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为命》巴郎原先兄妹俩莽撞,说报名就报名,全没想过这些细节。如今去一打听,得知街道将其散分到桥亭区,虽同属一个公社,但不在一个大队,见个面,要走上2小时山路才行。谭姨对这分配很是担忧,这明显地把兄妹俩分开了,不在一起,万一有个头痛脑热三长两短,来不及应对怎办?好在这个分配只是初定,还没有确定。幸亏来得及时,在母子仨共同要求下,街[
阅读全文]
《游说陈情》巴郎一家人进行了沟通,母子仨才平静下来,坐在桌边,慢慢地来商量应对措施。报名下乡被批准,生米已做成熟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不可更改了。去请求改变,不说街道领导不会允许,还会担上一个落后扯后腿的帽子,搞得不好,会被冠上阻扰知青下乡工作,被当成反面典型受到批斗。所以,这不可行。但是,兄妹俩一齐下乡,请求被安排在一处,这种合[
阅读全文]
《青春躁动》巴郎谭姨在这里忧思百结惊恐难安,一对儿女却不这样想,不但不这样想,甚至对下乡还有点期待。正象领袖所言:“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天换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多么远大的理想啊!目标就在眼前,怎不跃跃欲试?呵,[
阅读全文]
《四处求告》巴郎街道的通知送到家里,也有人上门动员,要两兄妹响应号召,踊跃报名,上山下乡去,不在城里吃闲饭。这个消息,对于谭姨来说,不啻天大畺耗,打得她晕头转向,恰似天塌地陷。一对儿女,从小长大,没有离开过妈妈身边。而今乳臭未干,羽翼未丰,就要被强令离开这个家,脱离保护自己的巢穴,张开自己稚嫩的翅膀,去经受狂风巨浪暴雨雷鸣,岂不是[
阅读全文]
《月光奏鸣》巴郎一一(摘自文友戴莉的專欄文章):德國作曲家,浪漫主義的先驅,路德維希.馮.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上帝賜給他音樂,賜給他天賦,偏收回了他的聽覺,讓他困苦艱難。也許正因為此,他的音樂才這樣獨有震撼。貝多芬的愛,貝多芬的痛苦,貝多芬的憤怒,貝多芬的歡樂,在他的樂曲里迸發釋放。沒有誰不知道貝多芬,無論是怎樣的孤陋寡聞。[
阅读全文]
《应届下乡》巴郎愿望虽好,但现实总是背道而驰。68年夏天已过,武斗硝烟散去,民众思谋着能过几天安生日子了。可天有不测风云,为尽快结束文运混乱局面,釜底抽薪,伟大领袖发出了“知识青年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希图将所有起来革命造反制造天下混乱的红卫小将们,连带着所有老三届初中高中毕业生们,都赶到农村去,使全国秩序恢[
阅读全文]
《孝顺儿女》巴郎也许是孤儿寡母,穷人家的孩子,自小孤苦伶仃生活困苦,历尽艰难,很能理解妈妈一生的辛酸。两兄妹都很听话,孝顺,力所能及地,尽力承担家务,以便妈妈下班回来,能够好好歇息。文运期间,学校停课,兄妹俩不愿虚度光阴,沒有参加任何组织在社会上打闹生事,而是当了逍遥派,站在边上看热闹,两派都不得罪,省下时间,主动到街道工厂揽活干[
阅读全文]
《拾梦166》巴郎《含辛茹苦》与曾妹儿隔着走廊相对的,是谭家,房间朝前,窗户面向街道。谭姨好象是在沙河澡堂当保管员,年岁较大。楼里这些妈妈们,象我妈妈,那时不过三十出头,四十岁不到,谭姨估摸着得有四十好几近五十岁了,头发都变灰夹白了。谭姨的丈夫姓陈,很早前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一对儿女,儿子陈朝君女儿陈朝群。看面相谭姨年青时,也是美女一枚[
阅读全文]
《力智阴阳》巴郎今读平遥武馆王中岳大师的《太极拳论》,掩卷而思,心中偌然有得焉。人生在世,各种技击,总不外倚强欺弱,以快打慢,也就是有力打无力泰山压顶,手慢让手快望尘莫及,这是凭借人体先天自然的能力而为,理所当然。巴郎爱好打乒乓球,故以此为例,常见人以快攻破解防守,以扣杀冲透弧圈,无力不胜,无快不破。球手球技的进步,通常是随着人的[
阅读全文]
《茂子野游》120再游铜锣关一一一一万州长江边上,有二条盐茶古道从长江边上的西界沱、大溪囗起程,然后翻山越岭,汇集到利川谋道镇的铜锣关。然后,钻进齐跃山中,伸向更远的地方……雄踞在巴盐古道上的铜锣关,位于今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西部的铜锣村。据闻,在那个“盐铁专制”的年代,铜锣关是川鄂边境上的一道雄关险隘。当时还有两扇最少也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