去的。去年回去时,看到一家几口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老人反悔了死活要回家,于是护士长和家属一块使出浑身解数,算得上是连哄带骗吧,历时一个多小时,最终把老人留了下来。
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子女不孝,其实不然,但[
阅读全文]
侨居海外的华人多多少少都会想一个问题,将来会不会落叶归根?而我们这批的海外移民还有一个顾虑,要不要送年迈的父母去养老院呢?
今天谈谈国内的养老院到底是怎么样的。
2023年上半年,家里老人得了心衰引起了水肿,经过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出院后接到了老人单位刚装修好的新房子;之前老人跟着子女生活,三年有余,正好经历过三年的疫情。
没到一个月,[
阅读全文]
回头来看,这次就医暴露出来的弊端(普通家属的观察和感受,欢迎专业从业人员指正):
1.急诊医生在住院部会诊后,不及时安排住院,继续让疲惫的病人在门诊做检查。
门诊的各项费用是病人用医疗卡内的金额支付(卡内金额由个人及单位按比例投入,属于病人的钱,可以看病和药店买药),如果没有医疗卡或余额不足,病人需要自费;而住院后,是国家按社保比例[
阅读全文]
经常看到网上讨论国内外医疗的好坏,都能举出现实的例子,短视频更多了;有在加拿大拼命抱怨看病等半天、检查等半年的,也有国内抱怨医生草菅人命的。医疗资源的匮乏、医术医德的不足,的确会让正经受病痛的患者雪上加霜。
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给大家做一些参考。
2023年前后不辞劳苦、着急回国的人,无疑都是冲着家有老人回去的,我也不例外。
由于对[
阅读全文]

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学生都是间谍(almosteverystudentthatcomesoverfromChinaisaspy)。这是川普第一届总统期间说的话。
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因为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这是今年董明珠在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的讲话。
一边为华人留学生感到冤屈,一边心里觉得好笑:真是两张大嘴巴。
今年一月份回国,参加了春节祈福团,到一座名山名寺去游玩。团长[
阅读全文]

如果有人问,哪里的手机使用率最高?估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中国。
有图为证:
回国的第一要事是开通手机,没有手机真是寸步难行。这篇谈谈手机使用的一些经验和窍门,或许可以省时省力省钱。
小结前先讲一段闲话。
2023年疫情后第一次回国,刚到家,家人就给了一个手机副卡。
手机副卡,应该是中国移动通信的一个特色:指主号码下开通的附属号码,[
阅读全文]

上篇说到海航一次暖心的客服,改变了我原来一直从旅行社订票的习惯。
2019年回国,便到海南航空公司网上订票,算是一种信任和喜欢吧。不过航空公司网站订票有一个缺陷,许多官网只显示一定时间内的票价,超过日期就没有显示了。那次计划回去三个月,又提前订票,网站上看不到价格信息,好在多伦多有他们的服务点,通过电话订了机票。
之后便是不通航的三年[
阅读全文]
时至今日,排队办签证的景象不再复现,从去年开始,中国边境对外开放的力度前所未有,最令人瞩目的是单方面免签。
以往的签证政策原则是平等和对等,你免我也免,你免我才免。这两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放缓,欧美一些国家联合孤立脱钩,中国开始转变姿态,主动开放,一方面促进经济,一方面改善与世界的关系。
最初由过境签开始,逐步升级到单方[
阅读全文]

2020年的疫情,百年一遇,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病毒源头争端、医疗系统崩溃、疫苗冲突,国界封锁、居家办公、房价飞涨等,这一系列动荡从各个方面改变着整个世界,也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信念和方式。
旅居国外的华人,还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变:国内亲人让我们牵肠挂肚,可回家的路却变得艰辛漫长。
整整三年间,许多老人因为疫情或年迈过世,不少海外儿女[
阅读全文]
时差没倒完,刘洋便来到社区游泳馆游水。刚下水,吓他一跳,身体“呼”地往下沉;看来,这几个月的胡吃海塞是愉悦了精神拖累了肉体。游游停停,累得都忘了数圈,墙上的时钟才踱过半小时;刘洋爬上岸,脚步飘浮、气喘吁吁地向热水按摩池走去。星期一的早上,游泳馆里人烟稀少,按摩池里泡着两人,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刘洋赶紧坐入池中,让水柱对准酸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