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接上回。我还发现,各家书店存在的目的不尽相同,很有意思。新东方书店——主业谋生,副业修身新东方书店是我非常喜欢的书店,有点时间就想过去呆会儿。书店有两层,一层是成年人阅读区,灯光暖暖的,设计了很多不同形式的沙发座椅便于读者阅读。最里面还布置了挺大一块空间,是一人一桌的自习区,可以在这里看书、自习,无需任何餐饮消费。二层是儿童[
阅读全文]

这次回国去了很多家实体书店和书局,本人非专业人士,只是根据我所看到的现象,将书店行业的生存状态分为四个层级说说,它们分别是富贵之家,殷实之家,小康之家和贫困之家。
新华书店(富贵之家)
首先,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必须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选之子,其地理位置多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他们无需担心房租,空调,照明等一应繁[
阅读全文]

快递业的迅猛发展让邮局这一古老行业渐渐走向落寞,各地邮政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依靠自身地域、文化的优势,将传统邮政服务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主题邮局在此前提下应运而生。以北京为例,我知道的主题邮局有生肖文化主题邮局(牛街邮局)、红楼梦主题邮局(曹雪芹纪念馆)、二十四节气主题邮局(地安门邮局)、奥运文化主题邮局(鸟巢、水立方之间)等。此次回国[
阅读全文]

每座名人故居都有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印记,它们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精神家园的存在,一旦消失,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人文价值便难以复原。据我观察,近些年国内加大了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修缮力度,让故居不仅换新而且焕新。此次回国去了三处名人故居,感触颇深。
槐轩(俞平伯故居)
槐轩坐落于北京朝阳区北竹杆胡同38号。这里曾经是红学家俞平伯[
阅读全文]

除了陈从周这类需要长时间准备的大展外,园林博物馆还设有几个固定展厅,中国古典园林厅和中国近现代园林厅,详尽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历史和发展。中国造园技艺厅,展示园林与艺术相结合的范例,中国园林的一山一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与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相融合,才能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另外,世界名园博览厅也是固定展览[
阅读全文]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很多年前就想去了,无奈总是擦肩而过,这次回国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
此次恰逢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正在展出,展览名来自陈从周《惟有园林》一书,取意自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个展览自然不能放过。
实话实说,赴展之[
阅读全文]

里加是拉脱维亚首都。在里加的那两天一直阴雨连绵,不知道是天气的原因,还是我自身的原因,里加没有给我留下很特别的印象。想象中里加老城应该很有文化底蕴,但老城的很多建筑都不太有质感,人们似乎有在复古基础上创新的意识,但工艺和理念又达不到高度,于是只好选择折中的方式去仿古做旧,但也有人赞美其为“新艺术建筑”,见仁见智吧,反正我个人不[
阅读全文]

一直想着回国后,一定要去看看近些年新建的现代美术馆、博物馆等,为此我早早做好了功课。到达美克洞穴馆时,我满心满意以为我将进入的是一个美术馆或画廊。没想到,进去后才发现这里是高档家居馆,设计感这么好的场馆只能做家居展示,真的很不是滋味。勉强拍了拍,心里并没有喜欢,而且前来参观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回去的路上溜达到后海,夕阳西下夜幕尚未降[
阅读全文]

决定去前门大街溜达溜达,想要看看前门一带究竟有多大变化。第一感觉是大街上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主要以游客居多,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扑面而来,才早晨8、9点钟大街上就已经很多人了。大街两旁竖立着林林总总的店铺,多是在售卖北京传统食物,比如北京烤鸭,冰糖葫芦,稻香村糕点,老北京炸酱面等等。其实只有带三禾标识的才是正宗稻香村,但每[
阅读全文]

十月回国,天气尚好。
每天溜溜达达,但去的地方并不多,主要是人太多。北京我最喜欢的皇家园林是天坛和北海,其实我是过了国庆黄金周去的,还特意预约了下午4点的门票,没想到还是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导游引领的浩大人群。
为了避开人潮,我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天坛的双环亭,也许跟别的景点相比,这里没什么可看的吧,导游不会将游客带到此地,好像来这里的[
阅读全文]